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优校网! 收藏本页 手机访问
今天是:
汉字 螫

shìㄕˋ

zhēㄓㄜ

  • 读音shì
  • 总笔画
  • 总笔画17画
  • UNICODE87AB
  • 五笔FOTJ
  • 仓颉GKLMI
  • 郑码BNMI
  • 四角48136
  • 笔画顺序横、竖、横、撇、竖钩、撇、点、撇、横、撇、捺、竖、横折、横、竖、横、点

基本字义

螫shìㄕˋ
  1. 有毒腺的虫子刺人或动物。
螫zhēㄓㄜˉ
  1. 义同(一),用于口语。

详细解释

  •  shì 

〈动〉

  1. 毒虫或毒蛇咬刺 [sting]
    1. 自后人有为蜂螫者,挪芋梗傅之则愈。——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螫手(咬手);螫刺(扎,刺);螫毒(蜂、蝎等以尾针螫刺行毒。比喻毒害);螫噬(毒虫刺人和野兽咬人);螫虫(尾部有毒针可刺人的虫)
  3. 因恼怒而加害 [do harm]
    1. 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韩非子·用人》
  4. 又如:螫搏(螫刺和攫取。毒害人民);螫蝎(用毒刺刺人的蝎子。比喻可怖的事或狠毒的人)

国语词典

  •  ​zhē ㄓㄜ 

〈动〉

  1. 含有毒腺的蛇、虫等用牙或针钩刺人畜。
    1. 如:「要是被蝎子了,可不能马虎处理!」
    2. 《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彭城夫人夜之厕,虿其手,呻呼无赖。」
  •  ​shì ㄕˋ 
  1. (一)​之读音。

康熙字典

【唐韻】【韻會】【正韻】𠀤施隻切,音釋。【說文】蟲行毒也。【詩·周頌】莫予荓蜂,自求辛螫。【史記·淮隂侯傳】猛虎之猶豫,不如蜂蠆之致螫。【班固·西都賦】盪亡秦之毒螫。

又【周禮·山師註】螫噬之蟲獸。劉音呼落切。【史記·田儋傳】蝮螫手則斬手。【索隱註】螫,音臛。

又【史記·魏其傳】有如兩宮螫將軍。張晏讀郝,火各切。

又【集韻】式夜切【唐韻古音】音赦。《韓詩》自求辛螫,作赦。 【廣韻】亦作蠚。

外语翻译

  • 英语:poison; sting; poisonous insect
  • 法语:piquer,piqûre d'insecte venimeux

说文解字

蟲行毒也。从虫赦聲。施隻切

(螫)蟲行毒也。周頌曰。自求辛螫。古亦叚奭爲之。史記有如㒳宮螫將軍、漢書作奭將軍是也。或云䖧音知列切。亦作蜇。从虫。赦聲。施隻切。古音在五部。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ʂʅ˥˧; tʂɤ˥
  • 日语读音: SASU
  • 客家话: [宝安腔] sit7 [沙头角腔] sit7 [客英字典] sit7 [海陆腔] sit7 (diau1) [客语拼音字汇] cid5 xiag5 [台湾四县腔] sit7 (diau1) [梅县腔] sit7
  • 粤语: cik1 sik1
  • 中古音: 審書母 昔韻 入聲 釋小韻 施隻切 三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鐸部 ;王力系统:書母 鐸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