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今人说:“文字的出现,是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毋庸置疑,教育是推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白象小学及其前身金鳌书院的创办,为白象社会的文明进步点燃了一盏长明灯。
1807年,郑瑞云(瑞里村人)、戈印清(磐石西门人)等22位乡贤,在白象山金鳌峰南坡山腰文昌阁旁筑舍五楹创办了“金鳌书院”。这是白象地区有史以来第一个面向社会的教育机构,开创了我们白象地区社会化教育之先河。
1907年,金鳌书院改办成“白象乡第一国民初级小学”,地点在白象山“鼻梁”北侧山麓的“三圣阁”(白象禅寺旁)。首任校长位黄挽臣先生。是年,乃白象小学诞生之年。从此,白象教育的发展,开始了崭新的篇章。
1927年,白象及附近地区的有识之士王锦帆、倪悟真、黄挽臣、高兴朴等13位先贤,考虑到“三圣阁”范围小,且“初小”的四年学制不能满足儿童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发起创办了“乐清县立第六高等小学”(倪悟真先生为校长),并筹资在现今的教育东路南兴建了校舍。这是白象小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位革命家预言“试看明日之中国,必是赤旗之天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乐清县人民政府接管了白象小学。从此,白象小学的历史,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但是,学校在前进的道路上也曾几经曲折。
1942年前后,日寇两次把校舍焚烧成废墟。然而,教育前辈们在曲折和困难面前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毅和奋斗。正如老校歌所唱的“虽几经浩劫,虽几经浩劫,却依旧精壮依旧精壮而年青。”
1966年,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学校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改革开放后,迅速增长的国民经济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持。1995年,白象中学迁至西巉村,其占地15亩的老校园整体有偿并归白象小学。至此,白象小学校园的范围由9亩多扩至约24亩,实现了学校发展的又一次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