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江门培英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学校。现名江门市培英初级中学,是江门市一级学校,江门市初级中学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座落于江门市江北路16号,占地面积50亩,首期建筑面积122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人数1200多人。
启德启智 培英前身
二十世纪初叶,欧风东渐,美雨西来。泱泱神州古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渐兴新学之风。1910年,加拿大长老会(基督教会中的一支)波多马牧师来华。1911年,波多马牧师在北街(当时称洋关,因西方人占领得名)的海旁街一带设点传教,赠医施药,开办识字班。1912年波多马牧师买下海旁街一块地皮(即现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和本校旧址)。1914年开始筹建启智、启德两小学。1917年校舍破土动工,1919年建成了两栋三层楼和两栋二层楼的校舍,分别命名为启智楼和启德楼。启智招男生,称启智男校;启德招女生,称启德女校。两校校舍毗邻,即现在江门培英旧址。两校规模都不大,学生人数均不及百。两所小学都注重基督教教义的宣传和英文教学,教师大多数是奉信基督教的,启德(女校)校长是乔道英,启智(男校)校长是白希理,都是由教会派来的洋人。
1934年,广州培英中学接办启智、启德学校,两校合并为“私立广州培英中学北街分校小学部”,由广州培英中学委派吴荣耀为校主任(分校只设主任,不设校长)。自此,培英小学遂成为培英系列之一员,这就是现在江门培英中学的前身。
更名培新 升格开办初中部
1939年日军占领江门,学校停办,成为日军的军营和养马场。1945年9月,学校在日寇投降后复办。1946年9月,培英小学开设初中班,并更名为培新中学,意为培英中学新会分校。行政上仍由广州培英中学管理,但因当时新会县政府不同意办分校,就正式更名为培新中学(意为:私立广州培英中学新会分校)。校内设有中学部和小学部。第一任校长是林社友,继其后陈锡臻于1947年、余汝珍于1950年、何耀南于1951年任校长。
解放初期 市政府接管学校
1951年2月,江门市政府接管培英中学,并委派何耀南为校长。
1953年2月,培新中学易名为江门市第三中学,由江门市人民政府文教办委派梁宅苍为校长。小学部分离出来独立成校,名为江门市北街小学,至2009年4月更名为江门市培英小学。
1957年,江门三中已成为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学校规模在十二三个班间,学生数在500——600人之间,教职员工约40人。学校完全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教学方针办学。
开办高中,建完全中学
十年文革期间,学校遭到严重破坏,图书馆的藏书被毁,教学仪器、设备散失殆尽,许多老师受到冲击,身心遭受严重摧残。
1968年,江门三中成立“革命委员会”开始“复课闹革命”。是年,三中开始办高中,自此,学校成为江门市区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学校规模也逐年扩大,达到25-27个教学班,学生人数最多达到1500人,教职工110多人。
此时,“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教学秩序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基于此,1969年学校在白石乡牛山办起一所学农分校,教师和学生分期分批到分校学习、劳动。直至1978年学农分校才撤销。
1970年,佛山专区曾经发文把我校划归江门甘化厂办,并命名为“江门甘化厂中学”,但甘化厂最后不接纳。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1978年,江门三中撤销“革命委员会”,恢复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拨乱反正后,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学校全力抓教学秩序的恢复和教学质量的提高。77-78两年,本校考上大学的共54人,其中有的分别考上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医科大学等重点大学。现在,这一批学生已学有所成,已成为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或骨干。与此同时,初中部也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升入市重点中学。
正名培英 回归白绿大家庭
时光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一批批旅居海外的侨胞及港澳同胞纷纷回国,或观光旅游,或投资产业,其中也不乏我校校友。他们满怀深情的回到阔别几十年的母校,探访师友,缅怀往事。1985年,54届校友林奕鹏先生回母校向学校领导汤耀南书记、谭松新校长、欧阳柏衡和唐兆添副校长等表达广大校友希望恢复江门市培新中学校名的要求。汤耀南书记向市教育局提出请求,得到何适莹局长的支持。
1986年7月1日,经江门市政府批准我校复名为“培新中学”。1989年,校友林奕鹏、市教育局长何适莹赴港,认识了培英校董会主席苏棉焕医生,了解到旅港原江门培英校友希望母校能正名为培英中学。何局长返江门后,与学校领导研究,亲自向市政府提出正名要求。旅港校友黄军川先生也多次亲临香港培英校董会,介绍母校情况,反映培英校友的意愿。
1991年4月校庆期间,香港培英校董会校董黄国熙先生到台山培英参加庆典活动。唐兆添校长、谭松新书记亲赴台山,拜会黄国熙先生,商议有关正名事宜,黄国熙校董当即表示同意,并许诺由香港培英校董会资助20万港元,帮助江门培新中学建立一支管乐队,作为正名培英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