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曝衣篇

七夕曝衣篇朗读

君不见昔日宜春太液边,披香画阁与天连。

灯火灼烁九微映,香气氛氲百和然。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

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曝衣何许曛半黄,宫中彩女提玉箱。

珠履奔腾上兰砌,金梯宛转出梅梁。

绛河里,碧烟上,双花伏兔画屏风,四子盘龙擎斗帐。

舒罗散縠云雾开,缀玉垂珠星汉回。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镜台。

上有仙人长命绺,中看玉女迎欢绣。

玳瑁帘中别作春,珊瑚窗里翻成昼。

椒房金屋宠新流,意气骄奢不自由。

汉文宜惜露台费,晋武须焚前殿裘。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人。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

《七夕曝衣篇》沈佺期 古诗评析

此诗系沈佺期所作,题目十分奇特,它是一首历史诗,与卢照邻和骆宾王的京城诗相似。但是,此类历史诗的传统使得沈诗中所指的事物明显地与时事有关,涉及武则天或唐中宗宫廷的某种无节制的行为。

七月七日是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之夕。沈佺期描写“银河”及宫女们的鲜艳衣服,这些衣服形成“云雾”,像星星一样闪光,呈现出天庭的场面,随意地改变了时节。在这些眼花缭乱的华丽描写后面,诗人却加上要求俭朴的结尾,显得极其不和谐。人巧能够改变自然秩序(如第二十三、二十四句),这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复杂主题,有时表示艺术及人类创造的力量,但更经常的是暗示一种危险的反常。在这首诗中,这一主题的运用是微妙的、模棱两可的,处于赞赏的描写和道德的谴责之间。

《七夕曝衣篇》的诗词大意

君不见昔日宜春太液边,披香画阁与天相连。
火灼烁九微映照灯,香气盛美百和地。
这夜星繁河正白,人们把织女牵牛客。
宫中纷纷扰扰晒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晾晒衣服哪里曛半黄,宫中宫女提着箱子。
珠履奔腾上兰砌,金属梯辗转出梅梁。
绛河里,绿烟上,双花伏兔画屏风,四子盘龙擎斗帐。
舒罗散纱云雾开,缀玉垂珠银河回。
朝霞散彩食物衣服架,晚月分光差镜台。
上有仙人长命绺,中看玉女迎接高欢刺绣。
玳瑁帘中分别作春,珊瑚窗里翻成白天。
椒房金屋宠爱新流,意气骄奢不自由。
汉文帝应该珍惜露台费,晋武帝必须烧掉前殿大衣。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七夕曝衣篇》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宋代:郑刚中

寒意无多晓色交,云随疏雨又还消。

山行全似三春日,林际一声婆饼焦。

宋代:赵蕃

久不观陶诗,仿佛如前生。

忽此迫重九,意是渠所我。

我方卧病中,斋居忘昏明。

不知檐雨落,但觉奔涛声。

两儿绝可怜,弱者才五龄。

深悯乃翁惫,取酒前为倾。

岁月已如许,我衰难复荣。

但愿此可安,闾里无异情。

何必议徙居,终焉计将成。

宋代:韩元吉

忠孝全家法,清修极道腴。

雍容调庶政,谈笑靖边隅。

许国心犹壮,安得貌不枯。

修龄才七十,谁为隔黄垆。

元代:侯善渊

潜龙初九。

九五飞龙群无首。

大哉乾元。

物物亨纯得自然。

性相以近。

道显诸仁藏诸用。

精粹含光。

神易穷通没定方。

宋代:金君卿

羡君高尚褫朝绅,始是人间自在身。

深坞结庐穷水石,半山开径入松筠。

肩舆访寺常携鹤,酾酒邀朋祗垫巾。

我欲效尤归未得,又驱疲马踏京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