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优校网! 收藏本页 手机访问
今天是:
汉字 子

ㄗˇ

  • 读音
  • 总笔画
  • 总笔画3画
  • UNICODE5B50
  • 五笔BBBB
  • 仓颉ND
  • 郑码YA
  • 四角17407
  • 笔画顺序横撇/横钩、竖钩、横

基本字义

子zǐㄗˇ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3. 动物的卵:鱼~。蚕~。
  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
  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
  14. 姓。

详细解释

  •  zǐ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 同本义 [baby;infant]
    1.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2. 子,子息。——《广韵》
    3. 居然生子。——《诗·大雅·生民》
    4. 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5.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义》
    6. 子者,父之阴也。——《汉书·杜钦传》
    7. 干、 越、 夷、 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3.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4. 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child]
    1. 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1. 有子存焉。
    1. 孙又生子。
    2. 子墨衰绖。(晋襄公的丧服都染成黑色。子,指晋襄公。墨,动词,染黑。衰,通縗,丧服,粗麻布做成。绖,头巾和腰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子党(儿女辈);子道(儿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子姓(泛指子孙,后辈);子辈(儿女)
  6. 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son]
    1. 无子,有女二人。——唐· 陈玄祐《离魂记》
  7. 又如:子姪(本指子与姪。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
  8. 子孙 [descendant]
  9.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1.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
  10.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1.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石崇《王昭君辞》
  11. 人的通称 [person]
    1.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诗·邶风·匏有苦叶》
  12. 又如:樵子;舟子;子马(人马);子童(后妃或仙女的自称);孤子(年少死了父亲的人);才子(特别具有才华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辈);内子(内人,即妻子);夫子(旧时对学者的称呼;旧时学生称老师);孝子(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游子(离乡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13.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literate and officialdom (in feudal China)]
    1.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赵彦卫《云麓漫钞》
  14.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man]
    1. 子年少。——晋· 干宝《搜神记》
    2. 而独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子之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4.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5.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master]
    1. 子曰:学而时习之。——《论语》
    2. 子墨子闻之。——《墨子·公输》
    1. 子墨子解带为城。
  16. 地支的第一位 [the first of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17.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1. 太岁在子日困敦。——《尔雅》
  18. 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1. 子,又以纪月。——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
  19. 用以纪日
    1. 不辟子卯。——《仪礼·士丧礼》
  20. 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1. 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西游记》
  21. 又如:子夜
  22. 专指女儿 [daughter]
    1.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诗·大雅·大明》。毛传:“长子,长女也。”
    2.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绝代儒宗,夫人是名公爱子,不忍埋没这白草黄云之外。—— 明· 陈与郊《文姬入塞》
  23. 又如:子媳(女媳)
  24. 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honorific title with the surname]
    1. 此三子者。——《战国策·魏策》
    2. 非郑尹而快孙子。——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程氏子以蠹贫。——《聊斋志异·促织》
  1. 小 [small]
    1. 时大武军子将 郝灵荃奉使在 突厥。——《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子将(小将);子舍(小房);子闩(小门闩);子墙(院落内部的小墙);子亭(小亭);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
  3. 嫩的或易咀嚼的 [tender]。如:子姜
  4. 幼小 [young]
    1.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 曹操《四时食制》
  5. 又如:子鸭(幼鸭,嫩鸭);子鸡(小而嫩的鸡)
  6. 属于别人的,受别人控制的 [subsidiary]。如:子公司

〈动〉

  1. 通“慈”( cí)。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love]
    1. 天迪从子保。——《书·召诰》。王引之云:“子,当读为慈。”
    2. 子以爱之。——《礼记·缁衣》
    3. 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唐· 柳宗元《封建论》
  2. 又如:子谅(慈爱诚信);子惠(惠爱百姓);子育(抚爱养育如己子)
  3. 收养为子 [adopt as son]
    1. 完母死,庄公令夫人 齐女子之,立为太子。——《史记·卫康叔世家》
  4. 结果实 [bear fruit]
    1. 李性坚,实脱(晚),五岁者始子。——《齐民要术·种李》注
  5. 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serve one’s parents with filial devotion]
    1.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副〉

  1. 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only]
    1. 睡不稳,子倚着个鲛绡枕头儿盹。——《西厢记诸宫调》
    2. 也子强如你,但衣食。——《刘知远诸官调·正宫锦·缠道》
    3. 子喝一声,那时唬煞。——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2. 又如:子有(只有);子索(只得;只索)
  1. 相当于“虽然” [though, although]
    1. 老子老呵,犹兀自万夫难敌。——杨梓《敬德不服老》
  2. 又如:有子有(有虽然是有;虽则有)

〈代〉

  1. 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you]
    1. 陈亢问于 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论语》
  2. 另见 zi

国语词典

  •  zǐ ㄗˇ 

〈名〉

  1. 地支的第一位。
  2.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3.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
    1. 如:「四二女」、「父」、「独生」。
  4. 后代、子孙。
    1. 如:「绝子绝孙」。
    2. 《荀·正论》:「圣王之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
    3. 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将适单于庭。」
  5. 稚幼的鸟兽。如:「鹿」、「鹤」、「不入虎穴,焉得虎。」《论语·雍也》:「犁牛之,骍且角」。
  6. 植物的果实、种或动物的卵。
    1. 如:「菜」、「鱼」、「瓜」、「莲」。
  7. 对一般人的通称。
    1. 如:「小女」、「无聊男」。
    2.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人涉卬否。」
  8. 对男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
    1. 如:「孔」、「孟」。
  9.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
    1. 如:「内」、「外」。
  10.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
    1. 如:「子弟」。
    2. 《论语·述而》:「二三以我为隐乎?」
  11.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
    1. 如:「经、史、、集。」
  12.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1. 如:「公、侯、伯、、男。」
  13. 二一四部首之一。

〈代〉

  1. 你。
    1. 《韩非·难势》:「以之矛陷之楯何如?」
    2. 《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亦知之贱于王乎?」

〈形〉

  1. 幼小的。
    1. 如:「鸡」、「姜」、「猪」。
  2. 和母对称的。
  3. 派生的、有所属的。

〈动〉

  1. 照顾、抚爱。
    1. 《礼记·中庸》:「庶民,来百工也。」
    2. 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其人。」
  •  zi ㄗ˙ 

〈缀〉

  1. 词尾:➊ ​ 接名词。如:「桌」、「筷」。➋ ​ 接动词。如:「起」、「拍」。➌ ​ 接形容词。如:「聋」、「乱」。➍ ​ 接量词。如:「两下」、「一档」。

康熙字典

〔古文〕㜽𢀈𢀉𡐫𣕓【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𠀤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又【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又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又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又卿之妻曰內子。【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又【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又【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又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又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又【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

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又國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又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又姓。【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又複姓。【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又子細,猶分別。【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又去聲,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又與慈通。【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又叶濟口切,音走。【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又叶子德切,音則。【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外语翻译

  • 英语:offspring, child; fruit, seed of; 1st terrestrial branch
  • 德语:Substantiv-Suffix
  • 法语:jeune,petit,fils,enfant,personne,graine,le 1er des 12 Rameaux terrestres,(suffixe substantif)​

说文解字

十一月,陽气動,萬物滋,人以爲偁。象形。凡子之屬皆从子。㜽,古文子从巛,象髪也。𢀈,籒文子,囟有髪,臂脛在几上也。卽里切〖注〗李陽冰曰:子在襁緥中,足併也。〖注〗𢀉、𡐫,古文。

(子)十一月昜气動。萬物滋。律書。子者、滋也。言萬物滋於下也。律曆志曰。孶萌於子。人㠯爲偁。人各本譌入。今正。此與以朋爲朋攩、以韋爲皮韋、以烏爲烏呼、以來爲行來、以西爲東西一例。凡言以爲者、皆許君發明六書叚借之法。子本陽气動萬物滋之偁。萬物莫靈於人。故因叚借以爲人之偁。象形。象物滋生之形。亦象人首與手足之形也。卽里切。一部。凡子之屬皆从子。

(㜽)古文子。从巛。象髮也。象髮與𩠐同意。

(𢀇)籒文子。𦥓有髮。巛也。臂也。脛人也。在几上也。木部曰。牀者、安身之几坐也。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tsɿ˨˩˦
  • 唐代读音: *tziə̌
  • 日语读音: KO MI OTOKO
  • 韩语罗马: CA
  • 现代韩语: 자
  • 越南语: tí
  • 客家话: [陆丰腔] zih3 [梅县腔] zii3 [宝安腔] zu3 [客英字典] zih3 [海陆腔] zih3 [沙头角腔] zu3 [东莞腔] zu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台湾四县腔] zih3
  • 粤语: zi2
  • 近代音: 精母 支思韻 上聲 子小空;
  • 中古音: 精母 止韻 上聲 子小韻 即里切 三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精母 咍部 ;王力系统:精母 之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