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毛取瑕 |
拼音 chuī máo qǔ xiá 注音 ㄔㄨㄟ ㄇㄠˊ ㄑㄨˇ ㄒ一ㄚˊ 解释 瑕:玉上的疵点,缺点,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是以世人为文,竞于诋呵,吹毛取瑕,次骨为戾。”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指故意挑剔。 感情 吹毛取瑕是贬义词。 近义 吹毛求瑕、吹毛求瘢 英语 pick a hole in |
仰拾俯取 |
拼音 yǎng shí fǔ qǔ 注音 一ㄤˇ ㄕˊ ㄈㄨˇ ㄑㄨˇ 解释 见“仰取俯拾”。 出处 清·唐孙华《时世公子行》:“家藏金穴自封闭,仰拾俯取仍贪饕。”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感情 仰拾俯取是中性词。 繁体 仰拾頫取 近义 仰取俯拾 |
暴取豪夺 |
拼音 bào qǔ háo duó 注音 ㄅㄠˋ ㄑㄨˇ ㄏㄠˊ ㄉㄨㄛˊ 解释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出处 宋 苏轼《策断上》:“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已,则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抢劫。 谜语 抢劫 感情 暴取豪夺是贬义词。 繁体 暴取豪奪 近义 巧取豪夺 英语 secure others' belongings by force(grab and keep) |
取精用弘 |
拼音 qǔ jīng yòng hóng 注音 ㄑㄨˇ ㄐ一ㄥ ㄩㄥˋ ㄏㄨㄥˊ 解释 精:精华;用:享受,占有;弘:大。从丰富的材料里提取精华。 出处 《左传·昭公七年》:“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提炼。 感情 取精用弘是中性词。 近义 取精用宏 英语 extract the essentials from large amount of materials |
自取罪戾 |
拼音 zì qǔ zuì lì 注音 ㄗˋ ㄑㄨˇ ㄗㄨㄟˋ ㄌ一ˋ 解释 指自招罪过。亦作“自取咎戾”。 出处 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岂不知元帅虎威,马到成功?焉敢复生贰心,自取罪戾。”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 自取罪戾是中性词。 繁体 自取辠戾 近义 自取咎戾 |
偷合取容 |
拼音 tōu hé qǔ róng 注音 ㄊㄡ ㄏㄜˊ ㄑㄨˇ ㄖㄨㄥˊ 解释 奉承迎合别人,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同“偷合苟容”。 出处 《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论》:“偷合取容,以至圽身。”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迎合别人。 感情 偷合取容是贬义词。 繁体 婾合取容 近义 偷合苟容 英语 fall in with others' wishes and acquire admittance |
苟合取容 |
拼音 gǒu hé qǔ ān 注音 ㄍㄡˇ ㄏㄜˊ ㄑㄨˇ ㄢ 解释 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例子 我怎么苟合取容,去与他们狼狈为奸呢?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讨好人。 感情 苟合取容是贬义词。 反义 刚正不阿 英语 agree without justification |
见物不取,失之千里 |
拼音 jiàn wù bù qǔ,shī zhī qiān lǐ 注音 ㄐ一ㄢˋ ㄨˋ ㄅㄨˋ ㄑㄨˇ,ㄕ ㄓ ㄑ一ㄢ ㄌ一ˇ 解释 见:遇到,看见;取:取得;失:失去。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形容不要错失良机。 出处 明·张凤翼《红拂记·俊杰知时》:“呀,道兄差矣!岂不闻见物不取,失之千里,既遇明主,何必远去?” 例子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一回:“正是:见物不取,失之千里。” 用法 作宾语、分句;形容不要错失良机。 感情 见物不取,失 |
钻木取火 |
拼音 zuān mù qǔ huǒ 注音 ㄗㄨㄢ ㄇㄨˋ ㄑㄨˇ ㄏㄨㄛˇ 解释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出处 唐·慧能《坛经·疑问品》:“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例子 老舍《打倒近视》:“原始之人,钻木取火,未闻错钻了手指。”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原始生活。 感情 钻木取火是中性词。 繁体 鑽木取火 近义 钻木得火 英语 hearth(drill wood to make fire) |
猿猴取月 |
拼音 yuán hóu qǔ yuè 注音 ㄩㄢˊ ㄏㄡˊ ㄑㄨˇ ㄩㄝˋ 解释 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出处 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例子 猿猴取月的故事滑稽可笑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白费力气。 感情 猿猴取月是中性词。 繁体 猨猴取月 |
标新取异 |
拼音 biāo xīn qǔ yì 注音 ㄅ一ㄠ ㄒ一ㄣ ㄑㄨˇ 一ˋ 解释 标:检举;异:特别的。提出新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有创见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8回:“秦妃子既能标新取异,剪彩为花,与湖山增胜。”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故意显示与众不同。 感情 标新取异是中性词。 繁体 標新取異 近义 标新立异、标新竞异 反义 人云亦云 英语 come up with something new and original |
取法于上,仅得乎中 |
拼音 qǔ fǎ yú shàng,jìn dé hū zhōng 注音 ㄑㄨˇ ㄈㄚˇ ㄩˊ ㄕㄤˋ,ㄐ一ㄣˋ ㄉㄜˊ ㄏㄨ ㄓㄨㄥ 解释 法:标准,规范。取上等的为标准,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出处 唐·唐太宗《帝范》第四卷:“取法于上,仅得乎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例子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之重要》:“语曰:取法于上,仅得乎中,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取法于上,仅得乎中是中性词。 近义 取 |
以言取人 |
拼音 yǐ yán qǔ rén 注音 一ˇ 一ㄢˊ ㄑㄨˇ ㄖㄣˊ 解释 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 出处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例子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以言取人,失之宰予。”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以言取人是中性词。 近义 以辞取人 |
以貌取人 |
拼音 yǐ mào qǔ rén 注音 一ˇ ㄇㄠˋ ㄑㄨˇ ㄖㄣˊ 解释 以:根据;凭据;貌:外貌;取:衡量、判断。根据人的外貌衣着来判断、衡量其品质能力的高下。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例子 真是糟糕,他早又不说,但也只怪我们以貌取人,在事前没有经过一道甄别了。(郭沫若《涂家埠》) 辨形 “取”,不能写作“娶”;“貌”,不能写作“藐”。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 |
释生取义 |
拼音 shì shēng qǔ yì 注音 ㄕˋ ㄕㄥ ㄑㄨˇ 一ˋ 解释 犹言舍生取义。 出处 """《三国志 魏志 齐王芳传达室》:“[郭修]于广坐之中手刃击袆,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感情 释生取义是中性词。 繁体 釋生取義 近义 舍生取义 |
豪干暴取 |
拼音 háo gàn bào qǔ 注音 ㄏㄠˊ ㄍㄢˋ ㄅㄠˋ ㄑㄨˇ 解释 谓恃强夺取。 出处 明·何景明《内篇》:“治储之事,散有聚无,士需将征,豪干暴取,凶不改敛,贫不减费,权利而府怨是难之也。”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抢劫等。 感情 豪干暴取是贬义词。 繁体 豪幹暴取 近义 横征暴敛 |
取长补短 |
拼音 qǔ cháng bǔ duǎn 注音 ㄑㄨˇ ㄔㄤˊ ㄅㄨˇ ㄉㄨㄢˇ 解释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出处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例子 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必须互相取长补短,才能有进步。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正音 “长”,不能读作“zhǎng”。 辨形 “短”,不能写作“矮”。 辨析 取长补短和“扬长避短”;都含有“取长处;避短处”的意思。但取长补短偏重在“补” |
攻无不取,战无不胜 |
拼音 gōng wú bù qǔ,zhàn wú bù shèng 注音 ㄍㄨㄥ ㄨˊ ㄅㄨˋ ㄑㄨˇ,ㄓㄢˋ ㄨˊ ㄅㄨˋ ㄕㄥˋ 解释 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例子 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用法 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感情 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是中性词。 繁体 攻無不取,戰無不勝 近义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
鱼烂取亡 |
拼音 yú làn qǔ wáng 注音 ㄩˊ ㄌㄢˋ ㄑㄨˇ ㄨㄤˊ 解释 见“鱼烂而亡”。 出处 梁启超《中国国债史》:“即微外国债主之干涉,而鱼烂取亡之气象,犹岌岌不可终日也。”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鱼烂取亡是中性词。 繁体 魚爛取亡 近义 鱼烂而亡 |
就地取材 |
拼音 jiù dì qǔ cái 注音 ㄐ一ㄡˋ ㄉ一ˋ ㄑㄨˇ ㄘㄞˊ 解释 就在原地寻取所需要的材料。 出处 《诗经 豳风 七月》:“蚕月条桑。”唐 孔颖达疏《十字注疏》:“条其桑而采之,谓斩条于地,就地采之也。” 例子 噫,岂其娶妻必齐之姜,就地取材,但不失立言之大意而已矣。(清 李渔《笠翁偶集 三 手足》) 辨形 “取”,不能写作“求”;“材”,不能写作“才”。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歇后语 野地里烤火 谜语 山区木具社 |
拱手而取 |
拼音 gǒng shǒu ér qǔ 注音 ㄍㄨㄥˇ ㄕㄡˇ ㄦˊ ㄑㄨˇ 解释 拱手:两手合抱在胸前。指取来毫不费力。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例子 西汉·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齐右壤可拱手而取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容易得到。 感情 拱手而取是中性词。 近义 唾手可得 |
搴旗取将 |
拼音 qiān qí qǔ jiàng 注音 ㄑ一ㄢ ㄑ一ˊ ㄑㄨˇ ㄐ一ㄤˋ 解释 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出处 《吴子 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必有能者。”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感情 搴旗取将是褒义词。 繁体 搴旗取將 近义 搴旗虏将 |
取精用宏 |
拼音 qǔ jīng yòng hóng 注音 ㄑㄨˇ ㄐ一ㄥ ㄩㄥˋ ㄏㄨㄥˊ 解释 精:精华。用:采用;享用。宏:通弘;大。从大量的事物中取其最好的。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例子 朱自清《文选序》:“读书多的,取精用宏,自然深了,读书少的便不能如此。” 正音 “用”,不能读作“yōng”。 辨形 “精”,不能写作“京”。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取精用宏是褒 |
哗众取宠 |
拼音 huá zhòng qǔ chǒng 注音 ㄏㄨㄚˊ ㄓㄨㄥˋ ㄑㄨˇ ㄔㄨㄥˇ 解释 哗:虚夸;宠:宠信。指用虚夸的言论行动迎合群众;以博得他们的好感和信任。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例子 哗众取宠的人,是不受人欢迎的。 正音 “哗”,不能读作“huā”;“宠”,不能读作“lóng”。 辨形 “哗”,不能写作“华”;“宠”,不能写作“庞”。 用法 连动式;作定语;含贬义,形容 |
自取咎戾 |
拼音 zì qǔ jiù lì 注音 ㄗˋ ㄑㄨˇ ㄐ一ㄡˋ ㄌ一ˋ 解释 指自招罪过。同“自取罪戾”。 出处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六章:“目下大敌当前,万不可再事疏忽,自取咎戾!”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 自取咎戾是中性词。 近义 自取罪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