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秋,太慈桥小学初中班正式更名为贵阳市第十二中学。1963年,贵阳市第十二中学迁入贵州工学院旧址办学至今。1968年该校由最初的5个初中班级发展到高初中34个班,在校生1700余名,是该校规模最大时期。1981年该校率先进行中等教育改革,除高初中普通教育外,还创办了美术职业高中班。1988年,贵州旅游产品技术开发学校(中专)并入贵阳十二中,成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中等学校。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200人。该校第一任领导由副校长徐国芳同志主持工作。不同时期曾担任主要负责人的同志有江德都,郭树德,王恩华,罗芝英。现校长、书记张东,该校现有教职工125名,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8名,中级专业技术职务57名。有一批责任心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和钻研业务、务实进取、崭露头角的青年教师。
该校现有30个教室及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语音、电教、音乐、美术、计算机等专用教室;有近二万藏书的图书室和近百种期刊杂志的阅览室,有400人的学生校舍;有篮球场、乒乓球场、单双杠锻炼场及200米跑道的田径场等。该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把学生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放在首位,不断完善德育体系,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在德育建设及各项活动中,多次获得上级组织的奖励和表彰——1982年和1992年该校两起见义勇为事件的学生都分别被共青团贵阳市委授予‘“见义勇为少先队员”光荣称号;市属中学少先队检阅式被评为一等奖;中学生鼓号队评比获第二名;校风建设获市教委二等奖;1997年市教委正式授牌该校为市属中学“升降国旗制度优秀学校”;1998年贵阳市授予该校卫生达标单位称号。贵阳市“小升初”改革以来,该校贯彻市教委提出的“三全一中心”教育原则,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奖励的激励机制,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以良好的教学质量2次获市教委颁发的教学质量一等奖;市教委教育教学综合评估三等奖。
1991年以来,该校毕业生重点高中和中专的上线比例每年平均在40%以上;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学科竞赛,分别获一、二、三等奖的学生有90余人。1992年获贵阳市第7届初中物理竞赛团体第三名。该校是首批在贵阳市属中学创办职业高中的学校。先后开设了工艺美术、装簧设计、服装设计、机械制造、汽车修理等8个专业。自1980年以来,以美术绘画专业为主的职业高中班和1988年并入该校的贵州旅游产品技术开发学校艺术类专业班级共计输送1200名毕业生。该校艺术类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技能。毕业生中有390余人先后考入省内外艺术学校深造,毕业后在专业院校任教的达30多人;不少学生的作品入选全国画展;周鹏同学的酒类包装设计曾获澳大利亚亚洲大奖;有的同学在南京艺术学院被批准举办个人画展。1987年国家教委何东昌同志亲临该校视察,就该校职业教育成果挥毫题词“讲究毕业生的合格率和工作后的适应率就是先进学校。”
该校十分重视学生体质体能的培养和指导,把体育课堂教学与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有效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合格率和达标。市体育列入中考科目以来,该校体育中考成绩始终排在前列。1990年以来,分别获贵州电视台和市教委颁发的“中学生体育卫生知识竞赛”三等奖;3次获市教委和市体委联合授予的“百日冬锻”先进单位称号;获市教委颁发的“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评选一等奖及先进单位称号;2次获市教委体育工作评比一等奖,1次获二等奖;获学生韵体操比赛市属中学组一等奖。
为推动教育科研工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该校制定了对教育科研成绩的奖励办法,并积极组织和支持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和教改实验。近几年来教师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和参加编写出版教科书籍、教辅资料等达20余篇;该校还参与语文“目标教学法”探讨,“成功教育”实验,“德育系列化”实验,职业教育“双元制”教学实验等教改实验项目该校在贵阳市教育系统首先开展学生。心理教育活动。
10年来,为防止学生不健康心理的产生及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坚持进行个体或群体的心理辅导,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得到市教委的表扬。贵阳电视台对此作了专门报道。该校还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路子,1997年市教委正式在该校成立市教委系统学生陶艺活动基地。
该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将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使素质教育体现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审美几个方面,使接受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学生成为21世纪科教兴国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