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小学地处风景秀丽的象山东麓,浏河湾旁,座落在金虾路与象山四路交汇处。1971年由象山村投资兴建,1996年前隶属龙泉街道办事处,1996年后成为东宝区区直学校。学校现有33个教学班,1429名学生,106名教职工。其中,特级教师2名,中学高级教师5名,小学高级教师66名。学校占地面积164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698平方米。绿化面积达95%,有“花园式学校”之美誉。学校建有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乐器室、少先队活动室、音乐、舞蹈训练室、语音室、微机室、电视演播室,开通了校内闭路电视,99年建起的计算机校园网,被誉为“湖北小学第一网”。2000年开通远程教育网,2002年又接通城域网和高速宽带网,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全面连接。
1999年2月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资修建的逸夫楼竣工,2003年5月一座集食、宿、娱乐、活动为一体的智能化综合楼拔地而起,大大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学校坚持“自主创新”的办学理念,以科研为先导,以质量求生成,以特色促发展,从一所村办小学一跃成为全国知名小学。1993年3月,学校被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称号。1993年10月,学校被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确定为首批九所整体改革实验基地之一。
1996年被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评定为“湖北省普通小学示范学校”,1997年被省教委确定为“教育科研实验学校”,1998年被中央教科所确定为“活动课教学研究实验基地”。2000年6月,被省教育厅评为“教育科研50强学校”,学校连续两次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十几年来,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从1995年至今,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340余篇,有100多人(次)获国家级、省市级优质课奖,学校教师受区级以上各类表彰达320多人次。
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首要目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1200多人次,发表习作360多篇。1988年,象山小学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旷习模、杨小微等专家的指导下,从办学目标入手,制订了“两年搞好调整,三年打好基础,五年建立规范,十年创出特色,跨入全省先进小学行列”的“十年总体发展规划”。1988年至1993年,象山小学进行了以“小学素质教育管理模式探索”为主课题的第一轮改革实验,通过变革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旧管理模式,建立并完善学校教育管理的目标系统、动力系统、操作系统和调控系统,并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
从1993年8月开始,象山小学开展了以“小学生主体性品质培养”为主题的第二轮整体改革实验,其主要目标是为学生身心素质的主动和谐发展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健全的心智、健美的体格、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自主自律的个性。实验的重点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参与、学会自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性、自律性、适应性、创造性和效率感。围绕上述实验目标,学校首先立足于抓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以确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在具体操作上,学校成立了三个子课题攻关小组,分别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班级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主体性素质教育模式。以上两轮整体改革实验均圆满通过专家组的结题验收。以“校本课程开发与师生主体性素质发展”为主题的第三轮整体改革实验已于一九九九年九月正式启动。其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开发实施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使教师能够转变课程观念,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以及设计、实施和评估课程的能力,促进主体性素质发展。同时使学生在学习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过程中,系统地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学习经验,有效地构建全面和谐的素质结构,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目前学校将这一研究课题分成八个子课题正逐步加以构建与实施,现已在语文综合课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等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象山先生在荆门》、《简颂》、《多情的月亮》、《让亚运走进课堂》、《诗情画意》、《桥》等特色课程,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形成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途径、方法等一系列理论成果,编辑出版了两本研究文集。一个以课程开发促发展的科研氛围已逐步形成。在探索中蹒跚起步,在改革中发展壮大,在创新中走向成熟,在实验研究中形成品牌,象山小学正以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时代精神向全国一流学校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