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儒硕学 |
拼音 hóng rú shuò xué 注音 ㄏㄨㄥˊ ㄖㄨˊ ㄕㄨㄛˋ ㄒㄩㄝˊ 解释 指学问渊博的人。 出处 例子 像孙老先生那样宏儒硕学的人,在学术界也是数一数二的,可惜他已退休了。 繁体 宏儒碩學 |
耆儒硕老 |
拼音 qí rú shuò lǎo 注音 ㄑ一ˊ ㄖㄨˊ ㄕㄨㄛˋ ㄌㄠˇ 解释 耆:老;硕:大。盛德高年的儒者。 出处 汉·扬雄《剧秦美新》:“是以耆儒硕老,抱其书而远逊;礼官博士,卷其舌而不谈。”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德高的老年人。 感情 耆儒硕老是中性词。 繁体 耆儒碩老 近义 耆儒硕望、耆儒硕德 |
鸿儒硕学 |
拼音 hóng rú shuò xué 注音 ㄏㄨㄥˊ ㄖㄨˊ ㄕㄨㄛˋ ㄒㄩㄝˊ 解释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出处 《晋书·儒林传序》:“鸿儒硕学,无乏于时。” 例子 章炳麟《与章行严论改革国会书》:“考试之法,政府先聘鸿儒硕学,谙练政事者,以为考官。” 用法 作主语、宾语;泛指学者。 感情 鸿儒硕学是中性词。 繁体 鴻儒碩壆 英语 profound literati and great learners |
通才硕学 |
拼音 tōng cái shuò xué 注音 ㄊㄨㄥ ㄘㄞˊ ㄕㄨㄛˋ ㄒㄩㄝˊ 解释 学识通达渊博的人。 出处 郑观应《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十大学书》:“一般自命开通之学生,粗得西学皮毛,辄满口名词,自诩为通才硕学……有不可一世之概。”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通才硕学是中性词。 繁体 通才碩壆 |
耆儒硕德 |
拼音 qí rú shuò dé 注音 ㄑ一ˊ ㄖㄨˊ ㄕㄨㄛˋ ㄉㄜˊ 解释 耆:老;硕:大。盛德高年的儒者。 出处 唐·张九龄《论教皇太子状》:“必使耆儒硕德,为之师保。”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德高的老年人。 感情 耆儒硕德是中性词。 繁体 耆儒碩惪 近义 耆儒硕望、耆儒硕老 |
丰功硕德 |
拼音 fēng gōng shuò dé 注音 ㄈㄥ ㄍㄨㄥ ㄕㄨㄛˋ ㄉㄜˊ 解释 同“丰功茂德”。 出处 元·王恽《淇州创建故周府君祠碑铭》:“其丰功硕德,具载墓碑,兹不复云。” 例子 我燕赵丰功硕德及岩穴独行之士,接踵相望。清·申涵《畿辅先贤诗序》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丰功硕德是中性词。 繁体 豐功碩惪 近义 丰功茂德、丰功懿德 |
耆年硕德 |
拼音 qí nián shuò dé 注音 ㄑ一ˊ ㄋ一ㄢˊ ㄕㄨㄛˋ ㄉㄜˊ 解释 耆:古称六十岁为耆,泛指年高。硕:大。比喻年高而德望很重。 出处 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当今王大臣耆年硕德,虽不乏人,求其能深知水军事务,胆识俱优者,恐难其选。”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德高的老年人。 感情 耆年硕德是中性词。 繁体 耆年碩惪 近义 耆德硕老 英语 of advanced years and noble character |
高才硕学 |
拼音 gāo cái shuò xué 注音 ㄍㄠ ㄘㄞˊ ㄕㄨㄛˋ ㄒㄩㄝˊ 解释 学:学问。才能高超,学问广博。 出处 唐·李纲《谏高祖不伶人为近侍疏》:“方今新定天下,开太平之业,起义功臣,行赏未遍;高才硕学,犹滞草莱。”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学识。 感情 高才硕学是中性词。 繁体 高才碩壆 近义 高才大学、高才博学 |
通儒硕学 |
拼音 tōng rú shuò xué 注音 ㄊㄨㄥ ㄖㄨˊ ㄕㄨㄛˋ ㄒㄩㄝˊ 解释 犹言通儒达士。 出处 《南史·贺瑒传》:“通儒硕学,复见贺生。今且还城,寻当相屈。”又《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计论无倦。” 例子 《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部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通儒硕学是中性词。 繁体 通儒碩壆 近义 通儒达识、通儒达士 英语 a great learned literate(a profoun |
硕彦名儒 |
拼音 shuò yàn míng rú 注音 ㄕㄨㄛˋ 一ㄢˋ ㄇ一ㄥˊ ㄖㄨˊ 解释 硕:大;彦:有才学的人。指有名声的大学者。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公子好客,结多少硕彦名儒;相府开筵,常聚些布衣韦带。”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硕彦名儒是中性词。 繁体 碩彦名儒 |
耆德硕老 |
拼音 qí dé shuò lǎo 注音 ㄑ一ˊ ㄉㄜˊ ㄕㄨㄛˋ ㄌㄠˇ 解释 盛德高年的人。 出处 唐 李翱《卓异记 三拜左仆射》:“其后以南省事疏,乃带平章之号,然非耆德硕老有嘉名者,莫得居之焉。”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感情 耆德硕老是褒义词。 繁体 耆惪碩老 近义 耆儒硕老 |
硕学通儒 |
拼音 shuò xué tōng rú 注音 ㄕㄨㄛˋ ㄒㄩㄝˊ ㄊㄨㄥ ㄖㄨˊ 解释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出处 《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硕学通儒是中性词。 繁体 碩壆通儒 英语 a great learned literate(a profound scholar) |
硕大无朋 |
拼音 shuò dà wú péng 注音 ㄕㄨㄛˋ ㄉㄚˋ ㄨˊ ㄆㄥˊ 解释 硕:大;朋:比。原指相貌健美;为人公平不偏。后多用来形容非常大;无与伦比。 出处 《诗经 唐风 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例子 这只南瓜重达200余斤,真是硕大无朋。 正音 “硕”,不能读作“shí”。 辨形 “朋”,不能写作“棚”。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物与物比较。 感情 硕大无朋是中性词。 繁体 碩大無朋 近义 庞然大物 反义 小巧玲 |
博硕肥腯 |
拼音 bó shuò féi tú 注音 ㄅㄛˊ ㄕㄨㄛˋ ㄈㄟˊ ㄊㄨˊ 解释 博硕:形状大;腯:音‘途’,肥壮。指六畜肥壮。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 例子 家有水牛一,博硕肥途,爱之特甚。(清 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肥壮。 感情 博硕肥腯是中性词。 繁体 博碩肥腯 近义 膘肥体壮 |
耆儒硕望 |
拼音 qí rú shuò wàng 注音 ㄑ一ˊ ㄖㄨˊ ㄕㄨㄛˋ ㄨㄤˋ 解释 耆:老;硕:大。盛德高年的儒者。 出处 《元史·崔彧传》:“宜博访南北耆儒硕望,以重此选。”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德高的老年人。 感情 耆儒硕望是中性词。 繁体 耆儒碩朢 近义 耆儒硕老、耆儒硕德 |
硕望宿德 |
拼音 shuò wàng xiǔ dé 注音 ㄕㄨㄛˋ ㄨㄤˋ ㄒ一ㄡˇ ㄉㄜˊ 解释 犹言德高望重。 出处 明·宋濂《送用明上人还四明序》:“净觉大师以硕望宿德为释子所宗,亦以上人为法器,俾出世于菩提律夺。”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硕望宿德是中性词。 繁体 碩朢宿惪 近义 德高望重 |
硕大无比 |
拼音 shuò dà wú bǐ 注音 ㄕㄨㄛˋ ㄉㄚˋ ㄨˊ ㄅ一ˇ 解释 见“硕大无朋”。 出处 曹禺《日出》第一幕:“下面的裤子也硕大无比,裤管总在地上磨擦着。” 例子 余秋雨《霜冷长河·垂钓》:“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想钓大鱼。”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物与物比较。 感情 硕大无比是中性词。 繁体 碩大無比 近义 硕大无朋 反义 小巧玲珑 英语 exceptionally large(as fat as a whale) |
硕果仅存 |
拼音 shuò guǒ jǐn cún 注音 ㄕㄨㄛˋ ㄍㄨㄛˇ ㄐ一ㄣˇ ㄘㄨㄣˊ 解释 大的树上唯一留存下来的大果子。比喻由于时间的推移;留存下来仅存的人或事物。 出处 清 候方域《彭容园文序》:“今则曾未须臾,而生死聚散,升沉显晦之变不可胜穷,而彭子获以硕果独存,岂非天哉。” 例子 我只得随手把这个硕果仅存的银角子交给他们。(邹韬奋《经历 再被羁押》) 正音 “硕”,不能读作“shí”。 辨形 “硕”,不能写作“梭”。 用法 主谓式;作定语;用 |
支叶硕茂 |
拼音 zhī yè shuò mào 注音 ㄓ 一ㄝˋ ㄕㄨㄛˋ ㄇㄠˋ 解释 树的枝叶硕大茂密,比喻子孙繁盛。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侯王之祉祚,及宗子公族蕃滋,支叶硕茂。”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支叶硕茂是中性词。 近义 支叶扶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