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倒猢狲散 |
拼音 shù dǎo hú sūn sàn 注音 ㄕㄨˋ ㄉㄠˇ ㄏㄨˊ ㄙㄨㄣ ㄙㄢˋ 解释 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出处 宋 庞元英《谈薮 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 例子 巴金《家》:“你要知道'树倒猢狲散',现在树还没有倒呢!” 用法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感情 树倒猢狲散是贬义 |
冰销雾散 |
拼音 bīng xiāo wù sàn 注音 ㄅ一ㄥ ㄒ一ㄠ ㄨˋ ㄙㄢˋ 解释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唐 康骈《剧谈录 郭鄩见穷鬼》:“鄩复问云:‘彼之聚敛丰盈,何以遽令散去?’云:‘先得计于安品子,其余冰销雾散。’”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事物消失。 感情 冰销雾散是中性词。 繁体 冰銷霧散 近义 冰消雾散 |
不欢而散 |
拼音 bù huān ér sàn 注音 ㄅㄨˋ ㄏㄨㄢ ㄦˊ ㄙㄢˋ 解释 欢:高兴;愉快;散:分开;分手。很不愉快地分手。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众客咸不欢而散。” 例子 两个原本非常亲密的朋友,却因为一句无意的话而弄得不欢而散。 正音 “散”,不能读作“sǎn”。 辨形 “而”,不能写作“尔”。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补语;用于意见不合,感情破裂。 歇后语 忆苦会开完了 谜语 泣别;分忧;楚辞;悲剧演完;别有丝情暗恨 感情 不欢而散是中 |
收离聚散 |
拼音 shōu lí jù sàn 注音 ㄕㄡ ㄌ一ˊ ㄐㄨˋ ㄙㄢˋ 解释 见“收离纠散”。 出处 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收离聚散,咸安其居。”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收离聚散是中性词。 繁体 収離聚散 近义 收离纠散 |
酒阑人散 |
拼音 jiǔ lán rén sàn 注音 ㄐ一ㄡˇ ㄌㄢˊ ㄖㄣˊ ㄙㄢˋ 解释 阑:尽。酒席完毕,客人归去。 出处 唐·蒋防《霍小玉传》:“时春物尚余,夏景初丽,酒阑宾散,离思萦怀。” 例子 酒阑人散仲仲,闲阶独倚梧桐。(宋 晏殊《清平乐》词)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宴会结束。 感情 酒阑人散是中性词。 繁体 酒闌人散 近义 酒阑客散、酒阑宾散 英语 The wine is running out and the guests are departing. |
冰散瓦解 |
拼音 bīng sàn wǎ jiě 注音 ㄅ一ㄥ ㄙㄢˋ ㄨㄚˇ ㄐ一ㄝˇ 解释 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出处 《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嘏对曰”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战略》:“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虏必冰散瓦解,安受其弊,可坐算而得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消失。 感情 冰散瓦解是中性词。 近义 冰消瓦解 英语 melt like ice and break tiles |
魄消魂散 |
拼音 pò xiāo hún sàn 注音 ㄆㄛˋ ㄒ一ㄠ ㄏㄨㄣˊ ㄙㄢˋ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2回:“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 感情 魄消魂散是贬义词。 近义 魂飞魄散、魄散魂飘、魄散魂消 英语 It seemed that one's soul had melted away. |
众散亲离 |
拼音 zhòng sàn qīn lí 注音 ㄓㄨㄥˋ ㄙㄢˋ ㄑ一ㄣ ㄌ一ˊ 解释 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不得人心。 出处 《晋书·慕容垂传》:“淮南之败,众散亲离,而垂侍卫圣躬,诚不可志。”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不得人心。 感情 众散亲离是贬义词。 近义 众叛亲离、亲离众叛 |
云消雾散 |
拼音 yún xiāo wù sàn 注音 ㄩㄣˊ ㄒ一ㄠ ㄨˋ ㄙㄢˋ 解释 云雾消失;天气转晴。比喻事情、心情等由隐晦、疑点、转为明朗、通畅。也比喻疑虑、怨气等消除得干干净净。 出处 唐 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例子 经过彻夜长谈,我俩之间的误会全部云消雾散了。 正音 “散”,不能读作“sǎn”。 辨形 “消”,不能写作“削”、“销”。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用于人的心情。 感情 云消雾散是中性词。 繁体 雲消霧 |
电流星散 |
拼音 diàn liú xīng sàn 注音 ㄉ一ㄢˋ ㄌ一ㄡˊ ㄒ一ㄥ ㄙㄢˋ 解释 比喻迅速消散。 出处 清·沈起凤《谐铎·獭祭》:“鹯曰:‘君善捕鱼,我善捕雀,而雀之见我者,往往晓音骇翼,电流星散,以至十不获一。’”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速度快等。 感情 电流星散是中性词。 繁体 電流星散 |
云散高唐 |
拼音 yún sàn gāo táng 注音 ㄩㄣˊ ㄙㄢˋ ㄍㄠ ㄊㄤˊ 解释 高唐:战国时楚国一台观,名高唐馆,在云梦泽中。比喻夫妇恩情断绝,欢乐成空。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云散高唐是中性词。 |
一盘散沙 |
拼音 yī pán sǎn shā 注音 一 ㄆㄢˊ ㄙㄢˇ ㄕㄚ 解释 一盘黏合不到一起的沙子。比喻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 出处 清 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论》:“然终不免一盘散沙之诮者,则以无合群之德故也。” 例子 一盘散沙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 正音 “散”,不能读作“sàn”。 辨形 “沙”,不能写作“砂”。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散乱。 谜语 明月照戈壁 感情 一盘散沙是中性词。 繁体 一盤散沙 近义 七零八落、乌合之众 反义 众志成城 |
冰销叶散 |
拼音 bīng xiāo yè sàn 注音 ㄅ一ㄥ ㄒ一ㄠ 一ㄝˋ ㄙㄢˋ 解释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隋书 越王侗传》:“若王师一临,旧章暂睹,自应解甲倒戈,冰销叶散。”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事物消失。 感情 冰销叶散是中性词。 繁体 冰銷葉散 近义 冰消雾散 |
鱼惊鸟散 |
拼音 yú jīng niǎo sàn 注音 ㄩˊ ㄐ一ㄥ ㄋ一ㄠˇ ㄙㄢˋ 解释 见“鱼溃鸟散”。 出处 《陈书·高祖纪上》:“公以国盗边警,知无不为,恤是同盟,诛其丑类,莫不鱼惊鸟散,面缚头悬。” 用法 作宾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鱼惊鸟散是中性词。 繁体 魚驚鳥散 近义 鱼溃鸟散、鱼溃鸟离 |
风流云散 |
拼音 fēng liú yún sà 注音 ㄈㄥ ㄌ一ㄡˊ ㄩㄣˊ ㄙㄚˋ 解释 轻风流动;云彩散开。比喻经常在一起的人;一时间四下分离;散走各方。也比喻作品的散轶。 出处 汉 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例子 今则天各一方,风流云散,兼之玉碎香埋,不堪回首矣。(清 沈复《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 正音 “散”,不能读作“sǎn”。 辨形 “流”,不能写作“留”。 辨析 风流云散和“烟消云散”;都有“四散”的意思。但风流云散指的是“ |
懒懒散散 |
拼音 lǎn lǎn sǎn sǎn 注音 ㄌㄢˇ ㄌㄢˇ ㄙㄢˇ ㄙㄢˇ 解释 指人懒惰散漫。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公坊披着件夏布小衫,踢着鞋在卧室里懒懒散散地迎出来道:‘什么独乐不独乐的乱喊?’” 例子 余秋雨《霜冷长河·壮士》:“松松垮垮地堆垒着,懒懒散散地流淌着,吵吵嚷嚷地热闹着。” 用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感情 懒懒散散是贬义词。 近义 拖拖拉拉 反义 兢兢业业 英语 negligent(be on the mike) |
枝分叶散 |
拼音 zhī fēn yè sàn 注音 ㄓ ㄈㄣ 一ㄝˋ ㄙㄢˋ 解释 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同“枝布叶分”。 出处 唐杨炯《为薛令祭刘少监文》:“惟此陶唐,有此冀方。上天祚汉,人神攸赞。开国承家,枝分叶散。三貂赫赫于台省,驷马谖谖于里闬。”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枝分叶散是中性词。 繁体 枝分葉散 近义 枝布叶分、枝流叶布 |
瓦解云散 |
拼音 wǎ jiě yún sàn 注音 ㄨㄚˇ ㄐ一ㄝˇ ㄩㄣˊ ㄙㄢˋ 解释 像瓦器破碎,云彩四散。比喻群体溃散,各奔东西。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故其见敌则遂利,如鸟之集;其困败,则瓦解云散矣。” 用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瓦解云散是贬义词。 繁体 瓦解雲散 近义 瓦解星散 |
云收雨散 |
拼音 yún shōu yǔ sàn 注音 ㄩㄣˊ ㄕㄡ ㄩˇ ㄙㄢˋ 解释 喻欢会结束,彼此分离。 出处 宋·周邦彦《烛影摇红》词:“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 例子 誓世世生生休抛撇。不提防,惨凄凄,月坠花折;悄冥冥,云收雨散;恨茫茫,只落得死断生绝。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六回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云收雨散是中性词。 繁体 雲収雨散 |
鸟兽散 |
拼音 niǎo shòu sàn 注音 ㄋ一ㄠˇ ㄕㄡˋ ㄙㄢˋ 解释 形容成群的人象鸟兽逃散一样纷乱地散去(多形容敌人溃逃)。 出处 《汉书·李陵传》:“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报天子者。” 例子 王朔《橡皮人》:“其他警察在群众的指点下四处追捕那些已作鸟兽散的烂仔。” 用法 作谓语、宾语;多形容敌人溃逃。 感情 鸟兽散是贬义词。 繁体 鳥獸散 英语 (of human beings) scatter like birds and animals 俄语 разбегáться в пáнике 日语 |
一轰而散 |
拼音 yī hōng ér sàn 注音 一 ㄏㄨㄥ ㄦˊ ㄙㄢˋ 解释 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大家才嘻嘻哈哈一轰而散,跑出去了。” 例子 梁斌《红旗谱》第二卷:“一轰而起,一轰而散,他逮不住领头人儿,看他有什么法子?”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感情 一轰而散是中性词。 繁体 一轟而散 近义 一哄而散 |
行流散徙 |
拼音 xíng liú sǎn xǐ 注音 ㄒ一ㄥˊ ㄌ一ㄡˊ ㄙㄢˇ ㄒ一ˇ 解释 徙:迁徙。像云行水流似的分散迁徙。指万物随自然规律而变化。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行流散徙,不主常声。”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行流散徙是中性词。 |
盛筵易散 |
拼音 shèng yán yì sàn 注音 ㄕㄥˋ 一ㄢˊ 一ˋ ㄙㄢˋ 解释 盛:盛大;筵:酒席。再盛大的酒席容易散席。比喻良辰美事不会永久存在,总要消失。 出处 清·王嗣槐《满庭芳》词:“少年欢乐事,鸾笙凤管,曲罢宵分。怪盛筵易散,青鬓难存。” 用法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感情 盛筵易散是中性词。 近义 盛筵必散 英语 Even the grandest feast must have an end. |
烟霏雨散 |
拼音 yān fēi yǔ sàn 注音 一ㄢ ㄈㄟ ㄩˇ ㄙㄢˋ 解释 形容众多。 出处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络绎纵横,烟霏雨散。”李善注:“烟霏雨散,众多也。”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烟霏雨散是中性词。 繁体 煙霏雨散 |
东零西散 |
拼音 dōng líng xī sàn 注音 ㄉㄨㄥ ㄌ一ㄥˊ ㄒ一 ㄙㄢˋ 解释 形容零落分散。 出处 明·袁宏道《致萧允升庶子》:“曾未几何,而东零西散,念方既已下世,先兄继之,射堂秋月,有若隔世,人生会合,何可常也!” 用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状态。 感情 东零西散是中性词。 繁体 東零西散 近义 东零西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