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字 |
|
丁字帘 |
⒈ 丁字形的卷帘。地名。在南京市·利涉桥畔。 ⒈ 丁字形的卷帘。 引 清 钱谦益 《留题秦淮丁家水阁》诗:“夕阳凝望春如水,丁字帘前是 六朝。” 清 黄景仁 《步蟾宫》词:“一层丁字帘儿底,只绣著花儿不理。” 亦省作“丁字”、“丁帘”。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带三分暖收丁字,隔一重纱放午晴。” 刘国钧 《月词》之六:“偷向丁帘深处立,怕他花影妬腰支。” ⒉ 地名。在 南京市 利涉桥 畔。 明 末为妓女聚居的地方。 引 |
冷字 |
⒈ 生僻字;冷僻字。 英 rarely used word; unfamiliar word; ⒈ 生僻不常见的字。 ⒈ 生僻不常用的字。 例 如:「写文章时宜少用冷字,免得读者看不懂。」 英语 obscure word, unfamiliar character 德语 ungebräuchliches Wort |
鸿章钜字 |
|
如字 |
⒈ 一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依本音读叫“如字”。 ⒈ 一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依本音读叫“如字”。按,“好”有上、去二音, 毛亨 传读上声,为字之本音,故称如字。 郑玄 读去声。 引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毛诗音义周南关雎》:“好, 毛 如字, 郑 呼报反。” ⒈ 一种注音法。一个字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法时,依习惯上最通常的读法称为「读如字」。 |
田字草 |
|
一字千秋 |
|
点指画字 |
⒈ 指在合同文约或供词上按手印签字画押。 ⒈ 指在合同文约或供词上按手印签字画押。 引 宋 陈元靓 《事林广记·家礼·婚礼》:“诸婚娶两家,并用点指画字,写立合同文约,明白具载往回聘礼。” 《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安抚见 洪三 招状明白,点指画字。二妇人见 洪三 已招,惊得魂不附体。” ⒈ 在契约或供词上按指印签押。也作「点纸画字」。 引 《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安抚见洪三招状明白,点指画字。」 |
国字 |
⒈ 本国的文字。辽、金、元、清王朝统治者各称其本族的文字为国字,也叫国书。以别于汉字。如元称蒙文,清称满文等。 ⒈ 本国的文字。 辽、金、元、清 王朝统治者各称其本族的文字为国字,也叫国书。以别于汉字。如 元 称蒙文, 清 称满文等。参见“国书”。 引 元 张昱 《宫中词》诗:“裹头保母性温存,不敢移身出后门。寻得描金龙凤纸,学摹国字教皇孙。” 《明史·王寿传》:“﹝ 王寿 ﹞幼颖敏嗜学,长以通国字,为中书掾。” ⒈ 本国 |
减字木兰花 |
⒈ 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将宋词《木兰花》减去数字而成。上下阕各两句仄声韵转两句平声韵。 ⒉ 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字句格律不同于词牌。用于套曲中。 ⒈ 词牌名。 五代 人作《木兰花令》,句式参差不一, 宋 人定为七言八句,双调,仄韵。又有《偷声木兰花》,于第三第七句各减三字。 《减字木兰花》即就偷声体第一、第五句再各减三字而成。参阅《词谱》。 ⒉ 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字数与词牌不同。用在套曲中。 |
字字珠玑 |
|
字节 |
⒈ 一个二进制数字序列,在计算机中作为一个数字单元,一般比一个字短。 例 一个8比特的字节。 英 byte; |
卖字号 |
|
字纸篓 |
|
载酒问字 |
|
心字香 |
|
句比字栉 |
词语解释 句比字栉 [ jù bǐ zì zhì ] ⒈ 见“句栉字比”。 引证解释 ⒈ 见“句櫛字比”。 |
青字牌 |
|
通假字 |
|
字幕 |
⒈ 在电影银幕或电视机荧光屏下方出现的外语对话的译文或其他解说文字。 例 中文字幕。 英 captions; subtitles of motion picture; ⒈ 银幕或电视机荧光屏上等处映出的文字。 例 如:片名,制片单位,摄制人员名单,关于影片内容的说明,唱词,外语译文以及无声影片中的对白等等。 ⒉ 文艺演出时配合放映的文字。其内容与作用大致同于影片或电视上的字幕。 ⒈ 电影、电视及戏剧演出等,在影片上或舞台两侧,用来说明内容情节或显示对白的文字。 英语 |
梵字 |
|
败字 |
⒈ 残损的字。 ⒈ 残损的字。 引 《宋书·礼志三》:“夫《礼记》残缺之书,本无备体,折简败字,多所闕略。” 南朝 宋 虞龢 《上明帝论书表》:“今榻书皆用大厚纸,泯若一体同度,翦截皆齐,又补接败字,体势不失,墨色更明。” |
今字 |
⒈ 区别于古字的文字。特指从汉隶一直到现在通行文字的统称。 ⒉ 区别于古字的文字。特指隶书。也称“今文”。 ⒈ 区别于古字的文字。特指从 汉 隶一直到现在通行文字的统称。 ⒉ 区别于古字的文字。特指隶书。也称“今文”。今文,《汉书·儒林传·孔安国》作“今文字”。 引 《史记·儒林列传》:“孔氏 有古文《尚书》,而 安国 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 |
八字脚 |
⒈ 走路时脚尖向外或向内撇成八字形的脚,也指具有这种特征的人。 例 他是个八字脚。 英 splayfoot; ⒈ 两脚尖向外撇,呈八字形,谓之“八字脚”。 引 《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又有个四十餘岁鮎鱼脚的胖老婆子……腆着个大肚子,叉着八字脚儿笑呵呵的跪下。” 张天翼 《最后列车》:“那位团长……在赏鉴自己那对八字脚。” ⒈ 形容人走路,双脚撇开如同八字。一般有内、外八字之分。 引 《水浒传·第二四回》:「临动身,也回了七八遍头, |
丁字镐 |
词语解释 丁字镐 [ dīng zì gǎo ] ⒈ 一端锋利而另一端钝的镐。 英 pick hamm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