蚌鹬相持 |
拼音 bàng yù xiāng chí 注音 ㄅㄤˋ ㄩˋ ㄒ一ㄤ ㄔˊ 解释 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徒使第三者得利。 出处 《战国策 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翁得而并禽之。” 例子 天方厌羌,内难屡起,权臣擅事,蚌鹬相持。宋 秦观《边防中》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两者相争。 感情 蚌鹬相持是中性词 |
明珠生蚌 |
拼音 míng zhū shēng bàng 注音 ㄇ一ㄥˊ ㄓㄨ ㄕㄥ ㄅㄤˋ 解释 比喻出色的父亲生出出色的儿子。 出处 《三辅决录》:“昨日仲将来,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 例子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百顺记·王曾得子》:“荷皇天宠赐,一子承宗,纵休夸佳兆为熊,尤幸似明珠生蚌。”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明珠生蚌是褒义词。 繁体 明珠生蜯 |
剖蚌求珠 |
拼音 pōu bàng qiú zhū 注音 ㄆㄡ ㄅㄤˋ ㄑ一ㄡˊ ㄓㄨ 解释 将蚌壳剖开,以取里面的珍珠。比喻求取贤良良的人材。 出处 《三国志 蜀书 秦宓传》:“甫欲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随、和炳然,有如皎日,复何疑哉!”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求才。 感情 剖蚌求珠是中性词。 繁体 剖蜯裘珠 近义 剖蚌得珠 |
鹬蚌相斗 |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dòu 注音 ㄩˋ ㄅㄤˋ ㄒ一ㄤ ㄉㄡˋ 解释 同“鹬蚌相持”。 出处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要之蛮触相争,原无关于轻重,鹬蚌相斗,要自互有损伤。”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鹬蚌相斗是中性词。 繁体 鷸蜯相鬥 近义 鹬蚌相争、鹬蚌相危 |
鹬蚌相持 |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chí 注音 ㄩˋ ㄅㄤˋ ㄒ一ㄤ ㄔˊ 解释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例子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鹬蚌相持,自己渔人得利。”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鹬蚌相持是贬义词。 繁体 鷸 |
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zuò shōu yú wēng zhī lì 注音 ㄩˋ ㄅㄤˋ ㄒ一ㄤ ㄓㄥ,ㄗㄨㄛˋ ㄕㄡ ㄩˊ ㄨㄥ ㄓ ㄌ一ˋ 解释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处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三回:“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看他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也不为迟呢?”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感情 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是中性词。 近义 鹬蚌相争,渔人获利 |
鹬蚌相危 |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wēi 注音 ㄩˋ ㄅㄤˋ ㄒ一ㄤ ㄨㄟ 解释 同“鹬蚌相持”。 出处 北齐·魏收《为东魏檄梁文》:“鹬蚌相危,我乘其弊。”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鹬蚌相危是中性词。 繁体 鷸蜯相危 近义 鹬蚌相争、鹬蚌相斗 |
鹬蚌相争,渔人获利 |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rén huò lì 注音 ㄩˋ ㄅㄤˋ ㄒ一ㄤ ㄓㄥ,ㄩˊ ㄖㄣˊ ㄏㄨㄛˋ ㄌ一ˋ 解释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 例子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这越发鹬蚌相争,渔人 |
蚌病生珠 |
拼音 bàng bìng shēng zhū 注音 ㄅㄤˋ ㄅ一ㄥˋ ㄕㄥ ㄓㄨ 解释 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同“蚌病成珠”。 出处 高燮《题蔡哲夫所绘沈孝则〈冰雪庐图〉即步哲夫韵》:“嗟哉蚌病乃生珠,诗渐可读消雄图。” 例子 蚌病生珠,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读书人不得志。 感情 蚌病生珠是中性词。 繁体 蜯病生珠 近义 蚌病成珠 |
老蚌生珠 |
拼音 lǎo bàng shēng zhū 注音 ㄌㄠˇ ㄅㄤˋ ㄕㄥ ㄓㄨ 解释 原比喻年老有贤子。后指老年得子。 出处 《北齐书·陆印传》:“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 例子 已见熊罴入梦,行看老蚌生珠。(明 赵弼《蓬莱先生传》)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老年得子。 谜语 最受关注的难产 感情 老蚌生珠是中性词。 繁体 老蜯生珠 近义 老蚌珠胎 英语 give birth to a child |
剖蚌得珠 |
拼音 pōu bàng dé zhū 注音 ㄆㄡ ㄅㄤˋ ㄉㄜˊ ㄓㄨ 解释 见“剖蚌求珠”。 出处 明·谢榛《四溟诗话》第四卷:“易若剖蚌得珠,难如破石求玉。”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求才。 感情 剖蚌得珠是中性词。 繁体 剖蜯得珠 近义 剖蚌求珠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注音 ㄩˋ ㄅㄤˋ ㄒ一ㄤ ㄓㄥ,ㄩˊ ㄨㄥ ㄉㄜˊ ㄌ一ˋ 解释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例子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事情是时有 |
老蚌珠胎 |
拼音 lǎo bàng zhū tāi 注音 ㄌㄠˇ ㄅㄤˋ ㄓㄨ ㄊㄞ 解释 指老妇人得子。 出处 清 姚鼐《香亭得雄于其去岁所失小郎有再生之征一诗为贺兼以识异》:“金环乘穴真堪信,老蚌珠胎倍可欣。” 例子 她万万没想到老蚌珠胎,老年得子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指老年得子。 感情 老蚌珠胎是中性词。 繁体 老蜯珠胎 近义 老蚌生珠 英语 The old pearl-oyster produces a pearl. |
蚌病成珠 |
拼音 bàng bìng chéng zhū 注音 ㄅㄤˋ ㄅ一ㄥˋ ㄔㄥˊ ㄓㄨ 解释 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林训》:“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 例子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敬通(冯衍)雅好辞说,而坎壈盛世,显志自序,亦蚌病成珠。”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指读书人不得志。 感情 蚌病成珠是中性词。 繁体 蜯病成珠 近义 蚌病生珠 |
鹬蚌相争 |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注音 ㄩˋ ㄅㄤˋ ㄒ一ㄤ ㄓㄥ 解释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出处 清 湘灵子《轩亭冤 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例子 肃清日寇吾侪事,鹬蚌相争笑列侯。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之三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鹬蚌相争是中性词。 繁体 鷸蜯相爭 近义 鹬蚌相危 |
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wēng dé lì 注音 ㄩˋ ㄅㄤˋ ㄒ一ㄤ ㄔˊ,ㄩˊ ㄨㄥ ㄉㄜˊ ㄌ一ˋ 解释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处 《战国策 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例子 清·李渔《无声戏》第八回:“看官,自古道: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感情 鹬蚌相持,渔翁得利是中性词。 繁体 鷸蚌相持,漁翁得利 近义 |
鹬蚌持争,渔翁得利 |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注音 ㄩˋ ㄅㄤˋ ㄒ一ㄤ ㄓㄥ,ㄩˊ ㄨㄥ ㄉㄜˊ ㄌ一ˋ 解释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处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繁体 鷸蚌持爭,漁翁得利 |
瓦器蚌盘 |
拼音 wǎ qì bàng pán 注音 ㄨㄚˇ ㄑ一ˋ ㄅㄤˋ ㄆㄢˊ 解释 泛指粗陋的食器。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 《陈书·高祖记》:“以俭素自率,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 例子 唐·杜光庭《皇帝周天醮词》:“瓦器蚌盘,敢忘于刻已,雉头虎魄,岂事于娱情。”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感情 瓦器蚌盘是中性词。 繁体 瓦器蜯盤 英语 coarse porcelain wares |
蚌鹬争衡 |
拼音 bàng yù zhēng héng 注音 ㄅㄤˋ ㄩˋ ㄓㄥ ㄏㄥˊ 解释 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出处 蔡寅《变鸦楼三十年诗征序》:“蚌鹬争衡,鱼龙曼衍,离奇变幻之局,孰有甚于近三十年者。” 例子 我们都明白蚌鹬争衡谁都是受害者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两者相争。 感情 蚌鹬争衡是中性词。 繁体 蜯鷸爭衡 近义 蚌鹬相持 |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rén dé lì 注音 ㄩˋ ㄅㄤˋ ㄒ一ㄤ ㄔˊ,ㄩˊ ㄖㄣˊ ㄉㄜˊ ㄌ一ˋ 解释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出处 《战国策 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例子 这真叫做‘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若是倪善继存心忠厚,兄弟和睦,肯将家私平等分析,这千两黄金,弟兄大家该五百两,怎到得滕大尹之手?《古今小说 滕大尹鬼断家私》 用法 作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