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化 |
⒈ 宏大的教化。古时歌颂帝王的套语。 ⒈ 宏大的教化。古时歌颂帝王的套语。 引 汉 班固 《东都赋》:“洪化惟神,永观厥成。” 三国 魏 曹植 《庆文帝受禅章》:“良辰即作,以临天下,洪化宣流,洋溢宇内。” 明 张居正 《贺瑞雪表》之四:“洪化难名,腊瑞应九重之祷;太平有象,元灵呈六出之奇。” ⒈ 德化普及。 引 《文选·班固·东都赋·辟雍诗》:「洪化惟神,永观厥成。」 |
洪轨 |
⒈ 大法,根本规范。 ⒈ 大法,根本规范。 引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兹洪轨仪鉴于三代之典,王允廸厥德功业有尚。”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永观前猷,聿遵洪轨。” ⒈ 大法,根本规范。 引 南朝梁·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永观前猷,聿遵洪轨。」 |
洪业 |
⒈ 大业。古时多指帝王之业。 ⒈ 大业。古时多指帝王之业。 引 汉武帝 《贤良诏》:“猗歟伟歟!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 尧 舜,下配三王!” 《新唐书·刘蕡传》:“伏惟陛下深軫亡 汉 之忧,以杜其渐,则祖宗之洪业可绍,三五之遐轨可追矣。”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不独兴嘆于往古,以中原復中原,规恢洪业,信自有时。” ⒈ 大业。也作「鸿业」。 引 《文选·汉武帝·贤良诏》:「猗欤伟欤!何行而可以彰先帝之洪业休德 |
洪造 |
⒈ 犹洪恩。 ⒈ 犹洪恩。 引 唐 常衮 《谢赐鹿状》:“上戴洪造,内愧素餐。” 宋 范仲淹 《陈乞颍亳一郡状》:“仰祈洪造之私,惟誓丹衷之报。” |
洪积扇 |
词语解释 ⒈ 暂时性流水在山地沟谷出口处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中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山麓。 |
分洪 |
⒈ 使上游洪水分流引入其它河流,以保护下游两岸免受洪涝灾害。 英 flood diversion; mitigate the flood; ⒈ 河水分流。 引 元 柳贯 《登徐州城上黄楼北望河流作》诗:“土色从黄宜制胜,河声触险听分洪。” ⒉ 在河流的上游适当地点,建造分洪闸、分洪道等,使洪水期间一部分洪水流入其他河流、湖泊或分洪区,以保证下游的安全。这种引水措施谓之分洪。 引 丁玲 《记游桃花坪》:“原来他曾参加过 荆江 分洪的工程,他在那里当中队指导员,当过两次劳 |
洪杀 |
⒈ 犹增减。 ⒈ 犹增减。 引 《文选·马融<长笛赋>》:“洪杀衰序,希数必当。” 李善 注:“杀,减也。” 吕向 注:“洪,犹增也。” 晋 陆机 《漏刻赋》:“拟洪杀於编钟,顺卑高而为级。”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洪杀殊等,高卑异级。” |
洪毅 |
⒈ 谓意志远大,刚强果断。 ⒈ 谓意志远大,刚强果断。 引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度辽将军安定皇甫规》:“去病 外戚末属,一切武夫,尚能抗节洪毅;而 规 世家纯儒,何独负哉?” 宋 谢采伯 《密斋笔记》卷一:“国初人物,洪毅沉鷙为有餘,浮华缘饰为不足,便立得功业,与中叶人物不同。” |
洪泛区 |
词语解释 洪泛区 [ hóng fàn qū ] ⒈ 经过洪水泛滥的地区。 英 flooded area; |
洪炉点雪 |
⒈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立即融化。比喻领悟、接受迅速,思想改变快。 ⒈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立即融化。比喻领悟、接受迅速,思想改变快。 引 《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他原是 明悟 禪师转世,根气不同,所以出儒入墨,如洪炉点雪。” |
洪溶 |
⒈ 水大貌。 ⒈ 水大貌。 引 唐 元结 《引极三首·怀潜君》:“海浩淼兮汩洪溶,流藴藴兮涛汹汹。” |
洪泉 |
⒈ 大的渊泉。 ⒈ 大的渊泉。 引 《楚辞·天问》:“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晋 王嘉 《拾遗记·虞舜》:“以爪画地,则洪泉涌流。” 唐 崔融 《嵩山启母庙碑》:“昔在 嬀帝,洪泉未塞,昏垫下人,汎滥中国。” |
洪颐 |
⒈ 古代旌旗名。 ⒈ 古代旌旗名。 引 《文选·扬雄<甘泉赋>》:“举洪颐,树灵旗。” 李善 注引 服虔 曰:“洪颐,旌名也。” |
洪醉 |
⒈ 大醉。 ⒈ 大醉。 引 《南史·后妃传下·元帝徐妃》:“妃性嗜酒,多洪醉,帝还房,必吐衣中。”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他们﹞好像洪醉以后,全然没有理智地相扑,相打,狂咬,狂笑,狂喊!” |
麦克马洪线 |
词语解释 ⒈ 英帝国主义在中印边界东段制造的“边界线”。1914年3月在由“中英藏”代表参加的西拉姆会议上,英国代表麦克马洪提出要中国政府承认西藏有完全的自治权、中国军队不得进驻西藏等,当即被中国中央政府代表拒绝。会外,麦克马洪与西藏地方当局代表背着中国政府代表以秘密换文的方式,画出一条“麦克马洪线”,把属于中国的9万平方千米地区划给当时英国管辖下的印度。历届中国政府都没有承认这条“边界线”。 |
洪猷 |
⒈ 宏大的计划。 ⒈ 宏大的计划。 引 《北齐书·文宣帝纪》:“王有安日下之大勋,加以表光明之盛德,宣赞洪猷,以左右朕言。” |
洪都 |
⒈ 江西省南昌市的别称。隋、唐、宋时南昌为洪州治所,唐初曾在此设都督府,因以得名。 ⒈ 江西省 南昌市 的别称。 隋、唐、宋 时 南昌 为 洪州 治所, 唐 初曾在此设都督府,因以得名。 引 唐 王勃 《滕王阁序》:“南昌 故郡, 洪都 新府。” 《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洪都 风景最繁华,彷彿参差十万家。” 郭沫若 《访南昌》诗:“洪都 三十八年前,革命风雷震九天。” |
洪儒 |
⒈ 大儒。学问渊博的读书人。 ⒈ 大儒。学门渊博的读书人。 引 《南史·臧焘传》:“于时 虞喜、范宣 并以洪儒硕学,咸谓四府君神主无缘永存於百世。” 宋 无名氏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全火及第》:“进士 张詡,临淮郡 洪儒也。” |
洪德 |
⒈ 大德。 ⒈ 大德。 引 汉 张衡 《西京赋》:“皇恩溥,洪德施。” |
洪乔 |
⒈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后因称不可信托的寄信人为“洪乔”。 ⒈ 后因称不可信托的寄信人为“洪乔”。 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 作 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 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 唐 陆龟蒙 《逆友湖上》诗 |
洪家 |
词语解释 洪家 [ hóng jiā ] ⒈ 洪门的别称。详“洪帮”。 引证解释 ⒈ 洪门的别称。详“洪帮”。 |
洪熙 |
词语解释 ⒈ 明仁宗(朱高炽)年号(公元1425)。 |
洪名 |
⒈ 巨大的名声。 ⒈ 巨大的名声。 引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惟 齐 继五帝洪名,纽三王絶业。” 宋 曾巩 《回人贺授史馆修撰状》:“惟纍朝之盛典,垂列圣之洪名。” |
洪胤 |
⒈ 王侯贵族的后代。 ⒈ 王侯贵族的后代。 引 晋 成公绥 《正旦大会行礼歌》:“肇建帝业,开国 有晋,载德奕世,垂庆洪胤。”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盖乘风之淑类,实先景之洪胤。” 唐 李白 《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我邦伯 韦公,大彭 之洪胤, 扶阳 之贵族。” |
洪音 |
⒈ 音韵学术语。发音时口腔共鸣空隙较大的音。宋元等韵学家分韵母为开口、合口两类,每类又分一、二、三、四四等,一、二等都没有介音,发音时口腔共鸣空隙较大,故称洪音。自明清等韵学家改开、合各四等为开、齐、合、撮四呼以后,也有人称开口呼为开口洪音,齐齿呼为开口细音,合口呼为合口洪音,撮口呼为合口细音。 ⒈ 音韵学术语。发音时口腔共鸣空隙较大的音。 宋 元 等韵学家分韵母为开口、合口两类,每类又分一、二、三、四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