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反手 |
拼音 yì yú fǎn shǒu 注音 一ˋ ㄩˊ ㄈㄢˇ ㄕㄡˇ 解释 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出处 晋 杨泉《物理论》:“夫清忠之士,乃千人之表,万人之英。得其人则事易于反手;不得其人,则难于拔筋。” 例子 晋·杨泉《物理论》:“得其人则事易于反手;不得其人,则难于拔筋。”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易于反手是中性词。 繁体 易於反手 近义 易如反掌、易如翻掌、异同反掌 |
于思于思 |
拼音 yú sī yú sī 注音 ㄩˊ ㄙ ㄩˊ ㄙ 解释 思:同腮;于思:鬓须茂盛的样子。指胡须长而多的人。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于思于思,弃甲复来。” 例子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0回:“只怕人家有好好的女儿,未必肯嫁给于思于思的老翁了。” 用法 作定语;指大胡子的人。 感情 于思于思是中性词。 |
歌于斯,哭于斯 |
拼音 gē yú sī,kū yú sī 注音 ㄍㄜ ㄩˊ ㄙ,ㄎㄨ ㄩˊ ㄙ 解释 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 出处 《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 例子 周作人《自己的文章》:“中国是我的本国,是我歌于斯,哭于斯的地方。” 用法 作分句;指安居的家宅。 感情 歌于斯,哭于斯是中性词。 繁体 歌於斯,哭於斯 |
喜形于色 |
拼音 xǐ xíng yú sè 注音 ㄒ一ˇ ㄒ一ㄥˊ ㄩˊ ㄙㄜˋ 解释 形:表露;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出处 《北史 高允传》:“允喜形于色,语人曰:‘天恩以我笃老,大有所赉,得以赡客矣。’” 例子 章奇先生喜形于色了。(蒋光慈《短裤党》二) 正音 “色”,不能读作“shǎi”。 辨形 “于”,不能写作“与”。 辨析 喜形于色和“笑容可掬”;都有“脸上流露出喜悦”的意思;但喜形于色是发自内心而表露在脸上的 |
严于律己 |
拼音 yán yú lǜ jǐ 注音 一ㄢˊ ㄩˊ ㄌㄩˋ ㄐ一ˇ 解释 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也作“严以律己”。 出处 宋 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例子 每个党员都要发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优良传统。 正音 “己”,不能读作“yǐ”。 辨形 “己”,不能写作“已”。 用法 补充式;作谓语、补语;含褒义。 感情 严于律己是褒义词。 繁体 嚴于律己 近义 严以律己 反义 宽以待人 |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
拼音 xiāng shì ér xiào,mò nì yú xīn 注音 ㄒ一ㄤ ㄕˋ ㄦˊ ㄒ一ㄠˋ,ㄇㄛˋ ㄋ一ˋ ㄩˊ ㄒ一ㄣ 解释 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出处 《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例子 只要摊出我的杂感来,便可以做他们的“蓝谱”,“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了。(鲁 |
退藏于密 |
拼音 tuì cáng yú mì 注音 ㄊㄨㄟˋ ㄘㄤˊ ㄩˊ ㄇ一ˋ 解释 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 出处 《周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例子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然皆听凭心灵指挥,有时退藏于密,方寸间现出四海垓。”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退藏于密是中性词。 繁体 退藏於密 |
熔于一炉 |
拼音 róng yú yī lú 注音 ㄖㄨㄥˊ ㄩˊ 一 ㄌㄨˊ 解释 熔化在同一个洪炉内。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浑然一体;难解难分。 出处 卞之琳《冯文炳选集 序》:“废名在解放前,特别在抗战前,似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儒释道熔于一炉。” 例子 他在解放前,特别在抗战前,似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儒释道熔于一炉。 正音 “一”,不能读作“yì”。 辨形 “熔”,不能写作“容”。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感情 熔于一炉是褒义词。 繁体 |
于事无补 |
拼音 yú shì wú bǔ 注音 ㄩˊ ㄕˋ ㄨˊ ㄅㄨˇ 解释 对事情毫无补益。 出处 丁玲《风雨中忆萧红》:“但徒劳的热情虽然常常于事无补,然在个人仍可得到一种心安。” 例子 大错已经铸成,你再责备他也于事无补。 用法 作谓语;用于口语。 感情 于事无补是中性词。 繁体 于事無補 近义 无济于事、无补于事 日语 何の役にも立たない |
胆大于身 |
拼音 dǎn dà yú shēn 注音 ㄉㄢˇ ㄉㄚˋ ㄩˊ ㄕㄣ 解释 犹言胆大如斗。谓无所忌惮。语出《旧唐书·李昭德传》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出处 语出《旧唐书·李昭德传》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胆识。 感情 胆大于身是中性词。 繁体 膽大于身 近义 胆大包天 反义 胆小如鼠 |
了然于胸 |
拼音 liǎo rán yú xiōng 注音 ㄌ一ㄠˇ ㄖㄢˊ ㄩˊ ㄒㄩㄥ 解释 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出处 《晋书 袁齐传》:“夫经略大事……智者了然于胸。” 例子 怎样钦差就赏识,怎样钦差就批驳,他能了然于胸,预备停当。(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了然于胸是中性词。 繁体 了然于胷 反义 迷迷糊糊 英语 know perfectly well |
安于一隅 |
拼音 ān yú yī yú 注音 ㄢ ㄩˊ 一 ㄩˊ 解释 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出处 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例子 你不能只求安于一隅,要有更大的目标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比喻苟且偷安。 感情 安于一隅是中性词。 繁体 安於一隅 近义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
人浮于事 |
拼音 rén fú yú shì 注音 ㄖㄣˊ ㄈㄨˊ ㄩˊ ㄕˋ 解释 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例子 老兄还没有晓得这里的情形,实在人浮于事,安插不来。(清 张春帆《宦海》第九回) 正音 “事”,不能读作“sì”。 辨形 “浮”,不能写作“俘”。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谜语 水上作业 感情 人浮于事是贬义词。 繁体 人浮於事 近义 投闲置散、十羊九牧 |
涩于言论 |
拼音 sè yú yán lùn 注音 ㄙㄜˋ ㄩˊ 一ㄢˊ ㄌㄨㄣˋ 解释 形容说话迟钝。 出处 《宋书·南郡王义宣传》:“生而舌短,涩于言论。”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等。 感情 涩于言论是中性词。 繁体 澀于言論 反义 伶牙俐齿 |
无敌于天下 |
拼音 wú dí yú tiān xià 注音 ㄨˊ ㄉ一ˊ ㄩˊ ㄊ一ㄢ ㄒ一ㄚˋ 解释 天下都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无比。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 例子 唐·赵蕤《反经·臣行》:“阖庐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见擒于越。”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天下无敌。 感情 无敌于天下是中性词。 繁体 無敵于天下 近义 天下无敌 英语 with no equal in the whole world(matchless) 俄语 не иметь себе равных в мире 德语 auf der Erde vǒllig unb |
御敌于国门之外 |
拼音 yù dí yú guó mén zhī wài 注音 ㄩˋ ㄉ一ˊ ㄩˊ ㄍㄨㄛˊ ㄇㄣˊ ㄓ ㄨㄞˋ 解释 御:抵挡;国门:京都城门,边界线。将敌人阻挡在境外。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今有御人国门之外者。”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御敌于国门之外是中性词。 |
罢于奔命 |
拼音 bà yú bēn mìng 注音 ㄅㄚˋ ㄩˊ ㄅㄣ ㄇ一ㄥˋ 解释 罢:通“疲”,疲乏;奔命:奉命奔走。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七年》:“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 例子 汤增璧《崇侠篇》:“四百余州,腥膻遍地,汉民罢于奔命。”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非常疲乏。 感情 罢于奔命是中性词。 繁体 罷于奔命 近义 疲于奔命 英语 run off one's legs |
死于非命 |
拼音 sǐ yú fēi mìng 注音 ㄙˇ ㄩˊ ㄈㄟ ㄇ一ㄥˋ 解释 非命:横死。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出处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 例子 我三个若舍不得性命相帮他时,残酒为誓,教我们都遭横事,恶病临身,死于非命。(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五回)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指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感情 死于非命是中性词。 繁体 死於非命 近义 飞来横祸 反义 寿终正寝 英语 die in one's boots(die an unnatural (or a vi |
胫大于股 |
拼音 jìng dà yú gǔ 注音 ㄐ一ㄥˋ ㄉㄚˋ ㄩˊ ㄍㄨˇ 解释 犹言本小末大。旧时喻臣下的力量大于君上。 出处 感情 胫大于股是中性词。 繁体 脛大於股 |
托于空言 |
拼音 tuō yú kōng yán 注音 ㄊㄨㄛ ㄩˊ ㄎㄨㄥ 一ㄢˊ 解释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出处 元·黄溍《格庵先生赵公阡表》:“道之不行,托于空言,显显赵公,则既有闻。”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 托于空言是中性词。 繁体 託于空言 近义 托之空言、托诸空言 英语 give lip service to |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
拼音 ān yú gù sú,nì yú jiù wén 注音 ㄢ ㄩˊ ㄍㄨˋ ㄙㄨˊ,ㄋ一ˋ ㄩˊ ㄐ一ㄡˋ ㄨㄣˊ 解释 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例子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的人不能成大业 用法 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因循守旧。 感情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是贬义词。 繁体 安於故俗,溺於舊聞 |
假力于人 |
拼音 jiǎ lì yú rén 注音 ㄐ一ㄚˇ ㄌ一ˋ ㄩˊ ㄖㄣˊ 解释 借别人的力量做事。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耻假力于人,誓手剑以屠黑卵。” 用法 补充式;作谓语;借别人的力量做事。 感情 假力于人是中性词。 繁体 叚力于人 近义 假手于人 |
玉汝于成 |
拼音 yù rǔ yú chéng 注音 ㄩˋ ㄖㄨˇ ㄩˊ ㄔㄥˊ 解释 汝:你。玉汝:像爱惜玉一样爱护、帮助你。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 出处 宋·张载《西铭》:“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 例子 毛泽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古话,对于我们,是完全自觉地被理解的。” 用法 作谓语;多用于在困难的条件下。 感情 玉汝于成是中性词。 繁体 玉汝於成 |
取法于上,仅得乎中 |
拼音 qǔ fǎ yú shàng,jìn dé hū zhōng 注音 ㄑㄨˇ ㄈㄚˇ ㄩˊ ㄕㄤˋ,ㄐ一ㄣˋ ㄉㄜˊ ㄏㄨ ㄓㄨㄥ 解释 法:标准,规范。取上等的为标准,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出处 唐·唐太宗《帝范》第四卷:“取法于上,仅得乎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例子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之重要》:“语曰:取法于上,仅得乎中,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取法于上,仅得乎中是中性词。 近义 取 |
千金之堤,溃于蚁壤 |
拼音 qiān jīn zhī dī,kuì yú yǐ rǎng 注音 ㄑ一ㄢ ㄐ一ㄣ ㄓ ㄉ一,ㄎㄨㄟˋ ㄩˊ 一ˇ ㄖㄤˇ 解释 堤:堤坝;溃:崩溃。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出处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炀帝》:“乃举国家之事,不属之名义自持之清流,而委之以鄙贱干没之宵小,岂非千金之堤,溃于蚁壤哉?”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方面。 感情 千金之堤,溃于蚁壤是中性词。 近义 千金之堤,溃于蚁漏 英语 A little negle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