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珥 |
⒈ 金镶的珠玉耳饰。 ⒈ 金镶的珠玉耳饰。 引 《晋书·礼志中》:“﹝ 魏帝 ﹞豫自制送终衣服四篋,题识其上,春秋冬夏,日有不讳,随时以歛,金珥珠玉铜铁之物,一不得送。” 南朝 陈 张见正 《采桑》诗:“迎风金珥落,向日玉釵明。” 隋 江总 《南越木槿赋》:“赵 女垂金珥, 燕 姬插寳珈。” |
青珥 |
|
祈珥 |
|
晖珥 |
|
栉珥 |
|
解珥 |
⒈ 脱去耳饰。古代妇女请罪的表示。 ⒈ 脱去耳饰。古代妇女请罪的表示。 引 南朝 梁 王僧儒 《礼佛唱导发愿文》:“虽异 姜后 解珥,请罪於 周王 ;不待 樊姬 捨肉,有激於 荆后。” |
晕珥 |
|
耳珥 |
⒈ 指耳饰。 ⒈ 指耳饰。 引 冰心 《寄小读者》五:“都女儿二十上下年纪……头上手上戴满了簪子、耳珥、戒指、镯子之类,说话时善能作态。” |
珥彤 |
⒈ 犹珥笔。彤,赤管笔。 ⒈ 犹珥笔。彤,赤管笔。参见“珥笔”。 引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絜壶宣夜,辩气朔於灵臺;书笏珥彤,纪言事於仙室。” 刘良 注:“珥,执也;彤,赤管笔也,皆史臣所以书记君言也。” 宋 钱惟演 《上巳玉津园赐宴》诗:“珥彤寻竹籞,倾盖集芝廛。” 借指史官之职。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顷读公集《雨中过庐山》云:小臣殿陛司珥彤,濒行天语出九重。” |
冠珥 |
⒈ 即日珥。为突出在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日全食时,用肉眼可以看见,其色火红。 ⒉ 指首饰与耳饰。 ⒈ 即日珥。为突出在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日全食时,用肉眼可以看见,其色火红。 引 《周礼·春官·眡祲》“四曰监” 汉 郑玄 注:“监,冠珥也。” 贾公彦 疏:“谓有赤云气在日旁如冠耳。珥,即耳也。今人犹谓之日珥。” 《晋书·天文志中》:“冠珥背璚,重迭次序,在于日旁也。” 《新五代史·司天考二》:“五代 之际,日有冠 |
遗簪堕珥 |
|
脱簪珥 |
|
象珥 |
|
脱珥 |
|
瑜珥 |
|
蝉珥 |
⒈ 古代侍从官的冠饰。蝉,蝉文。珥,珥珰。后借指高官。 ⒈ 古代侍从官的冠饰。蝉,蝉文。珥,珥璫。后借指高官。 引 《北齐书·赵郡王叡传》:“须拔(叡 小名)进居蝉珥之荣,退当委要之职。” 《南史·朱异传》:“后除中书郎,时秋日,始拜,有飞蝉正集 异 武冠上,时咸谓蝉珥之兆。” ⒈ 古代侍臣帽上的装饰。引申为禁近之臣的代称。 引 《北齐书·卷一三·赵郡王琛传》:「陛下垂心庶政,优贤礼物,须拔进居蝉珥之荣,退当委要之职。 |
钗珥 |
|
抱珥 |
⒈ 太阳两旁半环形的光圈。 ⒈ 太阳两旁半环形的光圈。参见“抱戴”。 引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天文·中宫宿》:“阴阳交合,盛为雷,激为电……立为虹蜺,离为背矞,分为抱珥。此十四变皆轩辕主之。” |
珥金拖紫 |
|
珥环 |
⒈ 耳环。 ⒈ 耳环。 引 《宋史·舆服志五》:“凡命妇许以金为首饰,及为小儿鈐鋜、釵篸、釧缠、珥环之属。” |
珥珰 |
⒈ 谓缀以珠玉之耳饰。 ⒈ 谓缀以珠玉之耳饰。 引 《新唐书·南蛮传下·骠》:“冠金冠,左右珥璫,条贯花鬘,珥双簪,散以毳。” ⒈ 古代士庶女子戴于耳上的饰物。须穿耳孔悬挂。 引 《新唐书·卷二二二·南蛮传下·骠传》:「冠金冠,左右珥珰,绦贯花鬘,珥双簪,散以毳。」 |
珥貂 |
⒈ 插戴貂尾。汉代侍中、中常侍于冠上插貂尾为饰。后借指皇帝之近臣。 ⒉ 指贵官显宦。 ⒈ 插戴貂尾。 汉 代侍中、中常侍于冠上插貂尾为饰。后借指皇帝之近臣。 引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戴蝉珥貂,朱衣皓带。入侍帷幄,出拥华盖。” 《梁书·朱异传》:“歷官自员外、常侍至侍中,四官皆珥貂。” 唐 白居易 《孔戣可右散骑常侍制》:“可使珥貂,立吾左右。从容侍从,以备顾问。” 明 王洪 《奉和胡学士光大侍从游万岁山诗韵》之五 |
两珥 |
⒈ 指日、月两旁的光晕。古代认为是灾变的征兆。 ⒈ 指日、月两旁的光晕。古代认为是灾变的征兆。 引 《宋书·五行志五》:“晋愍帝 建武 元年正月庚子,白虹弥天,三日并照,日有重晕,左右两珥。” 《隋书·天文志下》:“月晕有两珥,白虹贯之,天下大战。” 《宋史·钦宗纪》:“﹝ 靖康 元年二月﹞丁未,日有两珥。” |
遗珥坠簪 |
|
簪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