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鲜 |
⒈ 贩卖鱼虾之类。 ⒈ 贩卖鱼虾之类。 引 元 薛兰英 薛惠英 《苏台竹枝词》之六:“早起腥风满城市,郎从海口贩鲜回。” 清 朱彝尊 《探春慢·河豚》词:“晓日孤帆,腥风一翦,贩鲜江市船小。” |
调贩 |
词语解释 调贩 [ diào fàn ] ⒈ 惹,挑逗。 引证解释 ⒈ 惹,挑逗。 |
膏唇贩舌 |
⒈ 犹言膏唇拭舌。贩舌,谓卖弄口舌。 ⒈ 犹言膏唇拭舌。贩舌,谓卖弄口舌。参见“膏脣拭舌”。 引 南朝 陈 徐陵 《与杨仆射书》:“其外膏脣贩舌,分路扬鑣,无罪无辜,如兄如弟。” 清 黄宗羲 《与李杲堂陈介眉书》:“弟焉得膏脣贩舌,媚死及生,周旋其刻薄之心乎?” |
贩粜 |
⒈ 贩卖粮食。 ⒈ 贩卖粮食。 引 《宋史·食货志上六》:“﹝ 景定 ﹞二年,以都城全仰 浙西 米斛,诱人入京贩糶,赏格比 乾道 七年加优。” |
桡贩子 |
|
估贩 |
⒈ 经商,贩卖。 ⒈ 经商,贩卖。 引 《百喻经·医治脊偻喻》:“治生估贩,作诸非法,其事虽成,利不补害。” |
匹夫贩妇 |
|
屠贩 |
|
贩水客人 |
⒈ 指贩卖妇女的人贩子。 ⒈ 指贩卖妇女的人贩子。 引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若是这妇女无根蒂的,他等有贩水客人到,肯出一主大钱,就卖了去为娼,已非一日。” |
居贩 |
⒈ 居积贩卖。 ⒈ 居积贩卖。 引 唐 柳宗元 《答问》:“食人之食,衣人之衣,用人之货,无耕织居贩。” |
输贩 |
|
贩贴 |
⒈ 谓出卖劳力,依附于人。 ⒈ 谓出卖劳力,依附于人。 引 《南史·孝义传上·公孙僧远》:“弟亡,贫无以葬,身自贩贴与隣里,供敛送终之费,躬负土,手种松柏。” |
贩国 |
⒈ 卖国。 ⒈ 卖国。 引 清 吴应箕 《述怀》诗之四:“嗣宗 躬放达,而暱 司马 侧……辞婚善全宗,至慎巧贩国。” |
毒贩 |
词语解释 ⒈ 贩卖毒品的人。 |
枭贩 |
|
贩易 |
⒈ 贩卖;交易。 ⒈ 贩卖;交易。 引 《新唐书·食货志五》:“每司九人,补於吏部,所主纔五万钱以下,市肆贩易,月纳息钱四千,岁满受官。” 《宋史·食货志下八》:“凡海舶欲至 福建 、两 浙 贩易者, 广南 舶司给防船兵仗,如诣诸国法。”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其 甘肃省 嘉峪关 设监督一员,专司内地往 準回 贩易之税。” |
佣贩 |
|
二道贩子 |
⒈ 利用政府限价和市场价格之差,非法地买进卖出商品以获利的商贩。 英 two-way merchants; ⒈ 从贩货者手中买下货物后再转手出卖的人。 |
贩买 |
⒈ 购买,买进。 ⒈ 购买,买进。 引 《老残游记》第七回:“许多书都是本店里自雕板,不用到外路去贩买的。”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唐竹庄》:“因家事中落,为人贩买人葠,往返 瀋阳 者凡数次。” |
小商贩 |
|
盗贩 |
⒈ 非法贩卖。 ⒉ 指非法贩卖之人或非法贩卖之事。 ⒈ 非法贩卖。 引 《新唐书·食货志四》:“两池 盐盗贩者迹其居处,保、社按罪。” 宋 楼钥 《少师观文殿大学士王公行状》:“县之推吏当行重禄,盗贩榷货配隶加详。” 《元史·兵志一》:“省院官议,收到私走间道、盗贩马匹、曾过南界人三千八百四户,悉令充军。” ⒉ 指非法贩卖之人或非法贩卖之事。 引 《新五代史·吴越世家论》:“盖其兴也,非有功德渐积之勤,而黥髠盗贩,倔起於王 |
贩夫 |
⒈ 小商贩。 例 贩夫走卒。 英 peddler; ⒈ 犹贩子。 引 《周礼·地官·司市》:“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郑玄 注:“贩夫贩妇,朝资夕卖。” 宋 孙升 《孙公谈圃》卷下:“丁崖州 多智数,在海外有一贩夫,輒与数百緡,任其货易。” 阿英 《关于北京<燕九竹枝词>》:“上至王公贵戚,下至舆隶贩夫,无不毕集。” |
摊贩 |
⒈ 摆摊做买卖的小贩。 英 stall-keeper and pedlar; street pedlar; ⒈ 摆摊的小商贩。 引 茅盾 《林家铺子》五:“关帝庙前那空场上,照例来了跑江湖新年生意的摊贩和变把戏的杂耍。” 阿英 《胡沙随笔·土山湾黑市》:“直入 土山湾 一路,摊贩林立,贸易极盛。” ⒈ 摆摊子的小贩。 例 如:「士林夜市的摊贩愈来愈多,使得行人寸步难行。」 |
南贩北贾 |
|
裨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