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区第十二中学创办于1956年,原名崇仁县秋溪中学,校址设在秋溪镇宜惠渠畔,其前身为崇仁县秋溪小学附设初中班。1957年,初中部与小学脱钩,更名崇仁县秋溪初级中学。1960年,招收高中新生,1962年,又撤销高中部。“文化大革命”期间,易名崇仁县秋溪红卫中学,并恢复招收高中新生。1977年至1979年,招收了一届师范班。1996年更名临川市秋溪中学。1999年,更名临川市第十二中学。2000年,又改名临川区第十二中学。该校占地面积51亩,校舍建筑2万平方米,另有耕地83亩,山林100多亩,校办印刷厂1个。2003年,有教学班40个(高中18个,初中22个),学生2658人(高中1202人,初中1456人);教职工102人,其中高级教师的有22人次,获市区优质课一、二等奖38人次。教师在各级教育教学刊物发表交流教学论文120多篇。该校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校,严谨治学,锐意进取,形成严谨、求实、勤奋、进取的校风,协作、求精、拼搏、争行的教风,守纪、刻苦、多思、创新的学风,各项工作纳入科学化、民主化的管理轨道,教育教学成绩喜人。47年来,培养了2万多名社会主义建设者。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有2000多人。该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管理,依法治校,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一)推行聘任制。根据工作需要,设岗定员,教师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二)实行考勤制。学校设立考勤奖,行政人员值日考勤,每天公布考勤情况,奖勤罚懒。(三)建立工作考评制。对班级、年级及处室工作分别制订考核评估方案,将各项工作一一量化,每学期考核评估一次,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工评优、晋级、提升、福利直接挂钩,奖优罚劣。(四)健全奖励制。学校设立常规教学奖,文明班级奖,学科竞赛奖等,公开竞争,严格兑现,促使教师自我加压,争先创优。(五)实行年级管理制。选派行政人员担任年级主任,行政工作通过“三处室”分解到年级,落实到班级。(六)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学校每学年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认真审议学校工作报告和财务收支情况,对学校管理实行民主监督,重大决策交教代会讨论通过。该校始终坚持德育置首,教学为中心,全面发展的原则。制定了不同年级的德育工作计划,由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各科教师共同组织实施。另外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不定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从多方面构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多次被评为市、区文明单位,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该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变满堂灌为精讲多练,变单纯传授课本知识为既讲知识,又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开辟第二课堂,成立“秋苑”文学社、鼓乐队、文艺宣传队、体训队和各种兴趣小组。每学年都举办校田径运动会和文艺汇演,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爱好和能力。故每年为大专院校输送了不少的体育、艺术等专业的特殊人才,决非偶然。1990年旅台秋溪籍人士王兹华先生为学生兴建了一栋“桢华”实验楼,1995年又设立了“王兹华奖学金”,重奖家乡中学培育出的莘莘才俊,至2003年止,共发放奖学金近40万元。1999年该校又引进外资200多万元,在全市率先实行后勤社会化,大大减缓学校生源多而住宿难的矛盾。该校创办以来,根据所处地段偏僻,环境较差的校情,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建校的精神,年年栽花、种草、植树,绿化美化香化校园,如今校园宛若花园。该校准备置田20亩,用于兴建标准的运动场和多功能的综合大楼,完善各项教学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