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讯 |
|
讯牍 |
|
讯详 |
|
霜讯 |
|
讯息 |
⒈ 信息;消息。 ⒈ 信息;消息。 引 茅盾 《报施》二:“对,对,有两年光景没讯息了,他的儿子到处在打听。” 丁玲 《母亲》三:“二伯父是出了家的,四五年没听到讯息了。” ⒈ 音讯消息。 例 如:「我已经好久没有他的讯息了,不知道他现在好不好?」 近 消息 |
音讯 |
⒈ 音信。 ⒈ 音信。 引 郑振铎 《埃娥》五:“她总须设法和他通一个音讯的。” ⒈ 消息。 引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再三叹息,仍旧装束好了,主仆取程前行。此后不闻十一娘音讯,已是十余年。」 近 音尘 音书 音问 ⒉ 指符号刺激,包括音波、手势、文字、图像、动作、语言等含有意义的讯号。 |
隔讯 |
⒈ 隔离审讯。 ⒈ 隔离审讯。 引 明 刘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俱决不待时,志在灭活口,何尝分别隔讯得真情哉。” |
零讯 |
词语解释 零讯 [ líng xùn ] ⒈ 零星的消息。大多用做报刊中专栏的名称。 引证解释 ⒈ 零星的消息。大多用做报刊中专栏的名称。 |
鄙讯 |
⒈ 谓狱吏粗野的审讯。 ⒈ 谓狱吏粗野的审讯。 引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对答鄙讯,縶此幽阻。” 戴明扬 校注:“鄙讯,即指狱吏之讯。” |
拘讯 |
⒈ 逮捕审讯。 ⒈ 逮捕审讯。 引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烟户造报》:“有则报官,亲自拘讯。” 李大钊 《战后之妇人问题》:“这卖淫的女子受女官吏的拘讯,和受男官吏的拘讯,有什么两样的地方?” |
奋讯 |
⒈ 奋迅。 ⒈ 奋迅。 引 《诗·邶风·雄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 汉 郑玄 笺:“喻 宣公 整其衣服而起,奋讯其形貌。” |
传讯 |
⒈ 司法机关、公安机关将与案件有关的人员传告到法庭或公安局询问、审讯。 英 summon for interrogation or trial; ⒈ 命令与案件有关的人到案受讯问。 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本拟请主人专惩恶少,不必妇对质,而问事 谢 某,欲窥妇姿色,恿怂传讯,致妇投环。”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飭提调传讯惩办。” 萧乾 《鱼饵·论坛·阵地》:“先后传讯过三次,都是报馆主笔出的庭。” ⒈ 由法院发出传票,通知当事人 |
讯质 |
|
问讯 |
⒈ 询问或打听。 例 幸可广问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咸来问讯。——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问讯处。 英 inquire; ⒉ 问候。 例 彼此见礼问讯。 英 greet; ⒊ 僧尼跟人应酬时合十招呼。也叫“打问讯” 英 put the palms together (a Buddhist greeting); ⒈ 互相通问请教。 引 汉 刘向 《说苑·谈丛》:“君子不羞学,不羞问。问讯者,知之本,念虑者,知之道也。” ⒉ 打听。 引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
兰讯 |
⒈ 对他人书简的美称。 ⒈ 对他人书简的美称。 引 晋 谢混 《诫族子》诗:“通远怀清悟,采采标兰讯。”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书籍·书柬》:“芳讯、兰讯、寳札、琼音。 《山堂肆考》:皆书简名。” ⒈ 书信的美称。 引 晋·谢混〈戒族子〉诗:「通远怀清悟,采采标兰讯。」 |
良讯 |
⒈ 美好的问候。 ⒉ 犹佳音。 ⒈ 美好的问候。 引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诗:“愧无杂佩赠,良讯代兼金。” 唐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诗:“良讯封鸳綺,餘光借玳簪。” ⒉ 犹佳音。 引 宋 杨万里 《遣骑迎家父稽来信》诗:“皈帆扣 惠山,良讯传 荆 涯。” |
讯道 |
|
通风报讯 |
|
讯号 |
⒈ 通过电磁波发出的信号。 英 signal; ⒈ 为传达某一讯息而作出的特定表示、标志、符号等。 引 谢雪畴 《老虎团的结局》:“黄昏时候,突击部队进入阵地,等待总攻击的讯号。” 李钧龙 《野林古风》:“‘妈,我洗澡去啰!’她故意大声地对屋内的母亲喊道,其实是给潜伏在芭蕉林里的人发讯号:‘我来了!’” ⒉ 通过电磁波发出的信号。 ⒈ 一种用来指示或联络的讯息或信号。 例 如:「我们以火光为讯号,彼此互相支援。」 |
责讯 |
|
讯鼎 |
|
风讯 |
⒈ 指风来的时间和方向。 ⒈ 指风来的时间和方向。 引 宋 苏轼 《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之一:“而 轩 乃答云:‘风讯不顺飘过。’乃是与 闽中 狡商巧説词理,许令过界。”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 自实 ﹞载了一家,上了海船,看了风讯开去。” |
侦讯 |
|
临讯 |
⒈ 谓亲临审讯。 ⒈ 谓亲临审讯。 引 《梁书·武帝纪中》:“深惧怀寃就鞫,匪惟一方。可申敕诸州,月一临讯,博询择善,务在确实。” |
讯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