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交困 |
拼音 shàng xià jiāo kùn 注音 ㄕㄤˋ ㄒ一ㄚˋ ㄐ一ㄠ ㄎㄨㄣˋ 解释 指上面(政府)下面(人民)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出处 《清史稿 食货志一》:“以中国所有财产抵借外债,积数十年不能清偿。摊派加捐,上下交困。”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谜语 呆 感情 上下交困是贬义词。 近义 民穷财尽 反义 国富民强 英语 Both the higher and the lower levels find themselves in a predicament. |
禽困覆车 |
拼音 qín kùn fù chē 注音 ㄑ一ㄣˊ ㄎㄨㄣˋ ㄈㄨˋ ㄔㄜ 解释 禽兽被围捕急了,也会把人的车子撞翻。比喻人在走投无路时就会冒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樗里子甘茂列传》:“韩公仲使苏代谓向寿曰:‘禽困覆车。’” 例子 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一》:“韩公仲谓向寿曰:‘禽困覆车’。” 用法 连动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比喻人在走投无路时就会冒险。 感情 禽困覆车是贬义词。 繁体 禽困覆車 近义 困兽犹斗、狗急跳墙 英语 Despair |
资斧困竭 |
拼音 zī fǔ kùn jié 注音 ㄗ ㄈㄨˇ ㄎㄨㄣˋ ㄐ一ㄝˊ 解释 资斧:旅费,盘缠。指盘缠很少或已经用完。 出处 《易经·旅》:“旅于处,得其资斧。” 例子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公子自知手中只有五十金,此时费去大半,说到资斧困竭,进退两难,不觉点头道是。”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资斧困竭是中性词。 |
困心横虑 |
拼音 kùn xīn héng lǜ 注音 ㄎㄨㄣˋ ㄒ一ㄣ ㄏㄥˊ ㄌㄩˋ 解释 心意困苦,忧虑满胸。表示费尽心力。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朱熹集注:“事势穷蹙,以至困于心,横于虑,然后能奋发而兴起。”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表示费尽心力。 感情 困心横虑是中性词。 繁体 困心横慮 近义 困心衡虑 |
困知勉行 |
拼音 kùn zhī miǎn xíng 注音 ㄎㄨㄣˋ ㄓ ㄇ一ㄢˇ ㄒ一ㄥˊ 解释 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例子 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观其困知勉行,厉志克己之功何如?”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 感情 困知勉行是中性词。 近义 困勉下学 |
艰难困苦 |
拼音 jiān nán kùn kǔ 注音 ㄐ一ㄢ ㄋㄢˊ ㄎㄨㄣˋ ㄎㄨˇ 解释 困难重重;处境艰苦。 出处 清 李渔《巧团圆 书帕》:“怎奈爹爹过于详慎,定要把艰难困苦之事试过几桩,才与他完姻缔好。” 例子 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正音 “难”,不能读作“nàn”。 辨形 “艰”,不能写作“坚”。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 感情 艰难困 |
困心衡虑 |
拼音 kùn xīn héng lǜ 注音 ㄎㄨㄣˋ ㄒ一ㄣ ㄏㄥˊ ㄌㄩˋ 解释 心意困苦,思虑阻塞。表示费尽心力,经过艰苦的思考。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例子 张平《抉择》:“杨诚依然沉浸在一种困心衡虑的思考和沉重之中。”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表示费尽心力。 感情 困心衡虑是中性词。 繁体 困心衡慮 近义 困心横虑 英语 great pains taken in working out a scheme |
力困筋乏 |
拼音 lì kùn jīn fá 注音 ㄌ一ˋ ㄎㄨㄣˋ ㄐ一ㄣ ㄈㄚˊ 解释 困:劳倦;乏:疲乏。用尽了全力。 出处 元·贾仲名《升仙梦》第三折:“如今容颜瘦,倒不如辛勤还家罢,我如今力困筋乏。”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非常辛苦。 感情 力困筋乏是贬义词。 近义 筋疲力尽 反义 精神抖擞 英语 be beaten out(give out) |
神驰力困 |
拼音 shén chí lì kùn 注音 ㄕㄣˊ ㄔˊ ㄌ一ˋ ㄎㄨㄣˋ 解释 形容心神向往,情思昏沉。 出处 明·汪道昆《沽水悲》:“可怜素手明于雪,只恐回身化作云,洛神既去,寡人神驰力困,我想那孤馆独眠怎捱到晓。”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状态。 感情 神驰力困是中性词。 繁体 神馳力困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拼音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 注音 ㄒㄩㄝˊ ㄖㄢˊ ㄏㄡˋ ㄓ ㄅㄨˋ ㄗㄨˊ,ㄐ一ㄠ ㄖㄢˊ ㄏㄡˋ ㄓ ㄎㄨㄣˋ 解释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用法 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感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中性词。 繁体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近义 学而 |
内外交困 |
拼音 nèi wài jiāo kùn 注音 ㄋㄟˋ ㄨㄞˋ ㄐ一ㄠ ㄎㄨㄣˋ 解释 交:同时;一齐;困:陷在艰难困苦之中。内部、外部同时陷在艰难困苦之中。 出处 毛泽东《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声明》:“它给陷于内外交困的美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例子 休再罗索!朕因流贼猖獗,东事日急,内外交困,不得不百计筹饷。(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辨形 “外”,不能写作“处”。 辨析 内外交困和“内忧外患”都有“内外同时遭到麻烦”的意思 |
穷困潦倒 |
拼音 qióng kùn liáo dǎo 注音 ㄑㄩㄥˊ ㄎㄨㄣˋ ㄌ一ㄠˊ ㄉㄠˇ 解释 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 出处 唐·杜甫《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例子 破了房县,又有一些穷困潦倒而没有出路的读书人参加了他的义军。(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三章)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生活失意。 感情 穷困潦倒是贬义词。 繁体 窮困潦倒 近义 穷愁潦倒 英语 out at the elbows(be down at heels) 日语 困窮して落(お |
扶困济危 |
拼音 fú kùn jì wēi 注音 ㄈㄨˊ ㄎㄨㄣˋ ㄐ一ˋ ㄨㄟ 解释 扶:帮助,支持;济:拯救。扶持、救济有危难和困苦的人。 出处 柳洲《风雨桃花洲》:“李大树在二虎子心目中,已成为自己所不及的、不畏强暴、扶困济危、本领高强的英雄。”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救济有危难和困苦的人。 感情 扶困济危是褒义词。 近义 扶危济困、扶危济急、拯危济困 反义 落井下石 英语 help those in distress and lend support to those in danger or in need |
民困国贫 |
拼音 mín kùn guó pín 注音 ㄇ一ㄣˊ ㄎㄨㄣˋ ㄍㄨㄛˊ ㄆ一ㄣˊ 解释 人民困苦,国家贫穷。 出处 《宋史·河渠志》:“当此天灾岁旱,民困国贫之际,不量人力,不顺天时,知其有大不可者五。”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时局。 感情 民困国贫是贬义词。 繁体 民困國貧 反义 国富民强 |
公私交困 |
拼音 gōng sī jiāo kùn 注音 ㄍㄨㄥ ㄙ ㄐ一ㄠ ㄎㄨㄣˋ 解释 公家私人均陷困境。 出处 《明史·食货志六》:“虚糜干没,公私交困焉。” 例子 因为按照我们现在落后农村的生产力,及经常遭受战争摧毁的环境,若果脱离生产的人太多了,便会养不活,便会公私交困。《解放日报》1942.9.4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境等。 感情 公私交困是中性词。 反义 公私两便 |
束手就困 |
拼音 shù shǒu jiù kùn 注音 ㄕㄨˋ ㄕㄡˇ ㄐ一ㄡˋ ㄎㄨㄣˋ 解释 谓无法摆脱困境。 出处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然当群雄奸命之时,烽烟四起,运道梗绝,惟有束手就困耳。”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束手就困是中性词。 |
衡虑困心 |
拼音 héng lǜ kùn xīn 注音 ㄏㄥˊ ㄌㄩˋ ㄎㄨㄣˋ ㄒ一ㄣ 解释 形容费尽心思。语出《孟子·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处 语出《孟子·告子下》:“困於心,衡於虑,而后作。” 例子 中间解衣缩食,衡虑困心,体肤筋骨,靡所不惫,收集仅兹。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 用法 作谓语、状语;表示费尽心力。 感情 衡虑困心是中性词。 繁体 衡慮困心 近义 困心衡虑 |
扶危救困 |
拼音 fú wēi jiù kùn 注音 ㄈㄨˊ ㄨㄟ ㄐ一ㄡˋ ㄎㄨㄣˋ 解释 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 出处 元·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例子 梁斌《红旗谱》第三卷:“陈旅长响亮地笑了,说:‘知兄!还不失尚老遗风,扶危救困,爱国恤民。”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救济有危难和困苦的人。 感情 扶危救困是中性词。 繁体 扶危捄困 近义 扶危济困 英语 help poor people in distress |
鞍马劳困 |
拼音 ān mǎ láo kùn 注音 ㄢ ㄇㄚˇ ㄌㄠˊ ㄎㄨㄣˋ 解释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皆因老夫年纪高大,鞍马劳困之故。” 例子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鞍马劳困,你且去馆驿内安下,待我会官商议。” 用法 作谓语、宾语;形容旅途劳累。 感情 鞍马劳困是中性词。 繁体 鞍馬勞困 近义 鞍马劳顿 |
困兽犹斗 |
拼音 kùn shòu yóu dòu 注音 ㄎㄨㄣˋ ㄕㄡˋ 一ㄡˊ ㄉㄡˋ 解释 困兽:被围困的野兽;犹:还、仍;斗:搏斗。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例子 况困兽犹斗,背城一战,尚有不可测之事乎?(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 正音 “斗”,不能读作“dǒu”。 辨形 “犹”,不能写作“游”、“允”。 辨析 困兽犹斗和“垂死挣 |
潜蛟困凤 |
拼音 qián jiāo kùn fèng 注音 ㄑ一ㄢˊ ㄐ一ㄠ ㄎㄨㄣˋ ㄈㄥˋ 解释 喻被埋没的贤才。 出处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慰夏孤》:“有日皇风动,黎民欢颂。那时呵,看潜蛟困凤,终须腾踊。”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潜蛟困凤是中性词。 繁体 潛蛟困鳳 |
急人之困 |
拼音 jí rén zhī kùn 注音 ㄐ一ˊ ㄖㄣˊ ㄓ ㄎㄨㄣˋ 解释 急:解急;救难。解救别人的困难。也作“急人之急”、“急人之难”、“急人之危”。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例子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能急人之困的人很多。 辨形 “人”,不能写作“仁”。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急人之困是褒义词。 近义 急人之难、急人之急 反义 见死不救 英语 be anxi |
骐骥困盐车 |
拼音 qí jì kùn yán chē 注音 ㄑ一ˊ ㄐ一ˋ ㄎㄨㄣˋ 一ㄢˊ ㄔㄜ 解释 犹言骥伏盐车。指才华遭到抑制,处境困厄。 出处 唐·胡曾《咏史诗·虞坂》:“未省孙阳身没后,几多骐骥困盐车。” 例子 元·陈深《书骏马图》诗:“只今骐骥困盐车,落日长鸣漫昂首。”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处于困境时。 感情 骐骥困盐车是贬义词。 繁体 騏驥困鹽車 近义 骥服盐车 |
困勉下学 |
拼音 kùn miǎn xià xué 注音 ㄎㄨㄣˋ ㄇ一ㄢˇ ㄒ一ㄚˋ ㄒㄩㄝˊ 解释 指克服困难才能求得知识。 出处 清·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用法 作谓语、宾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 感情 困勉下学是中性词。 繁体 困勉下壆 近义 困知勉行 |
国困民穷 |
拼音 guó kùn mín qióng 注音 ㄍㄨㄛˊ ㄎㄨㄣˋ ㄇ一ㄣˊ ㄑㄩㄥˊ 解释 困:贫困。指国家贫困,人们穷苦。 出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3章:“我想到我国的上层社会,虽然国困民穷,却非外国货不买的情形,不禁使我面红耳赤。”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局面等。 感情 国困民穷是贬义词。 繁体 國困民窮 反义 国富民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