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

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朗读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

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

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

孥音遥去,西卢渔父初宿。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

寂寂冷萤三四点,穿过前湾茅屋。

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

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

《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厉鹗 注释

[1]《百字令》:《念奴娇》之别名。
[2]七里滩:又名七里泷,在今浙江桐庐县严陵山西,两山夹峙,水流湍急。 
[3]桐江:富春江流经桐庐县的一段称为“桐江”。 
[4]当年高躅(zhuó):指东汉时严光隐居遗迹。今浙江桐庐县有严子陵钓鱼台,分东西二台,均高达二十余丈,下临富春江,严子陵曾居于此。高躅,高人的足迹。 
[5]吹竹:吹奏管乐器,如箫、笛之类。 
[6]万籁:自然界的各种音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7]鹤梦:陆游《秋夜》诗:“露浓惊鹤梦,月冷伴蛩愁。” 
[8]挐音:船桨拨水的声音。挐,通“桡”,船桨。 
[9]汐社:南宋遗民谢翱创立的文社。

《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厉鹗 赏析

诗人为追蹑高人的足迹,秋夜行船桐江之上,途经桐庐严陵山西的七里滩,想起了东汉高士严光来,当年他农耕垂钓于此,拒不接受汉光武帝刘秀的邀请出仕官场。尽管刘秀少年时与严光是同学,严光也还是不看皇帝与同学的情面而坚持他自己的立场。这一动机交待为全词奠定了基调,故后面的内容都与隐逸孤寂相连。为表现作者的清雅孤逸,又要道出这秀丽景色的难以忘怀,不牵出严光来是不能成章的。这清寂烟净的江林,这白云深卧的山谷也才真正配得上高蹈出世的严光。故词人接下去便展开对江月夜景的描写,以展现一种超世脱俗的隐逸心态。在隐逸的情调中又回荡起一种遗民之恨的淡淡哀伤。汐社是南宋遗民谢翱避难浙东时组织的诗社,文天祥死后,谢翱曾登桐江的西台,作《朱鸟歌》遥祭。但汐社已然成历史陈迹,那些狂迈不羁的隐逸之士也没有了踪影,这一切使词人变得更加孤独,字里行间渗透着词人的隐痛,过去的逸民尚可聚社吟唱,遥祭心中的英雄,但在词人所处的时间内,连逸民的影子都找不到了,何况是词调。只此一联想,词人的这种孤独感便有了重量,并从个体的孤独汇集到了群体的文化孤寂。一星在水、橹声遥去、寂寂冷萤、岸林藏烟、帆影摇空绿、白云卧深谷的景象描绘,表现出作者别致的构思和准确精到的刻划能力。用象征的手法抒发出蕴蓄胸中良久的深重的孤独感,同时又在观景中通过怀人忆史含蓄地表达出遗民的隐痛,全诗境界幽寂而透伤怨、缓平而藏奇峰、清俊之中含凝重,读之可以回味无穷。

《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的诗词大意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
风露都不是人世间有,自己坐在船头吹竹。
万籁生山,一颗星在水,鹤梦疑重续。
儿女音远远地离开,西卢渔夫开始住宿。
心忆汐社沉埋,白痴不见,让我形容只有。
寂静冷萤火虫三四点,穿过前湾茅草屋。
林净藏烟,峰高限月,船帆影摇空绿。
随风飘浮荡漾,白云还躺在深谷。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宋代:郑刚中

寒意无多晓色交,云随疏雨又还消。

山行全似三春日,林际一声婆饼焦。

宋代:赵蕃

久不观陶诗,仿佛如前生。

忽此迫重九,意是渠所我。

我方卧病中,斋居忘昏明。

不知檐雨落,但觉奔涛声。

两儿绝可怜,弱者才五龄。

深悯乃翁惫,取酒前为倾。

岁月已如许,我衰难复荣。

但愿此可安,闾里无异情。

何必议徙居,终焉计将成。

宋代:韩元吉

忠孝全家法,清修极道腴。

雍容调庶政,谈笑靖边隅。

许国心犹壮,安得貌不枯。

修龄才七十,谁为隔黄垆。

元代:侯善渊

潜龙初九。

九五飞龙群无首。

大哉乾元。

物物亨纯得自然。

性相以近。

道显诸仁藏诸用。

精粹含光。

神易穷通没定方。

宋代:金君卿

羡君高尚褫朝绅,始是人间自在身。

深坞结庐穷水石,半山开径入松筠。

肩舆访寺常携鹤,酾酒邀朋祗垫巾。

我欲效尤归未得,又驱疲马踏京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