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而后快 |
拼音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kuài 注音 ㄓˋ ㄓ ㄙˇ ㄉ一ˋ ㄦˊ ㄏㄡˋ ㄎㄨㄞˋ 解释 恨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肠狠毒。 出处 宋 苏舜钦《答韩持国书》:“被废之后,喧然未已,更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例子 王朔《修改后发表》:“结果被凶手发现了,一步步逼上来,眼露凶光,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用法 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谜语 含笑九泉 感情 置之死地而后快是贬义词。 繁体 置之死地而後快 英语 will be content with nothing |
冠履倒置 |
拼音 guān lǚ dào zhì 注音 ㄍㄨㄢ ㄌㄩˇ ㄉㄠˋ ㄓˋ 解释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出处 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第22卷:“明宗之于强藩已多所包容,不能制驭矣。至石晋尤甚,几有冠履倒置之势。” 例子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回:“难道就大小易位,冠履倒置?”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感情 冠履倒置是贬义词。 近义 冠履倒易 英语 wearing the shoes on the head and the cap on the feet(upside down) |
轻重倒置 |
拼音 qīng zhòng dào zhì 注音 ㄑ一ㄥ ㄓㄨㄥˋ ㄉㄠˋ ㄓˋ 解释 置:放;摆。把重要的和次要的摆颠倒了。 出处 宋 刘安世《尽言集》:“轻重倒置,有害政体。” 例子 写文章做演说就不同了,这是专为影响人的,我们的同志反而随随便便,这就叫做轻重倒置。(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正音 “重”,不能读作“cóng”;“倒”,不能读作“dào”。 辨形 “置”,不能写作“至”。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谜语 沉浮 感情 轻重倒置 |
不容置疑 |
拼音 bù róng zhì yí 注音 ㄅㄨˋ ㄖㄨㄥˊ ㄓˋ 一ˊ 解释 容:容许;疑:怀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正确和可靠。 出处 宋 陆游《谓南文集》:“盖其灵响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例子 报告的内容与群众反映的情况一致,不容置疑。 正音 “置”,不能读作“zhǐ”。 辨形 “置”,不能写作“至”、“质”。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真实正确可信。 谜语 通信;相信;禁止分辨;信封只可装信 感情 不容置疑是褒义 |
置之度外 |
拼音 zhì zhī dù wài 注音 ㄓˋ ㄓ ㄉㄨˋ ㄨㄞˋ 解释 放在考虑之外(置:放;度:打算;计较)。形容不放在心上。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例子 七十老翁,死生早置之度外,由他去吧。(清 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 正音 “度”,不能读作“duó”。 辨形 “置”,不能写作“知”。 辨析 见“置若罔闻”、“视死如归”。 用法 偏正式;作谓 |
置于死地 |
拼音 zhì yú sǐ dì 注音 ㄓˋ ㄩˊ ㄙˇ ㄉ一ˋ 解释 置:安放;死地:无处可走的地方。把对方置于灭亡的境地。比喻彻底击败对方。 出处 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置于死地是中性词。 |
无可置辩 |
拼音 wú kě zhì biàn 注音 ㄨˊ ㄎㄜˇ ㄓˋ ㄅ一ㄢˋ 解释 没有什么可争辨的。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此譬至明,以诘形家,亦无可置辩。” 例子 鲁迅《 后记》:“我的只能令青年失望,是无可置辩的。”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表示确实无疑。 感情 无可置辩是中性词。 繁体 無可置辯 近义 无可置疑 英语 indisputable(unquestionable; irrefutable; incontestable) |
无容置疑 |
拼音 wú róng zhì yí 注音 ㄨˊ ㄖㄨㄥˊ ㄓˋ 一ˊ 解释 不会错,毫无疑问。 出处 例子 中国对保持着无容置疑的优势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真实正确可靠。 感情 无容置疑是中性词。 繁体 無容置疑 近义 毫无疑问、不容置疑 反义 无稽之谈 英语 decisive(be above suspicion; without all doubt) |
置酒高会 |
拼音 zhì jiǔ gāo huì 注音 ㄓˋ ㄐ一ㄡˇ ㄍㄠ ㄏㄨㄟˋ 解释 置:设,办。举行盛大宴会。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汉王遂入彭城,收羽美人货赂。置酒高会。” 例子 清·汪琬《赠翁君序》:“是日舣舫西冷桥,合数十百人,置酒高会。”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置酒高会是中性词。 |
置之脑后 |
拼音 zhì zhī nǎo hòu 注音 ㄓˋ ㄓ ㄋㄠˇ ㄏㄡˋ 解释 放在一边不再想起。 出处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孔黄二人自问无愧,遂亦置之脑后。” 例子 贾家三兄弟自从拜在姚拨贡名下,便把这孟老夫子置之脑后。(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四回)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歇后语 床上放枕头 谜语 枕头 感情 置之脑后是贬义词。 繁体 置之腦后 近义 置之不理、置身事外 反义 念念不忘、言犹在耳 英语 banish from one's mind(ignore and forget) |
无庸置辩 |
拼音 wú yōng zhì biàn 注音 ㄨˊ ㄩㄥ ㄓˋ ㄅ一ㄢˋ 解释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用不着争辩。 出处 郭沫若《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尊重民族形式并不是复古,那是无庸置辩的。” 例子 这事无庸置辩是你的错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补语;指用不着争辩。 感情 无庸置辩是中性词。 繁体 無庸置辯 近义 千真万确、无可置疑 英语 without dispute(inarguable) |
措置乖方 |
拼音 cuò zhì guāi fāng 注音 ㄘㄨㄛˋ ㄓˋ ㄍㄨㄞ ㄈㄤ 解释 措置:安排;方:条理;乖方;不合条理。处理安排不合理。 出处 《清史稿·王茂荫传》:“其措置乖方,人言藉藉,而无敢为皇上言者,或虑无实据也。”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人办事与处世。 感情 措置乖方是贬义词。 反义 措置有方 |
置诸度外 |
拼音 zhì zhū dù wài 注音 ㄓˋ ㄓㄨ ㄉㄨˋ ㄨㄞˋ 解释 置:放;度:打算。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放在心上。 出处 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我考虑得很纯熟。我是早把生死置诸度外的。” 例子 林语堂《中国的国民性》:“年纪一大,也就倚老卖老,荣辱祸福都已置诸度外。” 用法 作谓语;指不放在心上。 感情 置诸度外是中性词。 繁体 置諸度外 近义 置之度外 |
措置有方 |
拼音 cuò zhì yǒu fāng 注音 ㄘㄨㄛˋ ㄓˋ 一ㄡˇ ㄈㄤ 解释 措置:安排;方:条理。处理事务错落有致,井井有条。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2卷:“女子见他措置有方,只道投著好人,亦且此身无主,放心随他去。”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人办事与处世。 感情 措置有方是中性词。 反义 措置乖方 英语 good arrangement |
难以置信 |
拼音 nán yǐ zhì xìn 注音 ㄋㄢˊ 一ˇ ㄓˋ ㄒ一ㄣˋ 解释 不容易相信。 出处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例子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简直使人难以置信这些小小的山沟山湾,怎么能承载了如此大的负荷?”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用于惊讶的场合。 谜语 水淹邮筒;邮筒塞满了 感情 难以置信是中性词。 繁体 難以置信 反义 确信无疑 英语 beyond belief(be past expressi |
束置高阁 |
拼音 shù zhì gāo gé 注音 ㄕㄨˋ ㄓˋ ㄍㄠ ㄍㄜˊ 解释 同“束之高阁”。 出处 清·江藩《 序》:“至于濂、洛、关、闽之学,不究礼乐之源,独标性命之旨、义疏诸书、束置高阁,视如糟粕。”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放着不用。 感情 束置高阁是中性词。 繁体 束置高閣 近义 束之高阁、束在高阁、束之高屋 英语 put on the shelf 俄语 класть под сукно |
无可置疑 |
拼音 wú kě zhì yí 注音 ㄨˊ ㄎㄜˇ ㄓˋ 一ˊ 解释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出处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二节:“战国时某些地区已能制钢,无可置疑。” 例子 王朔《许爷》:“但又对在这个已经残破、腌臜了的女人身上获得胜利是否真是无可置疑的胜利拿不定主意。”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表示确凿不容怀疑。 感情 无可置疑是中性词。 繁体 無可置疑 近义 无可争辩 英语 indubitable(unquestionable) 俄语 не подлежа |
置身事外 |
拼音 zhì shēn shì wài 注音 ㄓˋ ㄕㄣ ㄕˋ ㄨㄞˋ 解释 置:安放。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例子 悲观的由来,是在置身事外不辩是非,而偏要关心于文坛,或者竟是自己坐在没落的营盘里。(鲁迅《准风月谈 “中国文坛的悲观”》) 辨析 见“超然物外”。 用法 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感情 置身事外是贬义词。 近义 袖手旁观、漠不关心、事不 |
不容置辩 |
拼音 bù róng zhì biàn 注音 ㄅㄨˋ ㄖㄨㄥˊ ㄓˋ ㄅ一ㄢˋ 解释 置:安放。不容许别人进行辩解。指没有辩护的余地。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三生》:“吾合休矣。既而俘者尽释,惟某后至,不容置辩,立斩之。” 例子 王朔《橡皮人》:“她坚决不容置辩地说:‘说什么我也要跟你走,就算我是你的累赘也罢。’”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允许分辩陈说。 感情 不容置辩是中性词。 繁体 不容置辯 近义 不容分说 英语 be beyond all question 法语 |
贫无置锥 |
拼音 pín wú zhì zhuī 注音 ㄆ一ㄣˊ ㄨˊ ㄓˋ ㄓㄨㄟ 解释 犹言贫无立锥。语本《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出处 语出《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例子 贫无置锥人所怜,穷到无锥不属天。宋·黄庭坚《赠陈师道》诗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十分贫穷。 感情 贫无置锥是中性词。 繁体 貧無置錐 近义 贫无立锥 反义 腰缠万贯 |
倒置干戈 |
拼音 dào zhì gān gē 注音 ㄉㄠˋ ㄓˋ ㄍㄢ ㄍㄜ 解释 倒着藏放兵器,表示不再打仗。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 例子 老百姓都希望统治者倒置干戈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表示不再打仗。 感情 倒置干戈是中性词。 近义 倒载干戈 英语 set the weapons aside |
无从置喙 |
拼音 wú cóng zhì huì 注音 ㄨˊ ㄘㄨㄥˊ ㄓˋ ㄏㄨㄟˋ 解释 没有话可说,没有可插嘴的。 出处 清·庆兰《莹窗异草三编·宠眉叟》:“卢年禾三旬,断狱精严,令人无从置喙。”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无从置喙是中性词。 繁体 無従置喙 近义 无可置喙 反义 议论纷纷 英语 be impossible to put in a word |
处置失当 |
拼音 chǔ zhì shī dàng 注音 ㄔㄨˇ ㄓˋ ㄕ ㄉㄤˋ 解释 处理问题的方式不适合。 出处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过去家父对列位有些处置失当之处,驱逐你们出了庄子,流落外乡,受了几天苦,委屈了众人。” 例子 这件事情我处置失当,造成了不良影响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 处置失当是中性词。 繁体 處置失當 反义 处置得当 英语 mismanage |
无庸置疑 |
拼音 wú yōng zhì yí 注音 ㄨˊ ㄩㄥ ㄓˋ 一ˊ 解释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4章:“无庸置疑,处在他眼下的地位,这种被别人关怀所引起的美好情感,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例子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君子之交》:“父亲口气无庸置疑,我心里很不痛快。” 用法 作谓语、补语;指用不着争辩。 感情 无庸置疑是中性词。 繁体 無庸置疑 近义 千真万确、无庸置辩 英语 without a doubt(be beyo |
不屑置辩 |
拼音 bù xiè zhì biàn 注音 ㄅㄨˋ ㄒ一ㄝˋ ㄓˋ ㄅ一ㄢˋ 解释 屑:认为值得;置辩:辩论,申辩。认为不值得分辩。 出处 鲁迅《孔乙己》:“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例子 我对此事都不屑置辩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不愿辩解。 感情 不屑置辩是贬义词。 繁体 不屑置辯 近义 不屑置言 英语 disdain to argue 法语 ne pas daigner discu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