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优校网! 收藏本页 手机访问
今天是:
kū sè

枯涩


  • 拼音kū sè
  • 注音ㄎㄨ ㄙㄜˋ

  • 繁体枯澀
  • 词性形容词

  • 反义流畅

⒈ 枯燥无味。

文字枯涩。

be dull and heavy;

⒈ 亦作“枯澁”。 枯燥;呆滞。

宋 叶适 《送叶任道教授之官静江》诗:“岭南 梅花太枯澁,花岂唤人人底急。”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问疾》:“太宰,夜来去后,甚是枯涩。想是血少,多半要死。”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实在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
茅盾 《一个女性》七:“她呻吟了一声,慢慢地闭上她的枯涩的眼睛。”

⒉ 粗糙,不润滑。

宋 李之仪 《跋蔡君谟<荔枝帖>》:“君謨 自少以能书得名,至老以作字为悦。然行笔迟,肉胜骨,而此帖乃反是。疑得之仓猝间,或粉纸枯涩,运笔不胜而然。”

⒊ 干燥苦涩。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茅草带着枯涩味和尘土味,弥漫在枯草坪上。”
万迪鹤 《没有准备》:“他想喝口水润润枯涩的喉咙,湿一湿那烧干了的嘴。”

⒋ 谓文思迟钝。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区区泪笔,枯涩黯削,不能自传其爱。”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近来记性,竟大不如前,作文也常感枯涩,真令人气恼。”

⒌ 指晦涩难懂的文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宾兴考试》:“勿出枯澁,以阻遏少年文机。”

⒍ 书法术语。指劲健断续的枯笔。

唐 戴叔伦 《怀素上人草书歌》:“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

⒈ 枯燥生涩。

《福惠全书·卷二四·典礼部·宾兴考试》:「勿出枯涩,以阻遏少年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