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83年,现分为南、北校区,北校区因为某些原因已经拆除,正在准备重建。学校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学校现有46个教学班,4000余名学生,190多名教职工,专业教师达标率100%,学校机构健全,职能明确,规章齐备,运作有序。
几年来,学校在主管部门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探索适合市情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选定了规范办学、科研兴校的路子,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加快了规范化、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市窗口示范学校、龙头学校和实验基地。自2000年起,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化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少先队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等。
菏泽市实验小学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我们依据新的教育理念,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本教育”的口号,按照新课程设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重新思考课程的设置,努力使课程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经历,一切为了学生和谐发展、健康发展,一切为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这是一个学校规范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一个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我校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抓住不放,并采取了大量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所以学校每学年都要组织教师讲课、听课学习。要想上好课,必须备好课,平时采取多元化备课形式,个人备课、集体备课等相结合。任课教师积极参与,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课堂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领导成员坚持参与听课、评课。评课的方式,采取个人评、小组评、学校教研组评的互动式评课。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我们复印了大量活页文章,辑录了三册理论文章和优秀教学案例,就某些理论邀请专家辅导并展开讨论。开辟教师论坛,组织教师各抒己见,使新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使思想的碰撞促进新的教育智慧的生成。
我校的课程设置,严格遵循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业务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我们开足开齐了规定的所有课程,每天下午有半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遵循“体验新课标、新课程”的原则,以发展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充分体现了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并且依据学生的特点要求,组建了各类活动团队,如音乐舞蹈队、戏曲队、铜管乐队、田径队、乒乓球队、美术小组(书法、绘画、手工、剪纸等)、科技小组、葫芦丝、笛子、小荷剧社、读书小组等,自办了每月一期的《小荷报》,各类活动都有专人组织辅导,辅导教师为我校专业教师和校外特长教师。对于组织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我们都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对于学生的课外活动,要求教师只提出指导意见,突出学生的兴趣性、自主性。专业教师或特长教师对所带兴趣小组都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活动计划,每个年级的课外活动都开展得扎实有效。学校每学期都要安排时间对活动成果进行检验。如学校每年都要举办六·一艺术节,在艺术节期间各类活动都要展演评比。学校每学期还要定期不定期举行各类大型、小型集体活动。每次活动都要精心组织,既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又要注意每项活动的多重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扩大各类教育资源。
我校还开展了教师大练基本功活动,举行了基本功比赛、教师能力检测、导语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新教师进校后,我们立即选拔基本功较好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辅导、培训。我们每年都要接受各县区兄弟学校的邀请去乡下送课、评课,这既是对我市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是对我校教师进行不同环境的锻炼,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手段。
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是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校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教科室,下设教研组、课题组,成立了学校学科教研组、级部学科教研组,以及根据课题需要设立的课题组。我们进行了“三个一”教改实验;“双轨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省级科研课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改实验;“提高数学计算正确率”教改实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综合评价”教改实验,并有三人获国家级论文奖;国家级十五科研课题《新课程标准下网络资源开发与研究》,并荣获省一等奖。我校获市级优质课25节,省级优质课15节,有19人获市级电化教学能手,16人获市级教学能手,3人获省教学能手称号,15人获区骨干教师称号,3人获市骨干教师称号。我校教师获奖和发表的论文有200余篇,《人民教育》、《山东教育》、《中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育》、《小学语文教师》等刊物都有我校教师发表的文章。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校将加倍努力,继续谱写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