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坠 |
|
窗扇 |
⒈ 封闭窗洞的开关窗、吊窗连同其配件或其他框架。 英 casement; ⒈ 窗的组成部分。安装在窗框中,可开合。 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金花则金傍作华,窗扇则木傍作扇。”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八回:“我顺手推开窗扇乘凉,恰好一阵风来,把灯吹灭了。” |
钿扇 |
|
蝙蝠扇 |
|
边扇 |
⒈ 侧边,侧面。 ⒈ 侧边,侧面。 引 《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姑娘闪过身子去一看,那神主的右首旁边果然刻着两行字,只是被那神龕边扇遮着,一时看不清楚。” |
扇舞 |
|
乳扇 |
|
聚头扇 |
⒈ 即折扇。宋时由高丽传入。其初不为人所重,至明代以后始广为流行。 ⒈ 即折扇。 宋 时由 高丽 传入。其初不为人所重,至 明 代以后始广为流行。参见“摺叠扇”。 引 明 陆深 《春雨堂随笔》:“今世所用摺叠扇,亦名聚头扇…… 东坡 谓 高丽 白松扇,展之广尺餘,合之止两指许,正今摺扇。”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东南使者持聚头扇,人皆讥笑之。我朝 永乐 初始有持者。及 倭 寇充贡,徧赐羣臣,内府又倣其制,天下遂通用 |
折扇 |
|
冬扇夏炉 |
⒈ 汉王充《论衡·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佑之有乎。”后因以“冬扇夏炉”比喻不合时宜。 ⒈ 后因以“冬扇夏炉”比喻不合时宜。后因以“冬扇夏炉”比喻不合时宜。 引 汉 王充 《论衡·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説,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祐之有乎。” ⒈ 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炉。语本汉·王 |
扇贝 |
|
洪积扇 |
词语解释 ⒈ 暂时性流水在山地沟谷出口处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中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山麓。 |
扇搋 |
|
方扇 |
⒈ 古代仪仗名。方形之扇。 ⒈ 古代仪仗名。方形之扇。 引 《晋书·舆服志》:“次三卿,并骑,吏四人,铃下二人,执马鞭辟车六人,执方扇羽林十人,朱衣。” 宋 周密 《武林旧事·登门肆赦》:“其日,驾自 文德殿 ……楼下排立次第:青龙白虎旗各一、信旗二、方扇二。” 元 萨都剌 《题四时宫人图》诗之二:“蓝衫一女髻垂耳,手持方扇立坐傍。” |
班女扇 |
⒈ 亦作“班姬扇”。 ⒉ 汉成帝妃班倢伃失宠后,作《团扇》诗(亦称《怨歌行》),以秋扇见|自喻。后以“班女扇”比喻失宠者或废弃之物。南朝梁刘孝绰《校书秘书省对雪咏怀》:“耻均班女扇,羞俪曹人衣。”前蜀韦庄《同旧韵》:“簟委班姬扇,蝉悲蔡琰琴。”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二》:“顾况与韦夏卿饮酒时,金气已残,夏卿请席征秋后意,或曰'寒蝉鸣',或曰'班姬扇'。”清许光治《水仙子》曲:“拚不弃班姬扇,怕重张河朔筵。”又因班诗 |
鞋扇 |
|
合扇 |
⒈ 团扇。两面相合。合叶的别称。详“合叶”。 ⒈ 团扇。 引 《艺文类聚》卷一引 南朝 梁 李镜远 《咏日》诗:“始临东岳观,俄昇若木枝。萍实詎儔彩,合扇且慙规。” ⒉ 两面相合。 引 《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希周 有祖传宝镜,乃是两镜合扇的。清光照彻,可开可合,内铸鸳鸯二字,名为‘鸳鸯宝镜’。” ⒊ 合叶的别称。详“合叶”。 |
耳扇 |
⒈ 帽子上可以翻转的护耳部分。 ⒈ 帽子上可以翻转的护耳部分。 引 周立波 《懒蛋牌子》:“有一天,妇女会在小学校开会,他跑去卖呆(闲看),把耳扇卷起的兔皮帽子推到后脑瓜子上,身子斜靠着窗台,他瞅这个,看那个,一对眼睛好像不够使似的。”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火狐皮帽的耳扇往两边翘起,露出半截耳丫子。” |
摇羽毛扇 |
|
扇舆 |
|
障扇 |
|
檀香扇 |
|
拥扇 |
|
扇地 |
|
扇子 |
⒈ 用来摇动生风使人体感觉凉爽的用具,通常呈不完全的圆形,并由安装在细杆或细条上的材料(如羽毛、纸张和丝绸)构成。 英 fan; ⒈ 摇动生风的用具。原指团扇,后泛指各式扇子。 引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冠子朵子扇子》:“披浅黄藂罗衫,把云母小扇子。”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龙皮扇》:“元寳 家有一皮扇子,製作甚质。” 《朱子语类》卷九四:“譬如扇子只是一箇扇子,动摇便是用,放下便是体。” ⒉ 量词。蒸笼一个称一扇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