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晓行

喜迁莺·晓行朗读

晓光催角。

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

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

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

叹倦客、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

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

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寒飘泊。

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

这情味,望一成消减,新来还恶。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

《喜迁莺·晓行》刘一止 鉴赏

词题“晓行”,指拂晓从驿舍上路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是写对妻子的怀念。词人在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42岁时考上进士,未得一官;直到高宗绍兴初年才担任校书郎的官职,这时他已经年过半百了。词中写到“重染风尘京洛”,可见他这次晓行,重去京都,时间是在宋室南渡之前,事由很可能是应诏赴官,但是结果却落了空,他在北宋末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官职。因为时局的变化,还是出于个人的原因,已无记载可考。从词中写的“叹倦客,悄不禁”来看,他这次去京洛,并非自愿,而是出于勉强的,迫不得已的。一路风尘仆仆,心事万重,深感岁寒飘泊之苦;触景生情,想到家庭生活之安适和温馨,离家别妻的情味,愈来愈不堪忍受。

上片描写“晓行”所见所闻所感的情景。头三句说,角声催促清晓,曙光开始到来;因为天未大亮,听那睡鸟还没有被惊醒,邻村邻户的雄鸡先已觉醒起来,啼鸣声声,报告天明的消息。这是凌晨在驿站客舍所听到的情景,点明题中的一个“晓”字。“迤逦”以下三句写的是词人已经上路,看到连续不断的村庄袅袅地飘着晨雾;马在嘶鸣,行人已经起来;透过丛丛树林,还可以看到一弯残月挂在天边。这是晓行的见闻,还是描写晨景,进一步点明时间,晨烟未散,马嘶人起,残月在天,可见是在阴历下旬的清晨。“泪痕”二句说,晨起在客店流过眼泪,擦干了又流淌,上路后被寒霜微微凝结;出门前为御寒而喝了一些酒,但是酒所给人的热力还不够抵抗天气的寒冷。这是写晓行的感触和感受,“泪痕”与“霜”“寒”等用字,使人感觉到天气是寒冷的,词人的心情是悲伤的。“叹倦客”,这是词人的感叹,他此时人到中年,四五十岁了,长期离乡背井,在外作客奔波,已经感到疲倦。他的《洞仙歌》词,写他天涯作客,路远音稀,“叹客里经春又三年”,如果注意到这里的一个“又”字,就可判断他的羁旅生活,至少经历了六年以上。“悄不禁”,按《诗词曲语辞汇释》解:悄,浑也,直也;禁,愿乐之辞。此句说“直是不愿意”。“重染风尘京洛”,说再次去京都,染上污浊的风尘。以上三句,写词人离家别妻,岁寒飘泊,实非出于心愿,故前文有“泪痕”之句。此三句结束上片写晓行之景,过渡到下片抒情,诉说词人对妻子的怀念。

下片以“追念”起头,承上启下,追溯思念之情。首先想到的是,词人同妻子分别后,有千般眷恋,万般相思,种种恩爱缠绵之情,却难找到一只鸿雁传书,来通报音讯。他写的《洞仙歌》还有“负伊多少”这样的话,表示对妻子的歉意。接着想到温馨的家庭生活,并用“争(怎)念”作纽带,同“岁寒飘泊”的羁旅生活作了对比。然后,词人又写因同爱妻分别,不得团聚而怨月恨花,且此种烦恼,“不是不曾经著”,可见他为生活而离家别妻,已经是屡次三番的了。最后,他写夫妻别离的“情味”,无论是孤苦思念,抑或是想望心切,原希望渐渐消减、淡化下来,却不料新近的心情更加不好了。这“新来还恶”的结句,把离家别妻的苦恼延伸发展,把国事(时局)、家事(离别)、个人的事(前程)以及所有不顺心、不惬意的事情都包容在一起了。

上片写景,下片怀人,而景中有人,人前有景,情景历历,互相交融,重点突出了倦客怀人、思念妻子的主题。

《喜迁莺·晓行》的诗词大意

理解光催角。
允许宿鸟不惊,邻居鸡先觉得。
曲曲折折烟村,马嘶人起,残月还穿过丛林。
泪痕带霜微凝,酒劲冲寒还弱。
叹息倦客、寂静不禁止,重染风尘京洛。
回想,人分手后,心事万重,很难找到我梁鸿托。
翡翠帘娇深,曲屏香暖,争考虑年寒飘动。
埋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撰写。
这个人情,望一成消减,新来返回恶。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喜迁莺·晓行》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宋代:赵蕃

久不观陶诗,仿佛如前生。

忽此迫重九,意是渠所我。

我方卧病中,斋居忘昏明。

不知檐雨落,但觉奔涛声。

两儿绝可怜,弱者才五龄。

深悯乃翁惫,取酒前为倾。

岁月已如许,我衰难复荣。

但愿此可安,闾里无异情。

何必议徙居,终焉计将成。

元代:侯善渊

潜龙初九。

九五飞龙群无首。

大哉乾元。

物物亨纯得自然。

性相以近。

道显诸仁藏诸用。

精粹含光。

神易穷通没定方。

宋代:金君卿

羡君高尚褫朝绅,始是人间自在身。

深坞结庐穷水石,半山开径入松筠。

肩舆访寺常携鹤,酾酒邀朋祗垫巾。

我欲效尤归未得,又驱疲马踏京尘。

宋代:韩元吉

忠孝全家法,清修极道腴。

雍容调庶政,谈笑靖边隅。

许国心犹壮,安得貌不枯。

修龄才七十,谁为隔黄垆。

宋代:郑刚中

寒意无多晓色交,云随疏雨又还消。

山行全似三春日,林际一声婆饼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