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七则

论语七则朗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踰 同:逾)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子貢問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論語•衛靈公》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七则》佚名 古诗翻译

①孔子说:“我大约十五岁志于学习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认真研究历史,用心学习《诗》、《礼》、《书》等文化。三十岁时,我的学说已经建立了基础,我也可以以我的学说立身于社会。四十岁时,我已知道我的学说是上天的旨意,故能信道不疑。虽听到各种议论,也不疑惑动摇。五十岁时,我已经明白道就是天。同时明白我是上天的仆人,上天交给我的使命就是修道、传道。六十岁时,一听别人的话,就能准确的理解,并能辨别判断他的话正确与否。如果他的话有错误,我也知道他的话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而我的判断也符合上天的旨意。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也能立即回答。而我的回答也符合上天的旨意。七十岁时,天在我里面,我在天里面,天与我同在,天与我合一。因此能随心所欲也不逾越上天的规矩、法则。”

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②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③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来做枕头,这样做我很快乐。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指不值得关心)。”

④敝緼袍:敝,破坏义。緼,乱絮。古无木棉,袍皆以絮。絮之好者称绵,如今之丝绵

狐貉:以狐貉之皮为裘,裘之贵者。

其由也与:《檀弓》,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家语》:子路为亲负米。则衣敝緼袍乃实况,非设辞。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此《卫风•雄雉》之诗。忮,害义。嫉人之有而欲加以害伤之心也。求,贪义。耻己之无而欲求取于人。臧,善义。若能不忮不求,则何为而不善?

是道也,何足以臧:孔子引诗以美子路,子路终身诵之。是以一善沽沾自喜,将不复于道更求进,故孔子复言此以警之。或说:不忮不求以下当别为一章。今按:不忮不求,正承上敝组狐貉之对立来,分章则义不见,今不从。

先生说:“穿着破旧的绵絮袍,和穿狐裘的人同立在一起,能不感为耻辱的,只有由了吧!”“《诗经》上说不忮刻,不贪求,这有什么不好呀?”子路听了,从此常诵止此诗。先生说:“这样又何够算好呀。”

⑤子贡问怎样培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磨快他的工具。我们住在这个国家里,就要敬奉那些贤能的大夫,结交那些仁德的士人。”

“为仁”,培养仁德,修炼仁德。子贡问如何培养仁德,孔子回答怎样做事。敬奉贤德的大夫,结交仁德的士人,目的是为了培养仁德,人的才德,是经过磨砺熏陶形成的;工匠磨快他的工具,目的是为了做好他的工作,工匠的工具是经过切磋琢磨形成的。二者一个是为了培养仁德,一个是为了做好工作,把做事比喻成为仁。做事须要锋利的工具,培养仁德须要敬奉结交贤德之人;有了锋利的工具就能做好事情,有了学习贤人的机会就能培养仁德。

此文明确地告诉人们,培养仁德必须深入社会进行磨砺,以谦恭的态度尊重贤德之人,以真诚的行动结交仁德之士,有了这样的机会和环境,就能成功地修炼仁德。

注釋:(1)“善其事”,做好他的工作。“善”,做好。“事”,工作。(2)“利”,磨鋒利。“器”,工具。(3)“事其大夫賢者”,“事”,敬奉。“友”,結交朋友。

⑥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⑦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哪个更强些?”子贡答道,“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孔子说,“不如啊,我和你都不如啊!”

《论语七则》的诗词大意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到七十岁,可以从心到身自由运作,不超越规矩。
”(超过同:越过)你说:“君子,饮食不求饱,在不要求舒适,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确的答案,可以说是好学了。
”儿子说:“饭疏食,喝大量的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儿子说:“穿着破旧緼袍,与穿着狐貉的立,而不耻的,其原因与!”“不嫉妒,不求,为何没有好结果?“子路终身读书的。
儿子说:“这种方法,怎么够好?子贡问为仁”。
儿子说:“工欲善其事,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
住在这个国家了,他的大夫的贤人的事,他的士兵的仁慈的朋友。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道:“一乡的人都喜欢他,怎么样?“你说:“不可以的。
”“乡里的人都讨厌他,怎么样?“你说:“不可以的。
不如乡下人的好的好的,他们不好是坏的。
”对子贡说,“你跟颜回哪个好?”回答说,“我怎么敢指望回?颜回听到一件事就能推知十,我听到一个以了解二。
”儿子说,“不一样,我跟你不一样。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论语七则》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宋代:韩元吉

忠孝全家法,清修极道腴。

雍容调庶政,谈笑靖边隅。

许国心犹壮,安得貌不枯。

修龄才七十,谁为隔黄垆。

宋代:赵蕃

久不观陶诗,仿佛如前生。

忽此迫重九,意是渠所我。

我方卧病中,斋居忘昏明。

不知檐雨落,但觉奔涛声。

两儿绝可怜,弱者才五龄。

深悯乃翁惫,取酒前为倾。

岁月已如许,我衰难复荣。

但愿此可安,闾里无异情。

何必议徙居,终焉计将成。

宋代:金君卿

羡君高尚褫朝绅,始是人间自在身。

深坞结庐穷水石,半山开径入松筠。

肩舆访寺常携鹤,酾酒邀朋祗垫巾。

我欲效尤归未得,又驱疲马踏京尘。

元代:侯善渊

潜龙初九。

九五飞龙群无首。

大哉乾元。

物物亨纯得自然。

性相以近。

道显诸仁藏诸用。

精粹含光。

神易穷通没定方。

宋代:郑刚中

寒意无多晓色交,云随疏雨又还消。

山行全似三春日,林际一声婆饼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