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始建于1958年,原名为戚墅堰机车车辆厂职工子弟第二小学,2004年划归地方政府管辖,遂更名为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2009年初,因城际铁路建设,原戚墅堰先行小学整体并入。学校占地面积15740平方米,建筑面积13112平方米。学校建有网络教室1个、多媒体教室2个,移动式多媒体设备3套,图书室、实验室、音乐室、书画室配置齐全,校园智能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全部到位。还建有200米塑胶跑道和篮球场。图书馆生均图书22册,大大丰富了学生阅读来源。
学校现有教学班37个,学生1581人,在职教师112人,其中本科58人,大专以上学历教师占90%;中级职称以上教师78人,中学高级教师7人。学校现拥有市、区“五级梯队”41人。
学校组织机构设置合理,领导班子按德才兼备的原则,配备齐全。现设有校长1人,党支部书记1人,副校长2人。教师发展部、学生成长部、教育科研部、综合服务部分设正副主任,办公室主任1人,工会主席1人,共计15人。学校领导班子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平均年龄40.8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其中有中共党员13人,中学高级教师4人,小学高级教师10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9人。他们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
学校坚持主动发展,以研究促学校整体转型。2007年开始参与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研究,确立了“用心呵护生命成长,精心打造精神家园”的办学理念,成人与成事并举,进行了全新的变革实践。学校领导带领广大教师直面改革中的问题,全心投入,智慧应对,赢得了学校持续快速的发展。主动变革意识强、研究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整个校园呈现出良好的研究生态,东小学生自信、阳光、善创造的群体形象形成。2011年底提炼出学校的文化精神“东晓文化”,并以此作为全校师生的精神引领。2012年3月被评为常州市优质学校,2012年5月成为“新基础教育”研究基地学校,学校由工厂子弟学校迅速剧变、转型、提升,初步具有了现代新型学校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