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登单于台》张蠙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春日里无战事士兵都已返回,我独自一个人登上了单于台。
白炽的太阳从大地内部升起,奔腾的黄河从远天之外涌来。
黄沙翻滚纹痕好似大海波浪,狂风呼啸响声疑是平地生雷。
很想跨越阴山关隘看个究竟,阴山关隘虽已天亮门户不开。
注释
⑴单(chán)于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相传汉武帝曾率兵登临此台。
⑵边兵:守卫边疆的士兵。
⑶地中出:从平地升起。
⑷沙翻:沙随风翻滚。
⑸响疑雷:响声如同雷鸣。
⑹阴关:阴山山脉中的关隘。阴山是汉代防御匈奴的屏障,绵亘今内蒙古自治区。
《登单于台》张蠙 古诗鉴赏
张蠙早年曾游塞外,写了不少边塞诗。单于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相传汉武帝曾率兵登临此台。这首诗,描写边塞风光,语句浑朴,境界开阔,虽出于晚唐诗人之手,却很有些“盛唐气象”。
首联是全诗总领。“春”字和“独”字,看似出于无心,实则十分着力。春日兵回,边关平静无事,乃有登台览物之逸兴;虽曰春日,下文却了无春色,更显出塞外的荒凉。独上高台,凝思注目,突出诗人超然独立的形象。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一轮白日,跃出平地,写它喷薄而上的动态;千里黄河,天外飞来,写它源远流长的形象;“白日”、“黄河”对举,又在寥廓苍茫之中给人以壮丽多彩的感觉。白日出于地中而非山顶,黄河来自天外而非天上,一切都落在视平线下,皆因身在高台之上的缘故。
颈联继续写景。两句比喻,牢牢把握住居高临下的特点:居高,所以风急,所以风如雷响,惊心动魄;临下,才见沙痕,才见沙似浪翻,历历在目。不说“如雷”而说“疑雷”,传神地写出诗人细辨风声的惊喜情态。而白日、黄河、沙浪、风声,从远到近,自下而上,构成一幅有色彩、有动态、有音响的立体图画,把边塞风光,写得势阔声宏,莽莽苍苍之至。尤其是“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一联,语句浑朴,境界辽阔,学盛唐而能造出新境,很为后人激赏。
尾联写诗人从单于台上向北眺望阴山,那是汉代防御匈奴的天然屏障。诗人很想到阴山那边去看看,但见那起伏连绵的阴山,雄关似铁,虽然天已大亮,门户却紧闭不开,无法通行。
诗人分明看到横断前路的不可逾越的阻障,于是,激越慷慨的高吟大唱,一变而为徒唤奈何的颓唐之音。诗到晚唐,纵使歌咏壮阔雄奇的塞外风物,也难得有盛唐时代那蓬蓬勃勃的朝气了。
《登单于台》张蠙 古诗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蠙生而颖秀,幼能诗,作《《登单于台》张蠙 古诗》,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之句,为世所称。”辛文房《唐才子传》载:“疑《《登单于台》张蠙 古诗》及《蓟北书事》诸诗,皆系落第时北游燕云边地之作,至早亦应作于年轻时。《郡斋读书志》所载恐误。”则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张蠙(pín)早年游塞外,观黄河,望阴山有感而作。张蠙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 戊辰雪宋代:孔武仲
- 梅花引 赠白先生元代:马钰
- 偈颂一百零四首宋代:释绍昙
- 次僧道规蜜蜂去而复集韵宋代:曾几
- 过曾季永见壁间张安国所书天下第一真仙之岩宋代:赵蕃
- 赠圆昉公(昉,蜀僧·僖宗幸蜀,昉坚免紫衣)唐代:司空图
- 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三首唐代:齐己
- 寄题永嘉林氏真意堂宋代:洪咨夔
- 夏日登瀑顶寺,因寄诸知己唐代:孟贯
- 五灵妙仙 赠赵八先生元代:马钰
- 东园宋代:张耒
- 送人润州寻兄弟唐代:齐己
- 新城宴集夜归宋代:黎廷瑞
- 登头陀寺峰顶庵宋代:贺铸
- 宝剑歌明代:孙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