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寒洒白 |
|
寒颤颤 |
⒈ 冷得颤抖的样子。 ⒈ 冷得颤抖的样子。 引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他们寒颤颤拥着泥烂敝裘,挽着筐子篮子。” |
东风寒 |
词语解释 东风寒 [ dōng fēng hán ] ⒈ 词牌“眼儿媚”的别名。由宋韩淲《眼儿媚》词有“东风拂槛露犹寒”句得名。参阅《词谱》卷七。 引证解释 ⒈ 词牌“眼儿媚”的别名。由 宋 韩淲 《眼儿媚》词有“东风拂槛露犹寒”句得名。参阅《词谱》卷七。 |
寒客 |
⒈ 受冻者,贫寒之人。 ⒉ 腊梅的异名。 ⒈ 受冻者,贫寒之人。 引 唐 白居易 《蓝田刘明府携酎相过与皇甫郎中卯时同饮醉后赠之》诗:“腊月九日煖寒客,卯时十分空腹盃。” 宋 梅尧臣 《观博阳山火》诗:“小农候春锄,寒客失冬樵。” 宋 魏了翁 《次韵虞果州刚简泛雪》:“炉中榾柮縶寒客,纵欲烧愁能得然?” ⒉ 腊梅的异名。 引 宋 程棨 《三柳轩杂识》:“腊梅为寒客。” |
寒漪 |
⒈ 清凉的水波。 ⒈ 清凉的水波。 引 明 何景明 《淇门》诗:“秖餘 淇 上竹,緑色映寒漪。” |
送寒衣 |
|
泼寒胡戏 |
|
寒塞 |
⒈ 苦寒的边塞。 ⒈ 苦寒的边塞。 引 唐 皎然 《塞下曲》之一:“寒塞无因见落梅,胡人吹入笛声来。” |
寒胶 |
⒈ 指秋天的胶。胶喜干恶湿,秋季弓黏结牢固,虽折而胶不解,故以“寒胶”喻指劲弓。 ⒈ 指秋天的胶。胶喜干恶湿,秋季弓黏结牢固,虽折而胶不解,故以“寒胶”喻指劲弓。参见“胶折”、“折胶”。 引 北齐 樊逊 《祸福报应对》:“三折寒胶,再游 金马。” 《北齐书·文襄帝纪》:“今寒胶向折,白露将团,方凭国灵,龚行天罚。” 《升庵诗话》卷十引 隋 江总 《折杨柳》诗:“塞北寒胶拆, 江 南杨柳结。” |
寒蓬 |
⒈ 寒天的枯草。 ⒈ 寒天的枯草。 引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寒蓬夕卷,古树云平。” 南朝 梁 刘孝标 《相经序》:“手无春荑之柔,髮有寒蓬之悴。” 南朝 梁 何逊 《学古诗》之三:“季月边秋重,严野散寒蓬。” |
救寒莫如重裘 |
⒈ 比喻处事须敦本务实。 ⒈ 比喻处事须敦本务实。 引 汉 徐干 《中论·虚道》:“语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修身,疗暑莫如亲冰。’信矣哉!” 《资治通鉴·魏明帝青龙四年》:“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脩。’斯言信矣!” |
寒山寺 |
⒈ 寺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枫桥镇。相传唐诗僧寒山子曾居于此,故名。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宋嘉佑中曾改名普明禅院。 ⒈ 寺名。在今 江苏省 苏州市 西 枫桥镇。相传 唐 诗僧 寒山子 曾居于此,故名。始建于 南朝 梁 天监 年间,本名 妙利普 明塔院,又名 枫桥寺。宋 嘉祐 中曾改名 普明禅院。 引 唐 张继 《枫桥夜泊》诗:“姑苏 城外 寒山寺,夜半鐘声到客船。” 唐 韦应物 《寄恒璨》诗:“独寻秋草径,夜 |
寒壻 |
⒈ 贫穷的夫婿。 ⒈ 贫穷的夫婿。 引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接花》:“美女嫁寒壻,丑株生极妍。世间多妄合,吾不谓之然。” |
寒种 |
⒈ 谓贫寒家庭出身。 ⒈ 谓贫寒家庭出身。 引 宋 文同 《冤妇行》:“其姑本寒种,贪壑常谽谺。” |
衣取蔽寒 |
|
寒川 |
⒈ 寒天的河流。 ⒈ 寒天的河流。 引 南朝 宋 谢灵运 《李感赋》:“荑葇叶於枯木,起春波於寒川。” 唐 皇甫曾 《晚至华阴》诗:“野渡冰生岸,寒川烧隔林。” 唐 柳宗元 《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诗:“磴迴茂树断,景晏寒川明。” |
骤寒 |
|
寒服 |
⒈ 御寒的衣服。 ⒈ 御寒的衣服。 引 《后汉书·耿恭传》:“先是 恭 遣军吏 范羌 至 敦煌 迎兵士寒服。” 南朝 宋 谢瞻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风至授寒服,霜降休百工。”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德宗 幸金鑾院,问学士 郑餘庆 曰:‘近日有衣作否?’ 餘庆 对曰:‘无之。’乃赐百縑,令作寒服。” |
寒素 |
⒈ 家世清贫低微。 例 家世寒素。 英 be poor; ⒉ 清贫的人。 例 拔擢寒素。 英 poor people; ⒊ 朴素;简陋。 例 寒素的院落。 英 simple and plain; ⒈ 门第寒微,地位卑下。 引 《魏书·文苑传·温子昇》:“﹝ 恭之 ﹞家世寒素。” 《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深知公功能,然门地寒素,不敢相用,恐为名流所嗤。” 《红楼梦》第六三回:“我家原来寒素,赁房居住。” 叶圣陶 《倪焕之》二:“那时还行着科举,出身寒素,不多时便飞黄腾达的,城里 |
寒露 |
⒈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0月8日或9日。 英 Cold Dew (17th solar term); ⒈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十月八日或九日。 引 《逸周书·时训》:“寒露之日,鸿鴈来宾。” 《国语·周语中》“夫辰角见而雨毕” 三国 吴 韦昭 注:“见者,朝见东方建戌之初,寒露节也。” 元 吴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干部新风》:“每年搭桥的时间是寒露以后--早了水大,迟了水凉。” ⒉ 严寒和露水 |
寒谷回春 |
词语解释 ⒈ 寒冷贫瘠的山谷之地变得温暖富庶起来。比喻生活、心情或其他事物由坏变好。 |
耐霜熬寒 |
|
枕冷衾寒 |
|
迦坚茶寒 |
|
饥寒 |
⒈ 饥饿和寒冷,多用于缺吃少穿的困难情况。 例 他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英 cold and hunger; ⒈ 飢饿寒冷。 引 《国语·周语下》:“然则无夭昏札瘥之忧,而无飢寒乏匱之患,故上下能相固以待不虞。” 唐 杜甫 《莫相疑行》:“往时文彩动人主,此日飢寒趋路旁。” 殷夫 《我们的诗》:“我们不应忍飢寒,我们不应受蹂躏,我们是世界的主人。” ⒉ 指飢饿寒冷的人。 引 宋 苏轼 《徐州谢奖谕表》:“既蠲免其赋调,又饮食其飢寒。” 1. 飢饿寒冷。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