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 |
⒈ 兴旺昌盛。 例 先汉所以兴隆。——诸葛亮《出师表》 英 prosperous; brisk; flourishing; thriving; ⒈ 兴旺隆盛。 引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 先汉 所以兴隆也。” 唐 胡曾 《咏史诗·沛宫》:“汉高 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此人外亲内疎,挟诈而取 益州,遂併 汉中,有霸业兴隆之志。”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七章:“这个茶馆虽不起眼儿,买卖倒挺兴隆。” ⒈ 昌盛。 引 《文选·诸葛 |
隆替 |
⒈ 盛衰;兴衰。 例 人之升降,与政隆替。——潘岳《西征赋》 国运隆替。 英 rise and fall of power; ⒈ 盛衰;兴废。 引 晋 潘岳 《西征赋》:“人之升降,与政隆替,杖信则莫不用情,无欲则赏之不窃。” 《宋书·武帝纪中》:“故大道之行,选贤与能,隆替无常期,禪代非一族。” 《旧唐书·穆宗纪论》:“臣观五运之推迁,百王之隆替,亦无常治,亦无常乱,在人而已,匪降自天。”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彼一国一族之隆替,与之连封接壤 |
隆仁 |
⒈ 指深厚的仁爱之心。 ⒈ 指深厚的仁爱之心。 引 《荀子·修身》:“君子贫穷而志广,隆仁也;富贵而体恭,杀埶也。” 杨倞 注:“仁爱之心厚,故所思者广。” |
菀枯隆杀 |
|
隆迪人 |
词语解释 ⒈ 也称“巴隆迪人”。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坦桑尼亚等国的民族。约693万人(1983年)。讲隆迪语。部分信基督教新教,部分保持祖先崇拜。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 |
隆穹 |
⒈ 高耸入云貌。 ⒉ 大牛车,丧车。 ⒈ 高耸入云貌。 ⒉ 大牛车,丧车。 引 《汉书·季布传》“衣褐,置广柳车中”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广柳,大隆穹也。” 按,《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裴駰 集解引 李奇 曰:“大牛车也。” ⒈ 高大而中间隆起的样子。 引 《后汉书·卷六〇上·马融传》:「隆穹槃回,嵎峗错崔。」 ⒉ 车篷。 引 《汉书·卷三七·季布传》「置广柳车中」句下李奇·注:「广柳,大隆穹也。」 唐·颜师古·注:「隆穹,所谓车?者耳 |
隆祚 |
⒈ 赐予洪福。 ⒉ 绵长的国运。 ⒈ 赐予洪福。 引 《宋书·武帝纪中》:“隆祚之始,思覃斯庆。” ⒉ 绵长的国运。 引 隋 牛弘 《皇考太祖武元皇帝神室歌》:“翦 商 隆祚,奄宅 隋 区。有命既集,诞开灵符。” |
隆弊 |
⒈ 兴废;盛衰。 ⒈ 兴废;盛衰。 引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敢问《郑》《雅》之体,隆弊所极,风俗移易,奚由而济。”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夫盛衰隆弊,理所固有,教之兴废,繫乎其人。”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盖教化所由,各有隆弊,非皆善始而恶终也,事使之然。” |
醉咕隆咚 |
|
轰隆 |
⒈ 低沉的不停的回响,往往是发闷的声音(如载重车辆的声音、远处的雷声) 英 rumble; roll; ⒈ 象声词。形容雷声、爆炸声、机器声等。 引 丁玲 《团聚》:“今天晚上有着大风雨,雷轰隆轰隆的在屋子四周响了过去。”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好像万马奔腾似的吼叫,随着再一次的轰隆一声门的巨响,人群潮水一般涌到第二道门里来了。” ⒈ 状声词:(1) 形容雷声。(2) 形容爆炸声。(3) 形容机器所发出的巨大响声。 例 如:「天空乌云 |
辞隆从窳 |
⒈ 谓辞去高位,接受低职。 ⒈ 谓辞去高位,接受低职。 引 汉 蔡邕 《桓彬论》:“仕不苟禄,絶高也;辞隆从窳,絜操也。” |
比隆 |
⒈ 同等兴盛。 ⒈ 同等兴盛。 引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娄敬 説曰:‘陛下都 洛阳,岂欲与 周 室比隆哉?’”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论》:“﹝ 武帝 ﹞固将求功於圣人之典,以与三代比隆,而为不世出之主也。” 明 宋濂 《送钱充一还天台》诗序:“皇 明 肇造区夏,比隆 唐 虞。”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自尔及 汉,记事韵文,后世莫与比隆。” |
隆服 |
⒈ 最重的孝服。 ⒈ 最重的孝服。 引 汉 班固 《白虎通·丧服》:“弟子为师服者,弟子有君臣父子朋友之道也,故生则尊敬而亲之,死则哀痛之,恩深义重,故为之隆服。” |
隆污 |
⒈ 见“隆污”。 ⒈ 亦作“隆污”。高与低。喻盛衰兴替。 引 语出《礼记·檀弓上》:“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 郑玄 注:“污,犹杀也。有隆有杀,进退如礼。” 《旧唐书·路随传》:“随 藏器韜光,隆污一致,可谓得君子中庸而常居之也。” 宋 苏辙 《祭宝月大师宗兄文》:“行有利病,势有隆污,始终一意,不为薄厚。” 明 归有光 《华亭蔡氏新谱序》:“孰知故家大族实有与国相维持者,繫风俗世道之隆污,所不可不重也。” 孙中 |
隆性 |
⒈ 谓放纵人的本性。 ⒈ 谓放纵人的本性。按, 荀子 主张“性恶”,本然之性则指“恶性”。 引 《荀子·儒效》:“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寳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人无师法,则隆性矣;有师法,则隆积矣。” 杨倞 注:“隆,厚也……厚性,谓恣其本性之欲。” 梁启雄 释:“隆性,谓扩大其本然之性。” |
隆秕 |
⒈ 善恶好坏。 ⒈ 善恶好坏。 引 梁启超 《治始于道路说》:“是未尝见其风俗之淳漓也,民智之濬塞也,物产之殷窳也,条教之隆秕也。” |
呼隆 |
⒈ 亦作“呼?”。 ⒉ 象声词。 ⒈ 象声词。 引 老舍 《正红旗下》五:“一会儿,﹝风﹞又擦着地皮袭来,击撞着院墙,呼隆呼隆乱响。” |
木化九隆 |
⒈ 指中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哀牢夷起源的神话传说。据传哀牢夷之祖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沉木若有感,因怀妊。生有十男。后沉木化成龙,跃出水面欲见其子。九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舐之。土语谓背为九,坐为隆,故名小子为九隆。后长大,被推为王。九隆兄弟娶牢山十女为妻,生养繁衍,形成种族。事见《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夷》。 ⒈ 指 中国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 哀牢夷 起源的神话传说。据传 哀牢 |
隆起 |
⒈ 高出其他物体之上。 例 在他上面不远之处隆起一个小山尖。 英 rise; ⒉ 膨胀;鼓起。 例 他那宽大的罩衫在他四周隆起。 英 swell; bulge; ⒈ 高起、突起。 引 《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反 陷落 凹下 英语 to swell, to bulge 法语 se gonfler, se bomber |
万隆 |
词语解释 ⒈ 印度尼西亚重要城市。人口150万(1981年)。海拔719米。气候凉爽,风景秀丽,为著名避暑和游览胜地。1955年亚非国家在此举行会议。有火山博物馆、温泉、瀑布等胜迹。爪哇岛重要的工业、文化中心,铁路和空运枢纽。 |
隆准 |
⒈ 高鼻梁儿。 例 隆准龙颜。 隆准公:指汉高祖刘邦。 英 high bridge of nose; ⒈ 高鼻。 引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 为人,隆準而龙颜。” 裴駰 集解引 文颖 曰:“準,鼻也。” 《南史·乐蔼传》:“方颐隆準,举动醖藉。” 宋 陆游 《书叹》诗:“曾謁 高皇 识隆準,伤心无復一人同。” 郭沫若 《残春》一:“他的颜面细长,他的隆准占据中央三分天下有其二的疆域。” ⒉ 代指 汉高祖 刘邦。 引 宋 苏轼 《送郑户曹》诗:“隆準飞上天,重瞳亦成 |
大呼隆 |
⒈ 亦作“大唿隆”。 ⒉ 形容做事虚张声势,很少实效。 ⒈ 亦作“大唿隆”。形容做事虚张声势,很少实效。 引 徐光耀 《望日莲》:“敌人今日来村,不过是‘大唿隆’。真要看准目标, 佐滕 是不会这么明火执仗的。” 张兴义 《多年的“老疙瘩”解开了》:“没实行责任制时,干活大呼隆,干部张嘴立规矩,闭嘴训社员。” ⒈ 大陆地区指声势大却无实效。 例 如:「做事要实在,不要犯大呼隆的毛病。」 |
隆基 |
⒈ 大业,皇业。 ⒈ 大业,皇业。 引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连州跨郡,迈 陶氏 之隆基;开国承家,掩 张 门之累叶。” 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武后》:“上玄隆灵,方建隆基。” |
栋隆 |
⒈ 屋栋高大隆起。《易·大过》:“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孔颖达疏:“犹若所居屋栋隆起,下必不桡。”后用以比喻能担负重任。 ⒈ 屋栋高大隆起。 引 《易·大过》:“象曰:栋隆之吉,不橈乎下也。” 孔颖达 疏:“犹若所居屋栋隆起,下必不橈。” 后用以比喻能担负重任。 《隶释·汉司隶从事郭究碑》:“麟跱清朝,委虵自公,栋隆千里,庶绩艾康。” 《文选·卢谌<赠刘琨>诗》:“上弘栋隆,下塞民望。” 李周翰 注:“琨 能兴 |
隆夷 |
⒈ 高低起伏。 ⒈ 高低起伏。 引 《后汉书·陈蕃王允传赞》:“时有隆夷,事亦工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