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焉成马 |
拼音 wū yān chéng mǎ 注音 ㄨ 一ㄢ ㄔㄥˊ ㄇㄚˇ 解释 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转写错误。 出处 《周礼 天官 缝人》:“丧,缝棺饰焉汉 郑玄注:“故书焉为马,杜子春云'当为焉'。” 例子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第四卷:“字经三写,乌焉成马。”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乌焉成马是贬义词。 繁体 烏焉成馬 英语 printer's error(Some characters become alike.) |
罪莫大焉 |
拼音 zuì mò dà yān 注音 ㄗㄨㄟˋ ㄇㄛˋ ㄉㄚˋ 一ㄢ 解释 罪恶之大无过于此。形容罪大恶极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五年》:“昭子即位,朝其家众曰:‘竖牛祸叔孙氏,使乱大从,杀適立庶,又披其色,将以赦罪,罪莫大焉。’” 例子 《晋书·温峤传》:“术辈首乱,罪莫大焉。”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罪莫大焉是贬义词。 繁体 辠莫大焉 近义 罪大恶极 |
狡焉思肆 |
拼音 jiǎo yān sī sì 注音 ㄐ一ㄠˇ 一ㄢ ㄙ ㄙˋ 解释 见“狡焉思启”。 出处 晋·潘岳《关中诗》:“蠢尔戎狄,狡焉思肆。”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狡焉思肆是贬义词。 近义 狡焉思逞、狡焉思启 |
终焉之志 |
拼音 zhōng yān zhī zhì 注音 ㄓㄨㄥ 一ㄢ ㄓ ㄓˋ 解释 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 出处 南朝梁 沈约《宋书 傅隆传》:“义熙初,年四十,始为孟昶建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坐辞兼,免。复为会稽征虏参军。家在上虞,及东归,便有终焉之志。” 例子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晋书 王羲之传》) 用法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终焉之志是中性词。 繁体 終焉之志 |
习焉不察 |
拼音 xī yān bù chá 注音 ㄒ一 一ㄢ ㄅㄨˋ ㄔㄚˊ 解释 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例子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有时道理不通,大家习焉不察,也就过去了。”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习焉不察是贬义词。 繁体 習焉不詧 近义 习而不 |
狡焉思启 |
拼音 jiǎo yān sī qǐ 注音 ㄐ一ㄠˇ 一ㄢ ㄙ ㄑ一ˇ 解释 《左传·成公八年》:“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谓怀贪诈之心图谋侵人之国。后亦以“狡焉思肆”、“狡焉思逞”指怀贪诈之心妄图逞其阴谋。 出处 《左传·成公八年》:“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狡焉思启是贬义词。 繁体 狡焉思啓 近义 狡焉思逞、狡焉思肆 |
轮焉奂焉 |
拼音 lún yān huàn yān 注音 ㄌㄨㄣˊ 一ㄢ ㄏㄨㄢˋ 一ㄢ 解释 形容房屋高大众多。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例子 寻访久之,而后得其道基,竭力恢复。今已轮焉奂焉,俨然一祖庭矣。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四卷 用法 作谓语;形容房屋高大众多。 感情 轮焉奂焉是中性词。 繁体 輪焉奐焉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拼音 sài wēng shī mǎ,yān zhī fēi fú 注音 ㄙㄞˋ ㄨㄥ ㄕ ㄇㄚˇ,一ㄢ ㄓ ㄈㄟ ㄈㄨˊ 解释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出处 《病玉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眼前不信俺的话也罢,到了日后,才觉得俺不是说笑话哩。” 例子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如果能够调动一个缺,真正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 |
有子存焉 |
拼音 yǒu zǐ cún yān 注音 一ㄡˇ ㄗˇ ㄘㄨㄣˊ 一ㄢ 解释 焉:表示陈述的语气词。有儿子在。 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用法 作谓语;指还有继承人。 感情 有子存焉是中性词。 英语 has still son |
习焉弗察 |
拼音 xí yān fú chá 注音 ㄒ一ˊ 一ㄢ ㄈㄨˊ ㄔㄚˊ 解释 习:习惯;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于是”的意思。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出处 清·梁章钜《浪迹续谈·孙白谷》:“此实传庭,又或误以为‘傅庭’,耳食之徒,遂习焉弗察耳。”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习惯了就忽略。 感情 习焉弗察是中性词。 繁体 習焉弗詧 近义 习焉不察、习焉不觉 |
杀鸡焉用牛刀 |
拼音 shā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 注音 ㄕㄚ ㄐ一 一ㄢ ㄩㄥˋ ㄋ一ㄡˊ ㄉㄠ 解释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例子 “杀鸡焉用牛刀”?不劳温侯亲往,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 用法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感情 杀鸡焉用牛刀是中性词。 繁体 殺鶏焉用牛刀 反义 大材小用、小题大 |
割鸡焉用牛刀 |
拼音 gē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 注音 ㄍㄜ ㄐ一 一ㄢ ㄩㄥˋ ㄋ一ㄡˊ ㄉㄠ 解释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例子 “割鸡焉用牛刀”?不劳温侯亲往,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 用法 复句式;作分句;指不值得小题大作。 感情 割鸡焉用牛刀是中性词。 繁体 割鶏焉用牛刀 近义 大材小用、 |
语焉不详 |
拼音 yǔ yān bù xiáng 注音 ㄩˇ 一ㄢ ㄅㄨˋ ㄒ一ㄤˊ 解释 语:话;焉:古汉语助词。话说得不详细。 出处 唐 韩愈《原道》:“荀与杨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例子 绣春也是急性子,对锦儿语焉不详深致不满,主张秋月仍是进京,去问一问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高阳《曹雪芹别传》) 正音 “语”,不能读作“yù”。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谜语 省略语 感情 语焉不详是贬义词。 繁体 語焉不詳 近义 言之不详 反义 细大不捐、纤悉 |
心焉如割 |
拼音 xīn yān rú gē 注音 ㄒ一ㄣ 一ㄢ ㄖㄨˊ ㄍㄜ 解释 焉:语助词。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形容心情极为痛苦。 出处 《晋书·海西公纪》:“但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 例子 明·李东阳《襢祭告先考文》:“瞻望灵爽,实不知所以为怀。俯仰覆载,心焉如割。”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极其痛苦。 感情 心焉如割是中性词。 近义 心如刀割 |
狡焉思逞 |
拼音 jiǎo yān sī chěng 注音 ㄐ一ㄠˇ 一ㄢ ㄙ ㄔㄥˇ 解释 见“狡焉思启”。 出处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诸夷以中国之易欺也,法人将问滇桂,英人将问藏粤,俄人将问新疆,德、奥、意、日、葡、荷皆狡焉思逞。” 例子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中国之在天下,见夫四夷之则效上国,革面来宾者有之;或野心怒发,狡焉思逞者有之。”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狡焉思逞是贬义词。 近义 狡焉思启、狡焉思肆 |
习焉不觉 |
拼音 xī yān bù jué 注音 ㄒ一 一ㄢ ㄅㄨˋ ㄐㄩㄝˊ 解释 习:习惯;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于是”的意思。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出处 清·沈德潜《学诗晬语》下卷:“改漫为熳,不知起于何时?焉乌成马,习焉不觉,殊可怪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习惯了就忽略。 感情 习焉不觉是中性词。 繁体 習焉不覺 近义 习焉不察、习焉弗察 英语 failing to see anything wrong in what one is used to |
嗒焉自丧 |
拼音 tà yān zì sàng 注音 ㄊㄚˋ 一ㄢ ㄗˋ ㄙㄤˋ 解释 嗒焉:沮丧的样子。形容若有所失或灰心丧气的心态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耦。”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灰心。 感情 嗒焉自丧是中性词。 繁体 嗒焉自喪 近义 垂头丧气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拼音 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yān fù 注音 ㄆ一ˊ ㄓ ㄅㄨˋ ㄘㄨㄣˊ,ㄇㄠˊ ㄐ一ㄤ 一ㄢ ㄈㄨˋ 解释 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例子 倘若朕的江山不保,你们不是也跟着家破人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正音 “将”,不能读作“jiàng”;“附”,不能读作“fǔ”。 辨形 |
溘焉长往 |
拼音 kè yán cháng wǎng 注音 ㄎㄜˋ 一ㄢˊ ㄔㄤˊ ㄨㄤˇ 解释 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 出处 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例子 清·汪琬《归震川先生年谱后序》:“方欲以高文大册自鸣天子之前,而又溘焉长往矣。” 用法 作谓语;常作悼念死者用词。 感情 溘焉长往是中性词。 繁体 溘焉長往 近义 溘然长逝 英语 die |
惄焉如捣 |
拼音 nì yān rú dǎo 注音 ㄋ一ˋ 一ㄢ ㄖㄨˊ ㄉㄠˇ 解释 惄焉:忧思伤痛的样子。忧思伤痛,心中像有东西撞击。形容忧伤思念,痛苦难忍。 出处 《诗经·小雅·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捣。” 例子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32回:“该处地方陡遭劫害,眷念商民,惄焉如捣。” 用法 作谓语;指十分伤悲。 感情 惄焉如捣是贬义词。 繁体 惄焉如搗 |
择焉不精 |
拼音 zé yān bù jīng 注音 ㄗㄜˊ 一ㄢ ㄅㄨˋ ㄐ一ㄥ 解释 择:选择;精:精粹。从中有所选择却不够精当。 出处 唐·韩愈《原道》:“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择焉不精是中性词。 |
心不在焉 |
拼音 xīn bù zài yān 注音 ㄒ一ㄣ ㄅㄨˋ ㄗㄞˋ 一ㄢ 解释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焉:古汉语助词;相当于“于此”。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例子 讲话时做腔做势,而又带着心不在焉的样子,这似乎都是纨绔子弟的特征,普遍而一律的。(柔石《二月》六) 正音 “不”,不能读作“bú”。 辨析 心不在焉和“心猿意马”都含有“心思不专注”的意思。但心不在焉是偏重心思不在这里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拼音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注音 ㄅㄨˋ ㄖㄨˋ ㄏㄨˇ ㄒㄩㄝˊ,一ㄢ ㄉㄜˊ ㄏㄨˇ ㄗˇ 解释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例子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毛泽东《实践论》) |
皮不存而毛焉附 |
拼音 pí bù cún ér máo yān fù 注音 ㄆ一ˊ ㄅㄨˋ ㄘㄨㄣˊ ㄦˊ ㄇㄠˊ 一ㄢ ㄈㄨˋ 解释 存:存留;焉:哪里;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出处 梁启超《墨学微》第一章:“然此果足为有命说之根据乎?一旦以力破此制度,则皮不存而毛焉附矣。”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两者的关系。 感情 皮不存而毛焉附是中性词。 近义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