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优校网! 收藏本页 手机访问
今天是:

惩的组词

惩字的常见组词有:奬惩、旌善惩恶、重惩、责惩、诛惩、膺惩、严惩不贷、议惩、示惩、小惩大诫、受惩罚、誓惩、痛惩、劝惩、劝善惩恶、科惩、进善惩恶、进善惩奸、枷惩、戒惩、创惩、惩羹吹虀、惩羹吹韲、惩羹、惩革、惩改、惩忿窒欲、惩忿、惩恶劝善、惩恶、惩创、惩贬、惩毖、惩艾、惩办、惩窒、惩责、惩御、惩膺、惩刈、惩乂、惩一警百、惩一儆众、惩一戒百、惩一儆百、惩示、惩劝、惩前毖后、惩惧、惩难、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惩字相关信息

  • 拼音chéng
  • 部首
  • 总笔画12画
  • 统一码60E9
  • 五笔TGHN
  • 仓颉HMP
  • 郑码OIIW
  • 四角21331

惩chéngㄔㄥˊ 戒止:~前毖后。 处罚,警戒:严~。~罚。~办。~戒。~治

含惩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哀矜惩创 词语解释 ⒈ 哀、矜:怜悯;创:惩罚。爱怜而又责罚。
惩沮 ⒈ 为阻止恶行而责罚之。 ⒈ 为阻止恶行而责罚之。 引 《新唐书·柳浑传》:“左丞 田季羔 从子 伯彊 请卖私第募兵助讨 吐蕃,浑 曰:‘……讨贼自有国计,岂容不肖子毁门构,徼一时倖,损风教哉!请薄责以示惩沮!’” 《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四年》:“至於告老之人,虽已谢事,亦宜少示惩沮。”
惩难 ⒈ 犹靖难。 ⒉ 以过去的患难为鉴戒。 ⒈ 犹靖难。 引 《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其在 周成,管 蔡 不靖,惩难念功,乃使 邵康公 锡 齐太公 履……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李周翰 注:“惩,息也。言息 管叔 之难, 太公 之功也。” ⒉ 以过去的患难为鉴戒。 引 《文选·嵇康<幽愤>诗》:“惩难思復,心为内疚。” 刘良 注:“见此患难方欲惩诫而反復心内病之。”
惩示 ⒈ 警告。 ⒈ 警告。 引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以肉刑代其死,则亦足以惩示凶人。”
不惩 ⒈ 不制止。不戒惧;不警戒。 ⒈ 不制止。 引 《诗·小雅·节南山》:“不惩其心,覆怨其正。” 毛 传:“女不惩止女之邪心而反怨憎其正。” ⒉ 不戒惧;不警戒。 引 《楚辞·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 秦 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朱熹 集注:“惩,创艾也。虽死而心不悔也。” 《韩非子·难二》:“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於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盖讥 汲黯 之白首於主爵,而不惩 张汤 牛车之
惩刈 词语解释 惩刈 [ chéng yì ] ⒈ 见“惩艾”。 引证解释 ⒈ 见“惩艾”。
议惩
惩贬 ⒈ 给予降职处分。 ⒈ 给予降职处分。 引 《新唐书·卢怀慎传》:“窃见内外官有賕餉狼藉,劓剥蒸人,虽坐流黜,俄而迁復,还为牧宰,任以 江、淮、岭 、磧,粗示惩贬,内怀自弃,徇货掊貲,讫无悛心。”
惩膺 ⒈ 惩罚;讨伐。语出《诗·鲁颂·閟宫》:“戎狄是膺,荆舒是惩。”马瑞辰通释:“膺,击也。” ⒈ 惩罚;讨伐。 引 语出《诗·鲁颂·閟宫》:“戎狄 是膺, 荆 舒 是惩。” 马瑞辰 通释:“膺,击也。” 李大钊 《战后之妇人问题》:“他说,惩膺 德国 的横暴,他也认为必要,但不赞成战争。”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三幕:“魏侯 常常纠合 关 东诸侯,欲与敝国为难,敝国君长将要加以惩膺。”
惩劝 ⒈ 见“惩恶劝善”。 ⒈ 见“惩恶劝善”。 ⒈ 对邪恶惩戒,以劝勉人为善。参见「惩恶劝善」条。 引 《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信赏罚以验惩劝,纠游戏以杜奸邪。」 ⒉ 赏罚。 引 《晋书·卷七〇·应詹传》:「惩劝必行,故历世长久。」 《旧唐书·卷七八·于志宁传》:「著惩劝于简牍,垂褒贬于人伦。」
惩革 ⒈ 谓鉴于前失而有所改变。 ⒈ 谓鉴于前失而有所改变。 引 《后汉书·西域传序》:“车师 后王復反攻屯营。虽有降首,曾莫惩革,自此浸以疏慢矣。” 唐 刘知几 《史通·曲笔》:“隐侯 《宋书》多妄, 萧武 知而勿尤……故令史臣得爱憎由己,高下在心,进不惮於公宪,退无媿於私室,欲求实録,不亦难乎?呜呼,此亦有国家者所宜惩革也!”
惩惧 ⒈ 恐惧。 ⒈ 恐惧。 引 《文选·班固<西都赋>》:“既惩惧於登望,降周流以徬徨。” 李善 注引《广雅》:“惩,恐也。” 唐 韩愈 《举韩泰自代状》:“自领 漳州,悉心为治,官吏惩惧,不敢为非。”
惩恶劝善 ⒈ 惩罚邪恶,劝勉向善。语本《左传·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⒈ 亦省作“惩劝”。 引 语本《左传·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春秋》之义也,以惩恶劝善为先。” 宋 龚鼎臣 《东原录》:“《诗》者或逸乐而兴,或悲哀而作,内经夫妇,外正君臣,虽孤愤必申,虽舆言必达,惩恶劝善之理於是乎明
惩办 ⒈ 惩罚治罪。 例 严加惩办。 英 punish; ⒈ 惩罚;处分。 引 《清会典事例·刑部·仓库》:“至积年光棍在仓滋事,照打搅仓场本例惩办。” 《花月痕》第四七回:“如有携带,一经察出,货半没官,半奬查验之员,人即照例惩办。” 张天翼 《反攻·脊背与奶子》:“长太爷 只是想要惩办 任三嫂 的不识抬举,可不愿 任三 把她赶出去。” ⒈ 惩戒、处罚。 引 《花月痕·第四七回》:「教堂准立倭馆以内,不准另建别处,有犯者,照例惩办。」 例 如:
严惩 ⒈ 严格或从严惩处。 英 punish the utmose severity; deel with inexorably; ⒈ 严加惩处。参见“严惩不贷”。 例 如:依法严惩犯罪分子。 ⒈ 严厉惩罚。 引 《清会典事例·卷八三五·刑部·刑律捕亡稽留囚徒》:「请旨严惩一折。」 反 宽大 宽待 宽贷 宽恕 宽饶 宽容 宽宥
惩儆 词语解释 惩儆 [ chéng jǐng ] ⒈ 见“惩警”。 引证解释 ⒈ 见“惩警”。
惩毖 ⒈ 见“惩前毖后”。 ⒈ 见“惩前毖后”。 ⒈ 以从前的过失为教训,戒慎不再犯错。参见「惩前毖后」条。 引 《明史·卷二三三·姜应麟传》:「陈天下五大弊:曰加派病民,曰邮传过削,曰搜剔愈精,头绪愈乱,曰惩毖愈甚,颓废愈多,曰督责愈急,蒙蔽愈深。」
除邪惩恶 词语解释 ⒈ 惩:处罚。清除邪气,惩办坏人。
痛惩
惩改 ⒈ 犹惩革。 ⒈ 犹惩革。 引 《后汉书·桓帝纪》:“选举乖错,害及元元。顷虽颇绳正,犹未惩改。”
惩艾 ⒈ 亦作“惩乂”。亦作“惩刈”。亦作“惩?”。 ⒉ 惩治。 ⒊ 戒惧。 ⒋ 谓吸取过去教训,以前失为戒。 ⒈ 亦作“惩乂”。亦作“惩刈”。 ⒉ 惩治。 引 《东观汉记·明帝纪》:“陛下至明,惩艾酷吏,视人如赤子。” 《新唐书·裴矩传》:“太宗 即位,疾贪吏,欲痛惩乂之。”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是时 两广 总督 百公龄,治尚威猛,惩刈奸宄。” ⒊ 戒惧。 引 《史记·乐书》:“成王 作颂,推己惩艾,悲彼家难,可不谓
诛惩
惩一警百 ⒈ 惩罚一个人,警告成百人。 英 punish one as a warning to a hundred; ⒈ 亦作“惩一戒百”、“惩一儆百”。 引 语本《汉书·尹翁归传》:“翁归 治 东海 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明史·黄道周传》:“陛下欲剔弊防奸,惩一警百,诸臣用之以借题修隙,敛怨市权。” 明 沉采 《千金记·仰役》:“故依法律明惟问,惩一戒百难容忍。”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许彭寿 纠劾各节,朕早有
惩处 ⒈ 惩办。 例 遭受禁闭惩处的学员。 英 discipline; penalize; ⒈ 处罚;惩罚。 引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访风俗》:“果有实跡,须待其更犯,小则惩处,大则申详。” 峻青 《海啸》第三章:“因此我决定,把他送交镇政府,和 申天锡 一起审理清楚,依法惩处。” ⒈ 处罚。 引 《福惠全书·卷一·筮仕部·访风俗》:「果有实迹,须待其更犯,小则惩处,大则申详。」 例 如:「依法惩处」。 反 嘉奖
创惩 ⒈ 惩戒;惩处。 ⒈ 惩戒;惩处。 引 宋 叶适 《除工部侍郎谢表》:“拔臣寡特之中,冀销迎附;察臣忧患之后,多自创惩。” 《明史·何遵传》:“请加黜罚,以示创惩。”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傅厚庵》:“二公受瘴相继死,继之者为 明 参政 亮,復以 湖北 教匪故,匆匆北归,未及创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