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东宝区石桥驿镇永盛小学创办于1907年,始为私塾,名为宏庵小学堂。1931年迁到龙泉观(校址在今上泉水库连拱坝南侧),时称远安县文盛乡中心国民学校。1937年秋,因抗战需要,又迁回宏山庵办学(属县小)。1949年,学校改名为永盛小学,1969年创办九年一贯制。由于校址在一个高而狭窄的山岗上,师生饮水不便,活动空间太小,加之白蚁多,庙宇檩木被蚀,墙壁破裂,时任校长梁泽生率全校师生,利用1972年的暑假自己动手,拆除校舍,肩挑车拉,将一砖一瓦搬到六里之遥的永盛街道东面的木家湾山岗上,重建了一所学校,更名永盛中学,继而还办起了高中班。1991年,又因学校墙壁洞穿、屋顶透亮、门窗风化、椽木朽垮、立柱错位,加之学校要调整布局等因素,学校拆并到盐池一中。拆并后的永盛中学,只剩下九栋危殆的校舍,教育主管部门为不失这片土地,于是又将所辖七个自然村的六年级学生集中于此,办起了永盛高小。92年秋又扩班四、五年级,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小,至98年秋,学校将七个自然村的学生全部集中,并开办了学前班,成其为永盛完小。
永盛小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学校,它既是人才的摇篮,又是抗日、反蒋的前沿阵地。宏山庵期间,在校执教的杨霞玖、李淑珍和一位罗老师都是地下党员,他们一面教书,一面组织周边群众抗日救国,并配合叶云所领导的北山支队惩奸除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史册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像章慧民、赵士济、赵昌维、赵伍子、张贵相、章尚志、章必雄、钟大成、赵吕豪、赵士新、代光松、罗俊德、钟守英、钟庆元、代宗福、孙中宝、梁昌林、赵正权、赵兵等优秀人才,他们有的久经抗日烽火和解放战争的洗礼,成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的当新中国初建时就进入国务院从事外贸工作,有的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有的成为省、市、区级领导者,有的进入美国、加拿大、新加坡从事科研工作,有的随军到台湾,一个个都是时代的精英,为母校增光添色。在教育竞争十分激烈的当今,我校输入到初中的学生也倍受亲眯,他们勤奋学习,事事领先,母校为他们感到自豪。
学校现有小学教学班6个,学生269人,学前班2个,幼儿73人。教职工28人。在师生十多年的艰辛努力下,学校自筹资金100余万元(加上国拨10万),师生自己动手,拆除了2960、68平方米的D级危房,新建了3025、1平方米的教学和生活用房,装配了电教室、微机室、实验室、阅览室、体、音、美、劳室,购置了较为完整的教学设备和生活设施,开通了英特网,建设了校园网。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内部管理、科研工作、家长学校、学生的个性发展,曾多次受到市、区、镇领导的好评。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石桥驿镇教育管理先进单位,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区文明单位。
学校文艺队曾多次代表盐池镇、石桥驿镇出席区文艺汇演,并取得二等奖的好成绩。体育代表队在镇组织的田径运动会上,连续三年荣获团体第一名。仅在2004——2005学年度,我校就在市、区、镇领回“荆门市家长示范学校”、“东宝区教育质量先进单位”、“东宝区最佳文明单位”等十块奖牌。在2005——2006学年度,在区领回了“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先进单位”,在市教科所领回了“主动参与式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和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颁发的“先进单位”奖牌。2007——2008学年度,我校被评为远程教育先进单位,在镇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小学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学校在抓好内部管理、科研工作和硬件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建校。尽管学校很小,经费奇缺,但十多年来,我们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在职教师的福利待遇,而且解决了12名退休教师的福利待遇,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永盛小学正在发展之中,学校决心继承光荣传统,发扬勇于开拓、克难奋进、敢于拼搏、积极争先的精神,走出东宝、进入荆门、挤身湖北,创建市级先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