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怀 |
⒈ 共同商议。 ⒈ 共同商议。 引 《宋书·恩倖传·戴法兴》:“凡选授迁转诛赏大处分,上皆与 法兴、尚之 参怀。” 《南齐书·文学传·贾渊》:“永明 中,卫军 王俭 抄次《百家谱》,与 渊 参怀撰定。” 清 冯桂芬 《再启李宫保》:“执事犹属其就弟参怀,足徵渊抱冲襟,不遗葑菲,且感且佩。” |
杏参 |
|
参堂 |
⒈ 旧谓后辈见长辈、下级见上级。 ⒉ 佛教语。指入僧堂参见长老、住持。 ⒊ 不经吏部,直接赴政事堂由宰相注射。 ⒈ 旧谓后辈见长辈、下级见上级。 引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其礼官请两新人出房,诣中堂参堂。” 《儒林外史》第七回:“举人报中了进士,即刻在下处摆起公座来陞座,长班参堂磕头。” ⒉ 佛教语。指入僧堂参见长老、住持。 引 宋 叶适 《明觉寺》诗:“住山三载两遭荒,侍者饿损扶参堂。” 《百丈清规》卷五:“得度 |
参弹 |
⒈ 弹琴的一种手法。 ⒈ 弹琴的一种手法。 引 《淮南子·脩务训》:“今夫盲者目不能别昼夜,分白黑,然而搏琴抚弦,参弹復徽,攫援摽拂,手若蔑蒙,不失一弦。” 高诱 注:“参弹,并絃;復徽,上下手也。” |
参政议政 |
词语解释 参政议政(參政議政) [ cān zhèng yì zhèng ] ⒈ 特指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 |
髯须参军 |
|
商务参赞 |
|
参请 |
⒈ 佛教语。拜见请益之意。 ⒉ 泛指向长辈请教。 ⒊ 指参禅悟道一类的故事。 ⒈ 佛教语。拜见请益之意。 引 宋 苏辙 《余居高安三年每晨入莫出辄过圣寿访聪长老作一诗记之》:“禪老未嫌参请数,渔舟空怪往来频。” ⒉ 泛指向长辈请教。 引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一》:“惜予生晚,不及见诸贤而参请也。” ⒊ 指参禅悟道一类的故事。 引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瓦舍众伎》:“説参请,谓宾主参禪悟道等事。”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
参问 |
⒈ 询问。 ⒉ 佛教语。谓参师问道。 ⒈ 询问。 引 《后汉书·窦武传》:“武 召侍御史 河涧 刘儵,参问其国中王子侯之贤者。” ⒉ 佛教语。谓参师问道。 引 《古尊宿语录》卷五:“首座云:‘曾参问也无?’师云:‘不曾参问。’” |
参共 |
⒈ 共同参与。 ⒈ 共同参与。 引 《宋书·律历志上》:“輒令部郎 刘秀、邓昊、王艳、魏邵 等与笛工参共作笛,工人造其形,律者定其声,然后器象有制,音均和协。” 《隋书·经籍志四》:“又有沙门 法显 ……与 天竺 禪师 跋罗,参共辩定,谓《僧祇律》,学者传之。” |
放参 |
⒈ 放人进衙参谒。指佛门中放免晚参(晚上坐禅)。放参须敲钟三下,谓之放参钟。 ⒈ 放人进衙参谒。 引 《三国演义》第二回:“玄德 几番自往求免,俱被门役阻住,不肯放参。” ⒉ 指佛门中放免晚参(晚上坐禅)。放参须敲钟三下,谓之放参钟。 引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三出:“[内作鐘声三响][副末]呀,菩萨放参了,人犯带过一边。” 清 吴伟业 《灵岩继起和尚住虎丘祖席》诗:“居然歌舞地,人为放参来。” ⒈ 接见下属或宾客。 引 |
参究 |
⒈ 参验考究。 ⒉ 弹劾查究。 ⒈ 参验考究。 引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三者之论,未尝参究,得之既不详,攻之则易破。”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一》:“虽二教之説,诞幻无实,然参究互考亦惟一悟耳。”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今不於不可用力处参究,而唯欲於致力处着脚,则已失 孔 孟 不传之秘矣。” ⒉ 弹劾查究。 引 《金瓶梅词话》第九五回:“本当参治你这狗官,且饶你这遭,下次若再有犯,定行参究。” 《清史稿 |
参注 |
⒈ 谓列入名册,斟酌录用。 ⒈ 谓列入名册,斟酌录用。 引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八年》:“张邦昌、刘豫 僭号背国,原其本心,实非得已,其子孙亲属,并令依旧参注,无官者仍许应举。”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高琪 定制省部寺监官,参注进士吏员。” |
参诀 |
⒈ 商讨决策。诀,通“决”。 ⒈ 商讨决策。诀,通“决”。 引 唐 李亢 《独异志》卷上:“陶弘景 隐居 茆山,梁武帝 每有大事,飞詔与之参诀。时人谓隐居为山中宰相。” |
参署 |
⒈ 谓为官。多指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 ⒈ 谓为官。多指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 引 三国 蜀 诸葛亮 《与参军掾属教》:“前参军 董幼宰,每言輒尽,数有諫益……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於十反,未有忠於国如 幼宰 者。” |
预参 |
|
参谭 |
⒈ 亦作“参覃”。亦作“参潭”。 ⒉ 连续不断貌。 ⒈ 亦作“参覃”。亦作“参潭”。连续不断貌。 引 《文选·嵇康<琴赋>》:“或参谭繁促,复叠攒仄。” 李善 注:“参谭,相随貌。” 《文选·成公绥<啸赋>》:“怫鬱衝流,参谭云属。” 李善 注:“参谭,不絶。” 唐 卢照邻 《鼓吹曲辞·战城南》:“琱弓夜宛转,铁骑晓参潭。” 清 金农 《广陵北郭花下独酌》诗:“独携小榼少人同,林木参覃地百弓。” ⒈ 相随、连续。 引 《文选·嵇康 |
参诣 |
⒈ 犹谒见。 ⒈ 犹谒见。 引 《晋书·艺术传·王嘉》:“苻坚 累徵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 |
提参 |
|
参掌 |
⒈ 参与掌管。 ⒈ 参与掌管。 引 《晋书·职官志》:“及当涂得志,克平诸夏,初有军师祭酒,参掌戎律。” 《梁书·王规传》:“承圣 二年,迁尚书右僕射,仍参掌选事。” 《新五代史·杂传·史圭》:“故事,直学士职虽清,而承领文书,参掌庶务,与判官无异。” |
参回 |
⒈ 曾参和颜回。春秋时人,孔子的弟子。 ⒈ 曾参 和 颜回。春秋 时人, 孔子 的弟子。 引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之九:“直道竟三黜,去国终恐迷;何如自 卫 反, 闕里 从 参回。” |
参破 |
⒈ 谓透彻地认识、领悟。 ⒈ 谓透彻地认识、领悟。 引 元 杨显之 《桃花女》第二折:“他他他论阴阳少讲习,我我我论卦爻多参破。” 明 冯惟敏 《朝元歌·恬退》套曲:“明月清风,同咱三个,常把世情参破。” 郭沫若 《十批判书·后记》:“尤其辩证唯物论给了我精神上的启蒙,我从学习了使用这个钥匙,才认真把人生和学问上的无门关参破了。” ⒈ 领悟、识破。 引 《孤本元明杂剧·贬黄州·第一折》:「学不的李太白逍遥在醉乡,参破了韩昌 |
参管 |
⒈ 参与掌管。 ⒈ 参与掌管。 引 《新五代史·郭崇韬传》:“崇韜 为副使。中门之职,参管机要。” |
趋参 |
|
奏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