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政爱民 |
拼音 yōng zhèng ài mín 注音 ㄩㄥ ㄓㄥˋ ㄞˋ ㄇ一ㄣˊ 解释 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 出处 例子 人民军队拥政爱民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民军队。 感情 拥政爱民是中性词。 繁体 擁政愛民 英语 support the government and cherish the people 俄语 лоддéржка óрганов влáсти и забóта о населéнии |
国富民强 |
拼音 guó fù mín qiáng 注音 ㄍㄨㄛˊ ㄈㄨˋ ㄇ一ㄣˊ ㄑ一ㄤˊ 解释 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例子 今日的中国,国富民强,连敌人也不能否认这一点。 正音 “国”,不能读作“guǒ”;“强”,不能读作“jiàng”。 辨形 “富”,不能写作“付”。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感情 国富民强是褒义词。 繁体 國富民強 近义 国泰民安、国富兵强 反义 民困国穷、国贫民弱 |
民生国计 |
拼音 mín shēng guó jì 注音 ㄇ一ㄣˊ ㄕㄥ ㄍㄨㄛˊ ㄐ一ˋ 解释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出处 《荀子 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 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例子 旧章既失,便新不成新,旧不成旧,一物一器,尚不适用,何况那政治上的事,关系民生国计的呢?(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感情 民生国计是中性词。 繁体 民生國計 近义 国计民生 英语 |
市民文学 |
拼音 shì mín wén xué 注音 ㄕˋ ㄇ一ㄣˊ ㄨㄣˊ ㄒㄩㄝˊ 解释 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出处 感情 市民文学是贬义词。 繁体 市民文學 |
全民皆兵 |
拼音 quán mín jiē bīng 注音 ㄑㄨㄢˊ ㄇ一ㄣˊ ㄐ一ㄝ ㄅ一ㄥ 解释 谓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出处 王朔《痴人》:“我知道这种勾当已发展到五花八门、全民皆兵的程度。” 例子 目前全民皆兵是不必要的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全民参加作战。 谜语 军国 感情 全民皆兵是中性词。 英语 make everybody a soldier(every citizen a soldier) 俄语 всеобщее вооружение народа |
保境息民 |
拼音 bǎo jìng xī mín 注音 ㄅㄠˇ ㄐ一ㄥˋ ㄒ一 ㄇ一ㄣˊ 解释 保卫国家边疆,使人民得以安宁。 出处 《周书 刘雄传》:“先是,国家与齐通好,约言各保境息民,不相侵扰。” 例子 王能保境息民,则福可长享。(《明史 外国五》)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军队的职责。 感情 保境息民是中性词。 近义 保国安民 |
体国安民 |
拼音 tǐ guó ān mín 注音 ㄊ一ˇ ㄍㄨㄛˊ ㄢ ㄇ一ㄣˊ 解释 体:划分;国:国家。治理国家,安定民众。 出处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德宗》:“柳考当日户口虚盈之数,而晏体国安民之心,不可没矣。”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体国安民是中性词。 繁体 軆國安民 |
裕民足国 |
拼音 yù mín zú guó 注音 ㄩˋ ㄇ一ㄣˊ ㄗㄨˊ ㄍㄨㄛˊ 解释 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 例子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四回:“此数百万金,皆中国裕民足国之资。”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裕民足国是褒义词。 繁体 裕民足國 近义 裕民足民 |
出榜安民 |
拼音 chū bǎng ān mín 注音 ㄔㄨ ㄅㄤˇ ㄢ ㄇ一ㄣˊ 解释 榜:官府告示。张贴告示,安抚百姓。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收军进高唐州城内,先传下将令,休得伤害百姓。一面出榜安民,秋毫无犯。” 例子 金玉舟《赵匡胤》第40章:“一方面出榜安民,一方面派部下各将,分兵数路,出城打听周保权下落。”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政府行为。 感情 出榜安民是中性词。 英语 issue a proclamation to reassure the people |
元元之民 |
拼音 yuán yuán zhī mín 注音 ㄩㄢˊ ㄩㄢˊ ㄓ ㄇ一ㄣˊ 解释 众百姓;善良的百姓。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例子 元元之民,莫不乐安于无事。清·龙启瑞《读曹参传书后》 用法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元元之民是中性词。 |
天之僇民 |
拼音 tiān zhī ruò mín 注音 ㄊ一ㄢ ㄓ ㄖㄨㄛˋ ㄇ一ㄣˊ 解释 见“天之戮民”。 出处 鲁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人们都在其间咀嚼着人找的渺茫的悲苦……各各自称为‘天之僇民。’”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罪人。 感情 天之僇民是中性词。 繁体 天之之民 近义 天之戮民 |
民和年稔 |
拼音 mín hé nián rěn 注音 ㄇ一ㄣˊ ㄏㄜˊ ㄋ一ㄢˊ ㄖㄣˇ 解释 犹言民乐年丰。 出处 《后汉书·孝桓帝纪》:“幸赖股肱御侮之助,残丑消荡,民和年稔,普天率土,遐迩洽同。”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时局。 感情 民和年稔是中性词。 繁体 民咊年稔 近义 民和年丰 英语 The people live in peace and good harvests have been gathered for several years. |
民生在勤 |
拼音 mín shēng zài qín 注音 ㄇ一ㄣˊ ㄕㄥ ㄗㄞˋ ㄑ一ㄣˊ 解释 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 出处 《左传 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而不匮。” |
民不安枕 |
拼音 mín bù ān zhěn 注音 ㄇ一ㄣˊ ㄅㄨˋ ㄢ ㄓㄣˇ 解释 安:安稳。人民不能安心睡觉。形容生活极不稳定。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43回:“被他这一闹,却闹得人心皇皇,民不安枕了。”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生活不安定。 感情 民不安枕是贬义词。 近义 民不聊生 |
治国安民 |
拼音 zhì guó ān mín 注音 ㄓˋ ㄍㄨㄛˊ ㄢ ㄇ一ㄣˊ 解释 治:治理;安:使安定;这里指使人民各安其业的意思。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定。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例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府实行了一整套治国安民的措施。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 感情 治国安民是褒义词。 繁体 治國安民 近义 治国安邦 反义 祸国殃民 英语 run the country well and give the |
民膏民脂 |
拼音 mín gāo mín zhī 注音 ㄇ一ㄣˊ ㄍㄠ ㄇ一ㄣˊ ㄓ 解释 膏、脂:油脂。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 出处 宋 张唐英《蜀壽杌》下卷:“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 例子 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三折:“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苍难欺也呵!” 用法 作宾语;指人们的财富。 感情 民膏民脂是中性词。 近义 民脂民膏 英语 flesh and blood of the people 俄语 народная кровь |
安国富民 |
拼音 ān guó fù mín 注音 ㄢ ㄍㄨㄛˊ ㄈㄨˋ ㄇ一ㄣˊ 解释 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出处 《汉书 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治理国家。 感情 安国富民是中性词。 繁体 安國富民 |
社稷生民 |
拼音 shè jì shēng mín 注音 ㄕㄜˋ ㄐ一ˋ ㄕㄥ ㄇ一ㄣˊ 解释 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指国家。指国家与人民。 出处 傅抱石《郑板桥集前言》:“何与于社稷生民之计,三百篇之旨哉?”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谜语 国民 感情 社稷生民是中性词。 |
民不聊生 |
拼音 mín bù liáo shēng 注音 ㄇ一ㄣˊ ㄅㄨˋ ㄌ一ㄠˊ ㄕㄥ 解释 聊:依靠。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例子 在那些年月,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民不聊生。(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正音 “聊”,不能读作“qīng”。 辨形 “聊”,不能写作“迎”。 辨析 民不聊生和“生灵涂炭”;都表示“人民生活极端困苦”。但民不聊生偏重“人民的生活;衣食无 |
民穷财尽 |
拼音 mín qióng cái jìn 注音 ㄇ一ㄣˊ ㄑㄩㄥˊ ㄘㄞˊ ㄐ一ㄣˋ 解释 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餐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 例子 自古以来,有民穷财尽而人主独拥多藏于上者乎?(清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二)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补语;含贬义。 感情 民穷财尽是贬义词。 繁体 民窮財儘 近义 民不聊生 反义 民康物阜 英语 the means of the people have been used up(bring the nation and its people t |
畏天爱民 |
拼音 wèi tiān ài mín 注音 ㄨㄟˋ ㄊ一ㄢ ㄞˋ ㄇ一ㄣˊ 解释 畏:敬畏。敬畏上天,怜爱下民。 出处 宋·陆游《上殿札子》:“祖宗畏天爱民,子孙皆当取法。”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畏天爱民是中性词。 繁体 畏天愛民 近义 畏天恤民 |
民不畏死 |
拼音 mín bù wèi sǐ 注音 ㄇ一ㄣˊ ㄅㄨˋ ㄨㄟˋ ㄙˇ 解释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出处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例子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中国人民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民不畏死是中性词。 反义 贪生怕死 英语 The people fear not death. |
民穷财匮 |
拼音 mín qióng cái kuì 注音 ㄇ一ㄣˊ ㄑㄩㄥˊ ㄘㄞˊ ㄎㄨㄟˋ 解释 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一回:“本处万山环列,易于哨聚,又值水旱频仍,民穷财尽,人心思乱。” 例子 《清史稿·长庚传》:“当时民穷财匮之时,尤不可轻战。” 用法 作宾语、状语、定语;指国力衰竭。 感情 民穷财匮是中性词。 繁体 民窮財匱 近义 民穷财尽 英语 The people are poverty-stricken and national treasury is exhausted. 俄语 бедствующ |
民胞物与 |
拼音 mín bāo wù yǔ 注音 ㄇ一ㄣˊ ㄅㄠ ㄨˋ ㄩˇ 解释 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出处 宋 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例子 那里有一个是认真存了“仁人测隐”之心,行他那“民胞物与”的志向,不过都是在那里邀福。(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指泛爱的一切人和物。 谜语 博爱 感情 民胞物与是中性词。 繁体 民胞物與 英语 The people are my brothers and I share the life of all creatures |
民生凋敝 |
拼音 mín shēng diāo bì 注音 ㄇ一ㄣˊ ㄕㄥ ㄉ一ㄠ ㄅ一ˋ 解释 民生:人民的生计;凋敝:破落;衰败。形容社会经济衰败;人民生活困苦。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序》:“民用凋敝,奸宄不禁。” 例子 那时民生凋敝,一心寻面包吃尚且来不及,那里有心思谈文学呢?(鲁迅《而已集 革命时代的文学》) 正音 “凋”,不能读作“zhōu”。 辨形 “敝”,不能写作“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感情 民生凋敝是贬义词。 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