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锋陷阵 |
拼音 cuī fēng xiàn zhèn 注音 ㄘㄨㄟ ㄈㄥ ㄒ一ㄢˋ ㄓㄣˋ 解释 摧毁敌军的阵地并深入。 出处 《晋书 谢安传》:“广武将军恒宝为前锋,摧锋陷阵,杀贼甚多。” 例子 《明史·常遇春传》:“遇春沉鸷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指破敌深入。 感情 摧锋陷阵是中性词。 繁体 摧鋒陷陣 近义 冲锋陷阵 英语 rush on the enemy's crack troops and break the line |
锋芒毕露 |
拼音 fēng máng bì lù 注音 ㄈㄥ ㄇㄤˊ ㄅ一ˋ ㄌㄨˋ 解释 锋:刀锋;芒:原指谷类种子壳上的细刺;比喻枪头;矛尖;毕:都;完全;全部。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形容人傲气逼人;逞强好胜。或形容人锐气才干完全显露出来。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瓒示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例子 黄熙胤奉承地解释,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华而实《汉衣冠》二) 正音 “芒”,不能读作“ |
锋铓毕露 |
拼音 fēng máng bì lù 注音 ㄈㄥ ㄇㄤˊ ㄅ一ˋ ㄌㄨˋ 解释 见“锋芒毕露”。 出处 繁体 鋒鋩畢露 |
登锋履刃 |
拼音 dēng fēng lǚ rèn 注音 ㄉㄥ ㄈㄥ ㄌㄩˇ ㄖㄣˋ 解释 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出处 《后汉书 袁绍传》:“又臣所上将校,率皆清英宿德,令名显达,登锋履刃,死者过半。” 用法 作谓语;指人勇敢。 感情 登锋履刃是中性词。 繁体 登鋒履刄 |
针锋相对 |
拼音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注音 ㄓㄣ ㄈㄥ ㄒ一ㄤ ㄉㄨㄟˋ 解释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的意见、观点、策略、行动等尖锐的对立。也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论、行动等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5卷:“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例子 彩云听着唐卿的话来得厉害,句句和自己的话针锋相对,思忖只有答应了再说。(清 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六回) 正音 “相”,不能读作“xiàng”。 辨形 “ |
急先锋 |
拼音 jí xiān fēng 注音 ㄐ一ˊ ㄒ一ㄢ ㄈㄥ 解释 比喻冲锋在前或积极领头的人。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三回:“为是他性急,撮盐入火,为国家面上,只要争气,当先厮杀,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锋。” 例子 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论鲁迅》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谜语 索超 感情 急先锋是中性词。 繁体 急先鋒 英语 leading figure(champion; fugleman; daring vanguard; shock force) 德语 Vorhut(waghalsiger,aggressiver Anhǎ |
及锋一试 |
拼音 jí fēng yī shì 注音 ㄐ一ˊ ㄈㄥ 一 ㄕˋ 解释 及:趁着;锋:锋利。趁锋利的时候用它。比喻乘可行之机而行事。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然科名是读书人的第二生命,一听见了开考的消息,不管多垒四部,总想及锋一试,雯青也是其中的一个。” 用法 作谓语、宾语;比喻乘可行之机而行事。 感情 及锋一试是中性词。 近义 及锋而试 英语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
藏锋敛锷 |
拼音 cáng fēng liǎn è 注音 ㄘㄤˊ ㄈㄥ ㄌ一ㄢˇ ㄜˋ 解释 锷:剑刃。比喻人不露锋芒。《野叟曝言》一三回:“大智若愚,大勇若怯,不是要埋冤他,正深爱着他,要他藏锋敛锷,以成大器。” 出处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予独谓高牙大纛,堂堂正正,攻坚而折锐,则刘有一日之长。若藏锋敛锷,出奇制胜,……则於虞有取焉。” 例子 大智若愚,大勇若怯,不是要埋冤他,正深爱着他,要他藏锋敛锷,以成大器。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一三回 |
不露锋芒 |
拼音 bù lù fēng máng 注音 ㄅㄨˋ ㄌㄨˋ ㄈㄥ ㄇㄤˊ 解释 锋: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出处 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 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例子 (1)他虽满腹经纶,但所到之处,不露锋芒。 (2)小芳平时不露锋芒,这次参加省里物理比赛却得了冠军。 正音 “露”,不能读作“lòu”。 辨形 “锋”,不能写作“峰”。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比喻不显示出才智来 |
临锋决敌 |
拼音 lín fēng jué dí 注音 ㄌ一ㄣˊ ㄈㄥ ㄐㄩㄝˊ ㄉ一ˊ 解释 锋:队伍的前列。面对兵锋与敌决战。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太传》:“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战争与处世等。 感情 临锋决敌是中性词。 繁体 臨鋒决敵 反义 临阵脱逃 |
舌锋如火 |
拼音 shé fēng rú huǒ 注音 ㄕㄜˊ ㄈㄥ ㄖㄨˊ ㄏㄨㄛˇ 解释 比喻话说得十分尖锐。 出处 感情 舌锋如火是中性词。 繁体 舌鋒如火 |
初试锋芒 |
拼音 chū shì fēng máng 注音 ㄔㄨ ㄕˋ ㄈㄥ ㄇㄤˊ 解释 见“初露锋芒”。 出处 魏巍《前进吧,祖国》:“他正支着腮微笑着,听参谋报告无座力炮初试锋芒的战果。” 例子 莫应丰《将军吟》第七章:“初试锋芒就遭失利,士气必受影响。”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刚显露出来。 感情 初试锋芒是中性词。 繁体 初試鋒芒 近义 初露锋芒 英语 display one's talent for the first time |
及锋而试 |
拼音 jí fēng ér shì 注音 ㄐ一ˊ ㄈㄥ ㄦˊ ㄕˋ 解释 及:乘;锋:锋利,比喻士气高昂;试:试用。趁锋利的时候用它。原指乘士气高涨的时候使用军队,后比喻乘有利的时机行动。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企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例子 此后自当避免些无须必践的荆棘,养精蓄锐,以待及锋而试。(鲁迅《两地书 五》)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比喻乘可行之机而行事。 感情 及锋而试是中性 |
小试锋芒 |
拼音 xiǎo shì fēng máng 注音 ㄒ一ㄠˇ ㄕˋ ㄈㄥ ㄇㄤˊ 解释 比喻稍微显示一下本领。 出处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游击队长决不轻易地丢手了,尽管小试锋芒,但双方已经形成剑拔弩张的形势。” 例子 他今天在谈判桌上只不过是小试锋芒而已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感情 小试锋芒是褒义词。 繁体 小試鋒芒 近义 牛刀小试 反义 不露锋芒 英语 display only a samll part of one's skill |
砥锋挺锷 |
拼音 dǐ fēng tǐng è 注音 ㄉ一ˇ ㄈㄥ ㄊ一ㄥˇ ㄜˋ 解释 磨刀拔剑。谓以武力反抗。 出处 《宋书·傅隆传》;“向使石厚之子、日磾之孙,砥锋挺锷,不与二祖同戴天日,则石碏、秺侯何得流名百代以为美谈者哉?” 用法 作谓语;用于反抗。 感情 砥锋挺锷是中性词。 繁体 砥鋒挺鍔 |
冲锋陷锐 |
拼音 chōng fēng xiàn ruì 注音 ㄔㄨㄥ ㄈㄥ ㄒ一ㄢˋ ㄖㄨㄟˋ 解释 犹言冲锋陷阵。 出处 清·王韬《瓮牖馀谈·张秉中事》:“前队二千人皆用洋枪,冲锋陷锐,发无不中,号之曰:‘此张家背嵬军也。’”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作战勇敢。 感情 冲锋陷锐是褒义词。 繁体 衝鋒陷鋭 近义 冲锋陷坚、冲坚陷阵 |
冲锋陷坚 |
拼音 chōng fēng xiàn jiān 注音 ㄔㄨㄥ ㄈㄥ ㄒ一ㄢˋ ㄐ一ㄢ 解释 犹言冲锋陷阵。 出处 清·王韬《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所部多收录亡命,藉为冲锋陷坚。”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作战勇敢。 感情 冲锋陷坚是褒义词。 繁体 衝鋒陷堅 近义 冲锋陷阵、冲锋陷锐 |
蹈锋饮血 |
拼音 dǎo fēng yǐn xuè 注音 ㄉㄠˇ ㄈㄥ 一ㄣˇ ㄒㄩㄝˋ 解释 形容勇敢,不怕牺牲。 出处 清·吴敏树《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公骤起乡闾,捐家室,誓徒旅,蹈锋饮血,其军最为雄健矣。”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很勇敢。 感情 蹈锋饮血是中性词。 繁体 蹈鋒飲血 |
锋芒逼人 |
拼音 fēng máng bī rén 注音 ㄈㄥ ㄇㄤˊ ㄅ一 ㄖㄣˊ 解释 锋芒:刀剑之类武器的刀口和尖端;比喻人的锐气;才干等。形容言词话语尖锐犀利;给人以威胁。 出处 华而实《汉衣冠》第二回:“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 例子 鲁迅写的杂文锋芒逼人,是我们当时反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正音 “芒”,不能读作“wáng”。 辨形 “芒”,不能写作“茫”。 辨析 锋芒逼人与“锋芒毕露”有别:锋芒逼人强调言语让人 |
椎锋陷陈 |
拼音 zhuī fēng xiàn chén 注音 ㄓㄨㄟ ㄈㄥ ㄒ一ㄢˋ ㄔㄣˊ 解释 犹冲锋陷阵。 出处 《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将军孙盖等,应蒙殊赏。”胡三省注:“椎,捣也,直捣其锋也。” 繁体 椎鋒陷陳 |
藏锋敛锐 |
拼音 cáng fēng liǎn ruì 注音 ㄘㄤˊ ㄈㄥ ㄌ一ㄢˇ ㄖㄨㄟˋ 解释 比喻不露锋芒。同“藏锋敛锷”。 出处 清 李渔《比目鱼 窃发》:“俺山大王前次出兵……被他伏下火攻,烧坏我许多猛兽,只得逃入深山,藏锋敛锐,休息了半年,才觉得精还力复。”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含蓄。 感情 藏锋敛锐是中性词。 繁体 藏鋒斂鋭 近义 藏锋敛锷、藏锋敛颖 反义 锋芒毕露 |
登锋陷阵 |
拼音 dēng fēng xiàn zhèn 注音 ㄉㄥ ㄈㄥ ㄒ一ㄢˋ ㄓㄣˋ 解释 冲锋陷阵。形容作战英勇。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杂应》:“帝以试左右,数十人常为先,登锋陷阵,皆终身不伤也。”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作战勇敢。 感情 登锋陷阵是中性词。 繁体 登鋒陷陣 近义 冲锋陷阵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
拼音 shǔ zhōng wú dà jiàng,liào huà zuò xiān fēng 注音 ㄕㄨˇ ㄓㄨㄥ ㄨˊ ㄉㄚˋ ㄐ一ㄤˋ,ㄌ一ㄠˋ ㄏㄨㄚˋ ㄗㄨㄛˋ ㄒ一ㄢ ㄈㄥ 解释 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 出处 清·壮者《扫迷帚》第24回:“‘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来,怪极!怪极!” 例子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好比无牛捉了马耕田,好比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感慨。 感情 蜀中无大将,廖 |
争锋吃醋 |
拼音 zhēng fēng chī cù 注音 ㄓㄥ ㄈㄥ ㄔ ㄘㄨˋ 解释 见“争风吃醋”。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可知是个贱骨头。” 例子 他待和他睡觉,凭他一夜两夜,就是十来宿,我也知不道甚么是争锋吃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回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争锋吃醋是中性词。 繁体 爭鋒喫醋 近义 争风吃醋 |
锋芒不露 |
拼音 fēng máng bù lù 注音 ㄈㄥ ㄇㄤˊ ㄅㄨˋ ㄌㄨˋ 解释 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或心机;露:显露。有才干或心机却不外露。形容满腹才干或心机,表面上看不出来。 出处 宋 沉括《梦溪笔谈补》:“宋寇准拜相时,朝廷所下诏书有:'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有城府。 谜语 袖里藏刀 感情 锋芒不露是中性词。 繁体 鋒芒不露 近义 胸有城府 反义 锋芒毕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