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衢大邑 |
拼音 tōng qú dà yì 注音 ㄊㄨㄥ ㄑㄨˊ ㄉㄚˋ 一ˋ 解释 同“通都大邑”。 出处 清·王瑬《钞币议》:“又令通衢大邑设立官局,民以他省钞至者,验明准其换本省钞行用。” 用法 作宾语;泛指大城市。 感情 通衢大邑是中性词。 近义 通都大邑 |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拼音 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shì 注音 ㄕˊ ㄕˋ ㄓ 一ˋ,ㄅ一ˋ 一ㄡˇ ㄓㄨㄥ ㄕˋ 解释 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也有忠信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出处 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是中性词。 近义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
尺蚓穿堤,能漂一邑 |
拼音 chǐ yǐn chuān dī,néng piāo yī yì 注音 ㄔˇ 一ㄣˇ ㄔㄨㄢ ㄉ一,ㄋㄥˊ ㄆ一ㄠ 一 一ˋ 解释 蚯蚓虽小,但它把堤岸穿透了,就能把整个城市淹没。比喻不注意小的事故,就会引起大祸。 出处 北齐·刘昼《刘子新论·慎隙》:“尺吲穿堤,能漂一邑;寸烟汇穴,致毁千室。” |
通都大邑 |
拼音 tōng dū dà yì 注音 ㄊㄨㄥ ㄉㄨ ㄉㄚˋ 一ˋ 解释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出处 唐 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 例子 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清 黄宗羲《万里寻兄记》)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泛指大城市。 感情 通都大邑是中性词。 近义 通邑大都 反义 偏乡僻壤 英语 metropolitan cities(large city) |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
拼音 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xìn 注音 ㄕˊ ㄕˋ ㄓ 一ˋ,ㄅ一ˋ 一ㄡˇ ㄓㄨㄥ ㄒ一ㄣˋ 解释 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也有忠信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例子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是中性词。 近义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涂歌邑诵 |
拼音 tú gē yì sòng 注音 ㄊㄨˊ ㄍㄜ 一ˋ ㄙㄨㄥˋ 解释 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诵。形容国泰民安、百姓欢乐的景象。 出处 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增类帝之宫,饬礼神之馆,涂歌邑诵,以望属车之尘者久矣。” 用法 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涂歌邑诵是中性词。 繁体 涂謌邑誦 近义 涂歌里咏、涂歌巷舞 |
通都巨邑 |
拼音 tōng dōu jù yì 注音 ㄊㄨㄥ ㄉㄡ ㄐㄨˋ 一ˋ 解释 同“通都大邑”。 出处 郑观应《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小大学书》:“通都巨邑虽有大学,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事不问矣。” 用法 作宾语;泛指大城市。 感情 通都巨邑是中性词。 近义 通都大邑、通都大埠 英语 large cities |
通邑大都 |
拼音 tōng yì dà dōu 注音 ㄊㄨㄥ 一ˋ ㄉㄚˋ ㄉㄡ 解释 同“通都大邑”。 出处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例子 宋·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自通邑大都至于荒陬海聚,无变容动色之虑。” 用法 作宾语;泛指大城市。 感情 通邑大都是中性词。 近义 通都大邑 英语 metropolitan/large cities |
邑犬群吠 |
拼音 yì quǎn qún fèi 注音 一ˋ ㄑㄨㄢˇ ㄑㄨㄣˊ ㄈㄟˋ 解释 邑:乡邑。乡邑的狗群起吠叫。比喻庸人对不理解的观点进行群起攻击。 出处 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攻击别人。 感情 邑犬群吠是贬义词。 繁体 邑犬羣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