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踏进赣榆县外国语学校的时候,你会对这儿的教师有着深刻的印象:整洁的服饰,微笑的面庞,热情的话语……当你再走近教师个体的时候,你又会被他们那强烈的服务意识、先进的教育理念所吸引,又会被他们那扎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学生满腔真挚的爱所感动。外国语学校的教师就是这么端庄稳重而又活力四射。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96人,本科学历达90%以上,其中特级教师2人,中高级职称约占总人数的80%,平均年龄只有32岁,八成以上的教师曾获省市级以上表彰,这是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而又年轻的队伍。“师德高尚、知识丰富、教育有方、充满活力、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是这个团队共同的追求。“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名师是名校的支撑”。外国语学校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将构建教师发展、成长的平台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努力促进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炼就过硬本领。具体落实在“两个工程”与“两大计划”的实施上。2003年9月,学校启动了“教师读书工程”,向建设一个“学习型”的学校的目标迈开了第一步。两年多来,教师平均读书八十多册,积累笔记几十万字。如今,做“学习型”教师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学校从建校起就启动了“青蓝工程”,将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联结一起。“青蓝工程”活动的开展,让青年教师走近骨干教师,学人所长,弥己之短,快速成长,又让骨干教师兼容了青年教师身上的朝气与活力,更加成熟。每学期初的“示范周”面向全县教师开放,既展示了骨干教师的风采,又掀起全校课堂教学研究的热潮;一年一度的“教学百花奖”、“电教优质课”的评比,让青年教师得到锻炼的同时又崭露头脚;公开课、汇报课、观摩课、新课程研讨课、家长开放周……一次次的磨炼,一日日的成长,一步一个脚印。学校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制订了教师成长的两大计划:“青年教课师成才计划”与“骨干教师成名计划”。这两大计划相辅相承,共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引导教师通力合作,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也是落实成才成名计划的主要举措。学校不光倡导做“学习型”教师,还要建设“学习型”的教研组、备课组,努力形成教与学的氛围,逐步建设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校本教研活动”、“集体备课观摩”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促进了教研风气的形成。教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事进行观点交锋,讨论争鸣,深化了认识,提高了业务水平。“课题研究”小组的成立,为教师搭建一个展示个人才能、开展研究的平台,促进了教师在参与中学习,在互动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在实践中创新。另外,学视重视对教师的“业务引领”。三年中,先后派出教师学习人均达3次。其中,参加省骨干教师培训达六十多人次;新课标培训、新课程学习人均达2次之多。学校也多次请专家来校讲学,2005年5月聘请北师大肖川等著名教授来校作报告,对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校内也先后举办了十二期计算机技术培训班、四期几何画板培训,还有教学论文、教学案例的写作讲座等等,内容丰富,成效显著。如今的外国语学校的教师,正以崭新的面貌,奋发向上的英姿和外国语学校一起成长。他们敬业爱生,勤学乐教,天刚蒙蒙亮,校园里就活跃着他们的身影,夜深人静之时,窗口还映着他们苦读的身姿;他们注重主动学习并实践先进的教育、教学理想,积极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更新;他们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他们的注重以人为本,平等对待学生,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他们注重内功修炼,真正以自己厚实的专业功底,流畅简洁的教学语言、灵活多变的教法赢得学生的喜爱。如何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需求,成为课堂教学的着眼点,也成为了每一位教师的追求。“春风化雨花千树,硕果累累傲金秋”,不懈的追求,科学的苦干,外国语学校教师队伍在迅速成长。学校已经形成了一个由高级教师、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构成的骨干教师群。三年来,获省市课堂教学竞赛奖项的多达70人次。徐立刚校长、邵玲老师、孟祥薇老师获省观摩课、优质课一等奖,姜涛主任、顾光才老师获省二等奖。获得市基本功、基本技能、优质课大赛一、二等奖共有53人次。被授予省市综合表彰的共11人次。王善法校长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徐立刚校长被评为市首批名教师、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姜涛主任、张永谦老师被评为县首批名教师……三年来,教师开设的县级以上示范课、研究课、公开课近200节,拍摄录像课10节,教师承担省以上课题16个,市设课题9个,县设课题18个,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83篇,主编、参编各类书籍16本,市级以上获奖论文147篇,课件实例获奖近50次。学校已经形成了“精诚、精业、精通”的优良教风。年轻的赣榆外国语正勇立潮头帆正扬,乘风破浪向着新的征程远航-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