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鲠祝饐 |
拼音 zhù gěng zhù píng 注音 ㄓㄨˋ ㄍㄥˇ ㄓㄨˋ ㄆ一ㄥˊ 解释 同“祝哽祝噎”。 出处 繁体 祝鯁祝饐 |
祝僇祝鲠 |
拼音 zhù lù zhù gěng 注音 ㄓㄨˋ ㄌㄨˋ ㄓㄨˋ ㄍㄥˇ 解释 同“祝哽祝噎”。 出处 繁体 祝僇祝鯁 |
直言骨鲠 |
拼音 zhí yán gǔ gěng 注音 ㄓˊ 一ㄢˊ ㄍㄨˇ ㄍㄥˇ 解释 直言:正直的言论;骨鲠:鱼骨卡在喉咙里。直话如不说出来,就像鱼骨卡在喉咙里般难受。比喻为人耿直,敢于直言,气节刚正。 出处 唐·韩愈《争臣论》:“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谮赏从谏如流之美。” 用法 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直言骨鲠是中性词。 繁体 直言骨鯁 |
忠鲠不挠 |
拼音 zhōng gěng bù náo 注音 ㄓㄨㄥ ㄍㄥˇ ㄅㄨˋ ㄋㄠˊ 解释 鲠:鱼刺,引申为直。指忠诚正直,不肯屈服。 出处 《晋书·刘颂传论》:“逮元康之间,贼臣专命,举朝战栗,苟避俎醯,颂以此时,忠鲠不挠。”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忠鲠不挠是中性词。 |
骨鲠之臣 |
拼音 gǔ gěng zhī chén 注音 ㄍㄨˇ ㄍㄥˇ ㄓ ㄔㄣˊ 解释 骨鲠:比喻刚直。刚正忠直的官员。 出处 《史记·刺客列传》:“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例子 章炳麟《商鞅》:“此骨鲠之臣所以不可为,而公孙弘、张汤之徒。” 用法 作宾语;指正直的官员。 感情 骨鲠之臣是褒义词。 繁体 骨鯁之臣 英语 an outspoken minister who gives unpleasant advice |
峭论鲠议 |
拼音 qiào lùn gěng yì 注音 ㄑ一ㄠˋ ㄌㄨㄣˋ ㄍㄥˇ 一ˋ 解释 指议论严正刚直。 出处 宋李纲《论节义》:“[颜真卿]其后归朝,峭论鲠议,为奸臣所挤,殒于贼手。”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言词。 感情 峭论鲠议是中性词。 繁体 峭論鯁議 |
祝鲠祝噎 |
拼音 zhù gěng zhù yē 注音 ㄓㄨˋ ㄍㄥˇ ㄓㄨˋ 一ㄝ 解释 古代帝王敬老、养老的表示: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同“祝哽祝噎”。 出处 繁体 祝鯁祝噎 |
食古如鲠 |
拼音 shí gǔ rú gěng 注音 ㄕˊ ㄍㄨˇ ㄖㄨˊ ㄍㄥˇ 解释 犹言食古不化。 出处 卷盫《 序》:“又或食古如鲠,刻鹄成鹜,崎锜训诂,恒迟回于‘秃伏禾’之文。” 用法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感情 食古如鲠是中性词。 繁体 食古如鯁 近义 食古不化 |
骨鲠在喉 |
拼音 gǔ gěng zài hóu 注音 ㄍㄨˇ ㄍㄥˇ ㄗㄞˋ ㄏㄡˊ 解释 鲠:鱼骨。鱼骨等小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不说出来就非常难受。 出处 清 袁枚《与金匮令书》:“仆明知成事不说,既往不咎,而无如闻不慊心事,如骨鲠在喉,必吐之而后快。” 例子 但近来作文,避忌已甚,有时如骨鲠在喉,不得不吐,遂亦不免为人所憎。(《鲁迅书信集 致黎烈文》) 正音 “鲠”,不能读作“gēng”。 辨形 “鲠”,不能写作“哽”。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与 |
如鲠在喉 |
拼音 rú gěng zài hóu 注音 ㄖㄨˊ ㄍㄥˇ ㄗㄞˋ ㄏㄡˊ 解释 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出处 汉·许慎《说文解字》:“鲠,食骨留咽中也。”段玉裁注:“韦曰:‘骨所以鲠,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鲠之臣。《汉书》以下皆作骨鲠,字从鱼,谓留咽者鱼骨较多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等。 感情 如鲠在喉是中性词。 繁体 如鯁在喉 近义 骨鲠在喉 反义 一吐为快 英语 have a fishbone caught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