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甲 |
词语解释 臂甲 [ bì jiǎ ] ⒈ 防护臂部的铠甲。 英 gardebras; |
六甲穷日 |
⒈ 古代以干支纪日,干支末一天为癸亥,称“六甲穷日”。古人迷信,认为这一日不吉利。 ⒈ 古代以干支纪日,干支末一天为癸亥,称“六甲穷日”。古人迷信,认为这一日不吉利。 引 《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明日,癸亥, 匡 等以六甲穷日,不出, 禹 因得更治兵。” |
锁甲 |
|
保甲 |
⒈ 古代(宋王安石始创)的一种户籍编制制度。若干家编作一甲,设甲长;若干甲编作一保,设保长(沿用至解放前) 英 neighbourhood administrative system; ⒈ 宋 代的一种乡兵制度。 熙宁 初, 王安石 变募兵而为保甲。其法是:十家为一保,有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有大保长。十大保为一都保,有正副都保正。家有两丁以上者,选一人做保丁,组成保甲,授以弓弩,教之战阵。参阅《宋史·兵志六》、《文献通考·兵考五·兵制》。 ⒉ 旧时统治人民的户籍编制。 |
饰甲底兵 |
|
甲科 |
⒈ 古代考试科目名。汉时课士分甲乙丙三科。 ⒉ 唐初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唐宋进士分甲乙科。 ⒊ 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 ⒋ 指登甲科的人。 ⒌ 泛指科举考试。 ⒈ 古代考试科目名。 汉 时课士分甲乙丙三科。 引 《汉书·儒林传序》:“平帝 时 王莽 秉政……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 ⒉ 唐 初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 唐 宋 进士分甲乙科。 引 唐 白行简 《李娃传》:“於是遂一上,登甲科,声振礼 |
同甲会 |
|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
词语解释 ⒈ 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成语解释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
腹中兵甲 |
词语解释 ⒈ 兵甲:即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装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谋略。 |
甲赋 |
⒈ 唐宋时称应试时所撰之赋为“甲赋”。 ⒈ 唐 宋 时称应试时所撰之赋为“甲赋”。 引 唐 皇甫湜 《答李生第二书》:“既为甲赋矣,不得称不作声病文也。”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一:“唐 人称应试之赋为甲赋,盖因令甲所颁,故有此称。以别於居恆所作古赋。” 程千帆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七:“第一是古文作家应举时,虽然遵照功令,必须以时文--甲赋、律诗应试,却往往以古文行卷。” |
锁子错甲 |
|
铁甲舰 |
|
放甲 |
⒈ 脱下铠甲。 ⒈ 脱下铠甲。 引 《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寻被 后主 敕令,乃投戈放甲,诣 会 於 涪 军前。” |
素甲 |
|
胸中鳞甲 |
|
高甲戏 |
⒈ 流行于福建省泉州、厦门、漳州和台湾省等地区的戏曲剧种。以丑角行当见长,富于夸张色彩的动作。音乐以南曲为主,也吸收了一些其他剧种的曲牌。剧目多为武打戏,演员持戈披甲。也叫“戈甲戏” 英 gaoja opera; ⒈ 流行于 福建 泉州、厦门、漳州 和 台湾 等地区的戏曲剧种。以丑角行当见长,富于夸张色彩的动作。音乐以南曲为主,也吸收了一些其他剧种的曲牌。剧目多为武打戏,演员持戈披甲。 引 《文汇报》1992.10.21:“高甲戏,又名‘戈甲戏 |
甲产 |
⒈ 指龟、蚌之类的水产动物。 ⒈ 指龟、蚌之类的水产动物。 引 晋 孙绰 《望海赋》:“鳞汇万殊,甲产无方。” |
按甲 |
⒈ 按兵;屯兵。 ⒈ 按兵;屯兵。 引 《后汉书·朱儁传》:“既到州界,按甲不前,先遣使诣郡,观贼虚实,宣扬威德,以震动其心。” 《三国志·魏志·诸葛诞传》:“六军按甲,深沟高垒,而 诞 自困,竟不烦攻而克。”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方復按甲盘桓,缓救资敌。” 唐 司空图 《纪恩门王公宣城遗事》:“将军按甲稔威,以伺其隟,慎勿与之骤战也。” |
缮甲厉兵 |
|
升甲 |
|
坐甲 |
|
甲马营 |
⒈ 古军营名。在今河南洛阳城外。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于此。后用以指其微时所处之环境。 ⒈ 古军营名。在今 河南 洛阳 城外。 宋太祖 赵匡胤 出生于此。后用以指其微时所处之环境。按,《宋史·太祖纪一》作“夹马营”。 引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三:“本朝自祖宗以俭德垂世,故 艺祖 之训,曰:‘当思在 甲马营 时可也。’” |
皮甲 |
|
胸有甲兵 |
|
鱼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