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是一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地农村完中、学校创建于1956年8月、其前身为欢口完小“加冠晋级”的丰县欢口初级中学,初建时招收初一新生2个班,1959年自然增加至6个班,学生300人。1960年招收初一4个班并增设高一2个班,由“丰县欢口初级中学”更名为“丰县欢口中学”。成为丰县3所完全中学之一。
1970年后,每年招收高一新生6至8班,学制也由3年制改为2年制。1979年复招收初一2个班。1981年高中学制恢复三年制,每年招收高中新生4个班,学校规模发展到高初中18个班,学生达1000余人。1986年初中停止招生。1988年高初中完全分离。初中班全部移交给欢口中心中学。
90年代后,学校几经扩建,至1996年学校占地82亩,拥有教室57间,实验室24间,行政和生活用房219间,建筑面积达9000平方米,是丰县规模较大的农村普通中学。但都是陈旧的平房,布局也很不合理,体育设施仅有一片250米跑道的简陋操场和一片篮球场。办学条件与教育现代化标准相差甚远。1997年我校抓住改造危房,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这一契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始了学校基础设施改造,两年内建成面积为41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和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两幢教工宿舍楼,新建面积为4100平方米的学生餐厅。总投资为480万元。校园面积87120平方米,生均4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540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3.34平方米。
学校在“三机一幕”的基础上发展了闭路电视和目前最先进的校园智能广播系统,学校接通了宽带网,校园网已覆盖各科室、办公室、专用教室等主要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场所,达到了“校校通”工程第二层次的要求,建有微机室四口,微机达到了200台,平均每9.4人/台。
我校淘汰了原有的陈旧实验器材,购置了先进的理、化、生实验设备,达到2人一组分组实验的标准,音、美、语音室也按标准全部配齐。
学校图书馆藏书64360册,订阅各种期刊160种,达到了二级馆的要求,并逐年购置新书不少于生均一册,实行了微机管理开架借阅。阅览室座位160座,满足了学生阅读的需要。学校音响资料逐年购置丰富齐全,均与先行教材配套。学生生活用房6200平方米,生均住宿面积4.6平方米,饭厅座位达1350座,占学生总人数的70%。厨房、饭厅面积均达标且卫生设施齐全、方便,有较好的卫生条件。
学校建有达国家标准的具有400米标准跑道的体育运动场一块,4片水泥篮球场。体育设施、器材达标配备。学校卫生室有专职校医,配有齐全的常用医疗器械及药品。
校园布局专请徐州设计院设计,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优美,建筑美观大方,绿化面积2800平方米,生均14.8平方米,并建有公园一个。各个景点别具一格,在亮化工程的映照下,景色迷人、赏心悦目。系统、校内监控系统及全校亮化系统。十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使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学校目前有教学楼3幢,实验、电教综合楼一幢,学生宿舍楼2幛,教师宿舍楼3幢。有专用教室36间,添置了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学校先后两次共征地50亩,使学校占地面积由原来的82亩扩大到现在的132亩。学校的教学用房总面积已达8640平方米,学生的生活用房总面积已达10300平方米,体育活动场地总面积达20000平方米,绿化总面积达到28000平方米。教工宿舍建筑总面积达7500平方米,总投入达1200万元。
目前我校有35个班级。高一、高三均为12轨,高二为11轨,在校学生1888人。教职工143人,专任教师125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10人,专科学历15人,高级教师23人,一级教师53人,高中教师本科达标率为86.4%。
我校教学质量在全县农村中学位居前列。1965年高中毕业生90%升入高校。20世纪80年代曾创下“三连冠”的佳绩。1990—2002十三年间更是十夺丰县农村中学高考第一名。1996年在徐州市农村完中综合实力评比中勇夺第一,居全县同类学校首位。
学校积几十年之经验形成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指导思想为:面向全体、尊重主体、发展个体、挖掘潜能。校训为:学生为主、质量求存、自强不息、敢为人先。校风为:尚德、崇智、求实、高效。教风为:以人为本、厚积薄发。学风为:勤奋、自主、精思、博学。机构设置: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管理,教务处、德育处分管年级,不设年级主任,实行责任追究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益。德育工作:大目标、低起点、自主性、长效应。教学工作改革课堂教学,强化人本观念。变课堂教学老师为主为:学生为主,老师主导;变“满堂灌”为培养生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变应试教育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科研工作:立足于教育教学实际,以学科教学为土壤,以学生成才为成果,走校本研究之路。近年来,学校按照“建设现代化学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办学目标,开拓进取,不懈努力,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特别在创建三星级高中以来,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学校上下,全员发动,人人参与,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大手笔搞好学校建设,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