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贷 |
|
末贷 |
⒈ 从轻发落。 ⒈ 从轻发落。 引 《新唐书·哥舒翰传》:“翰 叩头从帝,且泣。帝寤,为末贷其罪, 忠嗣 不及诛。” |
贷恤 |
⒈ 赈施抚恤。 ⒈ 赈施抚恤。 引 《宋书·孝武帝纪》:“东诸郡大旱,壬寅,遣使开仓贷卹,听受杂物当租。” |
贷方 |
⒈ 一个账户的右方,即付方,与借方相对。 英 credit; credit side; ⒈ 簿记帐户的右方所记支出项的栏目。与“借方”对称。 引 海默 《从城里来的姑娘》:“你说这笔款到底该记在贷方,还是记在借方的账上呢?” ⒈ 簿记上指与借方相对的一方,包括负债、资本、收入三项。 反 借方 ⒉ 甲方借金钱物品给乙方,则甲方称为「贷方」。 |
赈贫贷乏 |
|
信贷资金 |
|
出贷 |
⒈ 出借。 ⒈ 出借。 引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其于民也,上之请爵禄行诸大臣,下之私大斗斛区釜以出贷,小斗斛区釜以收之。”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於是 田常 復脩 釐子 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 《新华月报》1952年第3期:“各地区应大量生产水车并及时出贷。” |
贷本 |
⒈ 借贷本钱。 ⒈ 借贷本钱。 引 宋 李觏 《国用》十一:“物揭而书,使知其价,而况赊物以备礼,贷本以治生,皆所以紓贫窶而钳并兼养民之政,不亦善乎!” |
恩贷 |
⒈ 施恩宽宥。多用于帝王。 ⒈ 施恩宽宥。多用于帝王。 引 《汉书·王訢传》:“今復斩一 訢,不足以增威,不如时有所宽,以明恩贷,令尽死力。” 宋 苏舜钦 《感兴》诗之三:“明朝黄纸出,大赦遍中外……翻令凶恶囚,累累受恩贷。”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礼部三失印》:“其初皆蒙恩贷,最后下狱,而印偶获,则部吏所盗也,上始宥之。” |
放贷 |
词语解释 放贷 [ fàng dài ] ⒈ 发放贷款。 英 make loans; |
乞贷 |
|
贷商 |
⒈ 谓向商人借贷。 ⒈ 谓向商人借贷。 引 《新唐书·陆贽传》:“请神策军及将家子占而东者追还之,凡京师税间架、榷酒、抽贯、贷商、点召之令,一切停之。” |
贷施 |
⒈ 施舍。 ⒈ 施舍。 引 《韩非子·八说》:“不能具美食而劝饿人饭,不为能活饿者也;不能辟草生粟而劝贷施赏赐,不能为富民者也。” |
银团贷款 |
|
责无旁贷 |
|
宽贷 |
⒈ 宽恕;饶恕。 英 pardon; forgive; excuse; ⒈ 宽恕;赦免。 引 《后汉书·顺帝纪》:“惟 阎显、江京 近亲,当伏辜诛,其餘务崇宽贷。” 唐 柳宗元 《寄京兆许孟客书》:“今其党与,幸获宽贷,各得善地,无分毫事。” 明 屠隆 《綵毫记·预识汾阳》:“西征之役,实是抱病不前,元非临阵退缩,部下三百人匍匐保救,见在门首,望乞元帅宽贷。” 冯雪峰 《雪峰寓言·鸟和石匠》:“何况现在的法律,对于破坏分子是决不能宽贷的呵。” ⒈ 宽容饶恕。 |
赦贷 |
|
质贷 |
|
赍贷 |
|
借贷记帐法 |
词语解释 ⒈ 会计工作中,用“借”、“贷”作为记帐符号来表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等的增减变动的一种复式记帐方法。依据“资产=权益(或=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任何一笔经济业务发生时,都按“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帐规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帐户的借方和贷方分别以相等的金额予以登记。 |
贷放 |
⒈ 金融机构把钱借给客户。 ⒈ 金融机构把钱借给客户。 引 《新华文摘》1990年第11期:“回笼的货币再贷放出去,可能造成积压转库。” |
成贷 |
⒈ 谓施恩成全。 ⒈ 谓施恩成全。 引 南朝 宋 谢灵运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殊方感成贷,微物豫采甄。” |
放高利贷 |
词语解释 放高利贷 [ fàng gāo lì dài ] ⒈ 以获取高利息为目的而借钱给别人。 英 loan-sharking; practise usury; |
贷减 |
⒈ 宽宥减罪。 ⒈ 宽宥减罪。 引 《新唐书·王世充传》:“世充 观 隋 政方乱,而 江 左浮剽易动,乃阴结豪桀,有繫狱者,皆橈法贷减,以树私恩。” |
僦贷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