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虚敌随 |
词语解释 ⒈ 捣虚:利用敌人空虚的地方攻击。攻击敌人空虚的地方,敌人便会跟着我方的行动转。这是一种变袪为主动调动敌人的一种战略。 |
敌不可纵 |
⒈ 对敌人不能放纵。 ⒈ 对敌人不能放纵。 引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魏书·郭祚传》:“古谚有之:敌不可纵。夫以一酌之水,或有不测之渊,如不时灭,恐同原草。” |
审敌 |
⒈ 审察敌情。宋苏洵有《审敌》篇。 ⒈ 审察敌情。 引 清 龙启瑞 《跋<苏明允集>后》:“明允 著几策二篇,首言审敌。” |
敌忾同仇 |
⒈ 指抱着共同的愤,一致对付敌人。 例 十年抗战,共赋无衣,敌忾同仇,卒致胜利,而今却成为追忆了。——郭沫若《洪波曲·南京印象》 英 A common danger causes common action; be unanimous in their hatred against the enemy; ⒉ 亦作“同仇敌忾” ⒈ 后以“敌愾同仇”指抱着无比仇恨和愤怒共同一致地对付敌人。 引 《诗·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愾,而献其功”。 杜预 注:“敌,犹当也;愾,恨怒也”。 《清史稿 |
智均力敌 |
|
大敌 |
⒈ 强大的敌人。 英 formidable enemy; mortal enemy; ⒉ 危害极大,不容存在的人或事。 英 perniciousness; ⒈ 强大的敌人。 引 《左传·宣公十二年》:“不穀不德而贪,以遇大敌,不穀之罪也。” 《晋书·文帝纪》:“战不穷武,而大敌歼溃;旗不再麾,而元憝授首。”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许壮烈》:“然不死大敌,而亡於小丑,未果尽吾之勇。”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五:“大敌当前,他们要联合工农反对敌人;工农觉悟,他们又联合敌人反对工农。” |
克敌制胜 |
⒈ 斗败敌手,夺取胜利。 英 defeat the enemy and win the battle; conquer the enemy; ⒈ 打败敌人,取得胜利。 引 《水浒传》第二十回:“今番克敌制胜,谁人及得先生良法。”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唐肃宗十一》:“以战功论, 李光弼 奋其智勇,克敌制胜之功,视 郭 为多。” 方毅 《读<攻关>》:“多少共产党人,在战争的艰苦环境里,在炮火的间隙,手不释卷,努力学习克敌制胜的各种本领。” ⒈ 战败敌人,赢得胜利。明·无名氏。」 引 《水浒传·第二 |
敌后 |
⒈ 战时敌人的后方。 例 深入敌后。 英 enemy's rear area; ⒈ 作战时敌人的后方。 引 陈毅 《送沉、张诸君赴延安》诗:“故人相见问消息,敌后荆榛仔细看。” 董必武 《忆友》诗:“敌后几经殊死战,四年囚繫未离樊。” ⒈ 敌人的后方。 例 如:「敌后的工作,是十分危险的。」 |
量敌 |
⒈ 估量敌情。 ⒈ 估量敌情。 引 《孟子·公孙丑上》:“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 《东观汉记·光武帝纪》:“量敌校胜,阔达多大节,与 高帝 等。” 明 徐一夔 《<郁离子>序》:“其言详於正己、慎微、修纪、远利、尚诚、量敌、审势、用贤、治民。” |
相敌 |
|
敌意 |
⒈ 敌视的心理。 例 他对此怀有敌意。 英 hostility; enmity; animosity; ⒈ 仇视的心理。 例 如:他的眼神中含有敌意。 ⒈ 怀著仇恨、不友善的态度。 例 如:「他的眼神充满敌意,让人难以接近。」 反 好意 友情 友谊 |
万人之敌 |
|
饵敌 |
⒈ 设置“钓饵”以引诱敌人中计。 英 lure the enemy; ⒈ 诱敌。 引 《逸周书·武称》:“饵敌以分而照其储,以伐辅德,追时之权,武之尚也。”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 《晋书·乞伏国仁载记》:“宜抑威饵敌,羸师以张之,军法所谓怒我而怠寇也。” |
一人敌 |
|
敌寇 |
⒈ 武装入侵的敌人。 英 damned invader; ⒈ 从国外入侵的敌人。 引 陈毅 《寄友》诗序:“一九三七年春,敌寇策动侵 华 日急。” |
权均力敌 |
|
敌视 |
⒈ 当成仇敌看待;仇视。 例 我们的政策并不敌视任何国家。 英 stand against; be hostile to; be antagonistic to; ⒈ 仇视,当做敌人看待。 引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这黑白两门虽然互相敌视,可是也自然的互相尊敬,因为人总是一方面忌恨敌手,一方面又敬畏敌手的。” 巴金 《“友谊的海洋”》:“我认为不理解我,并不是对我的敌视。” ⒈ 以对抗、仇视的态度相对待。 例 如:「他那种敌视的眼神,让周遭的人无法接近他。」 近 敌对 歧视 仇视 反 亲 |
敌赛 |
⒈ 比得上。 ⒈ 比得上。 引 郭沫若 《瓶》诗之十六:“这清香敌赛过百壶春酒,这清香战颤了我的诗喉。” |
敌惠敌怨 |
⒈ 犹言报德报怨。 ⒈ 犹言报德报怨。 《左传·文公六年》:“夷 之蒐, 贾季 戮 臾駢。 引 臾駢 之人欲尽杀 贾氏 以报焉, 臾駢 曰:‘不可,吾闻前志有之曰:敌惠敌怨,不在后嗣,忠之道也。’” 杜预 注:“敌犹对也,若及子孙,则为非对,非对则为迁怒。” 孔颖达 疏:“敌惠谓有惠於彼,不可望彼人之子报;敌怨谓有怨於彼,不可讎彼人之子。” 明 张居正 《答松江兵宪蔡春壹书》:“夫古人敌惠敌怨,不及其子。” |
尽敌 |
⒈ 全歼敌军。 ⒈ 全歼敌军。 引 《国语·周语中》:“夫战,尽敌为上,守和同顺义为上。故制戎以果毅,制朝以序成。” 唐 王维 《为曹将军谢写真表》:“匹夫之勇,虽不顾身,长策无闻,未能尽敌。” |
匹敌 |
⒈ 力量相当;对等;相称。 例 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左传·成公二年》 一个可与世界冠军匹敌的棒球队。 英 be well matched; ⒈ 相比;相当;对等。 引 《左传·成公二年》:“萧同叔子 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 晋君 之母也。” 《三国志·魏志·郭皇后传》:“诸亲戚嫁娶,自当与乡里门户匹敌者,不得因势彊与他人婚也。” 唐 杜甫 《郑典设自施州归》诗:“时虽属丧乱,事贵当匹敌。” 宋 叶适 |
敌伪 |
⒈ 指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汉奸及其政权。 例 敌伪人员。 英 the enemy and the puppet regime(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⒈ 敌方的虚实。 引 《韩非子·内储说下》:“参伍既用於内,观听又行於外,则敌伪得。”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敌伪得’,得知敌之情伪也。” ⒉ 指我国抗 日 战争时期 日本 侵略者和汉奸。亦指 日本 侵略者和汉奸的政权。 引 陈毅 《泗宿道中》诗:“百里吠村犬,穿插敌伪惊。” 陈毅 《长相思·冀鲁豫道中》 |
敌敌畏 |
词语解释 敌敌畏 [ dí dí wèi ] ⒈ 一种有机磷杀虫剂,无色油状液体,挥发性较强,用于防治稻飞虱、菜蚜及蚊蝇等多种害虫。 引证解释 ⒈ 一种有机磷杀虫剂,无色油状液体,挥发性较强,用于防治稻飞虱、菜蚜及蚊蝇等多种害虫。 |
强敌 |
⒈ 引起恐惧、恐怖或忧虑的敌人。 英 formidable enemy; formidable foe; ⒉ 力量强大的敌人。 英 powerful enemy; powerful foe; ⒈ 亦作“彊敌”。 ⒉ 强有力的敌人。 引 《战国策·楚策一》:“郑 魏 者, 楚 之耎国;而 秦,楚 之强敌也。” 《管子·禁藏》:“内无烦扰之政,外无彊敌之患也。” 唐 杜甫 《雨》诗之二:“羣盗下辟山,总戎备强敌。”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吐蕃 在西域要用大兵力抵御东西两个强敌。” ⒊ 指强有力 |
敌占区 |
⒈ 敌人占领的地区。 ⒈ 敌人占领的地区。 引 峻青 《黎明的河边·开头》:“我在接受了领导 潍河 东岸的斗争任务以后,夜间经过敌占区,从 永安 到河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