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渤 |
|
渤解 |
⒈ 即渤澥。 ⒈ 即渤澥。参见“渤澥”。 引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四:“莱州 城北数十里,即 渤解 也。风涛黯淡,一望无际。” |
溟渤 |
|
渤海 |
⒈ 我国的内海,位于辽、冀、鲁、津三省一市间,东至辽东半岛南端,南至山东半岛北岸。我国唐代以靺鞨族为主体所建的政权。 ⒈ 我国的内海,位于 辽、冀、鲁、津 三省一市间,东至 辽东半岛 南端,南至 山东半岛 北岸。 引 《庄子·说剑》:“绕以 渤海,带以 常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上亲禪 高里,祠后土,临 渤海。” 唐 骆宾王 《浮查》诗:“渤海 三千里,泥沙几万重。” ⒉ 我国 唐 代以 靺鞨 族为主体所建的政权。 引 唐 苏鹗 |
渤涌 |
词语解释 渤涌 [ bó yǒng ] ⒈ 见“渤荡”。 引证解释 ⒈ 见“渤荡”。 |
漨渤 |
|
渤海海峡 |
词语解释 ⒈ 中国三大海峡之一。在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岬和山东半岛蓬莱角之间。宽约106千米。庙岛群岛散布其间,把海峡分割为八个水道,以北部的老铁山水道(水深达78米)为主。渤海通往黄海的门户。 |
渤荡 |
⒈ 涨潮。《文选·木华〈海赋〉》:“枝岐潭瀹,渤荡成汜。”一本作“渤涌”。李周翰注:“渤涌,鼓潮也。”一说,为水冲激声。 ⒈ 涨潮。 引 《文选·木华〈海赋〉》:“枝岐潭瀹,渤荡成汜。” 一本作“渤涌”。 李周翰 注:“渤涌,鼓潮也。” 一说,为水冲激声。 清 吴文英 《吴下方言考》卷八:“案渤荡,水衝激声,言因衝激遂成汜也。今 吴 中形衝激应声曰渤荡。” |
渤鞮海 |
⒈ 湖名。 ⒈ 湖名。按,今本《后汉书》作“比鞮海”。 引 《初学记·地部中·海》:“按 北海,大海之别有瀚海。翰海之南,小水名海者,则有 渤鞮海、伊连海、私渠海 ……《后汉》:竇宪 伐 匈奴,至 渤鞮海。” |
瀛渤 |
⒈ 亦作“瀛■”。 ⒉ 渤海。 ⒈ 渤海。 引 南朝 梁 沉约 《却出东西门行》:“清氛掩行梦,忧原盪 瀛渤。” |
滂渤 |
|
渤澥 |
⒈ 即渤海。 ⒈ 即 渤海。参见“渤海”。 引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浮 渤澥,游 孟诸。”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渤澥,海别支也。” 南朝 梁 沉约 《和谢宣城》:“将随 渤澥 去,刷羽汎清源。” 清 曹贞吉 《文殊院观铺海歌》:“鼇身一抹映天黑,鲸波万里连 渤澥。” |
漰渤 |
|
沧渤 |
⒈ 东海和渤海。泛指大海。 ⒈ 东海 和 渤海。泛指大海。 引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余诚冲幼,竟敢将阿姨、阿母残年期望,付诸 沧 渤。” |
渤海琴 |
⒈ 琴名。 ⒈ 琴名。 引 《宋史·乐志六》:“有曰夏笛、鷓鴣,曰胡卢琴、渤海琴,沉滞抑鬱,腔调含糊,失之太浊。” |
渤澥桑田 |
⒈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⒈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参见“沧海桑田”。 引 宋 苏轼 《送乔仝寄贺君》诗之二:“不惊 渤澥 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 |
渤海湾 |
词语解释 渤海湾(渤海灣) [ bó hǎi wān ] ⒈ 渤海三大海湾之一。向西深入陆地,东以滦河口至黄河口连线为界。黄河、海河等注入,海底平缓。水深一般不到20米。沿岸有冰期。海底油气资源丰富。沿海有大盐场。西岸有天津港。 |
蓊渤 |
⒈ 犹蓊勃。 ⒈ 犹蓊勃。 引 唐 张随 《云从龙赋》:“吟空山而奋扬其状,触幽石而蓊渤其色。” |
渤渤 |
⒈ 流水声。 ⒈ 流水声。 引 骆宾基 《暴雨之后》一:“那木船在渤渤的水声中,已经发出船底和河底相磨擦的声音。” |
渤溢 |
⒈ 水满涌流。 ⒈ 水满涌流。 引 唐 元稹 《有酒》诗之八:“鲸归穴兮渤溢,鰲载山兮低昂。” |
雾渤 |
|
牛溲马渤 |
|
渤潏 |
⒈ 水沸涌貌。 ⒈ 水沸涌貌。 引 唐 李白 《万愤词投魏郎中》诗:“海水渤潏,人罹鲸鯢。”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渤潏陵隄防, 东郡 多悲辛。” 宋 范仲淹 《水车赋》:“渤潏腾波,忽若刺山之泉涌;潺湲去浪,渐如澄山之练舒。” ⒈ 沸腾翻涌的样子。 引 宋·晁补之〈五丈渠〉诗:「五丈渠,河水啮堤三里余,悬流下喷水渤潏。」 |
马渤 |
词语解释 马渤 [ mǎ bó ] ⒈ 见“马勃”。 引证解释 ⒈ 见“马勃”。 |
滂渤怫郁 |
词语解释 ⒈ 滂渤:水势怒激的样子;怫:形容忧愁或愤怒;怫郁:郁闷。指波涛激荡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