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寇 |
⒈ 海盗。 ⒈ 海盗。 引 《宋史·韩彦直传》:“海寇出没大洋刼掠,势甚张。”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 嘉庆 ﹞十三年靖 闽 粤 海寇。” ⒈ 在海上抢夺财物的盗匪。 引 《三国演义·第一五回》:「某曾与海寇相持,身遭数鎗。」 |
剧寇 |
⒈ 犹剧贼。 ⒈ 犹剧贼。 引 《新唐书·隐太子建成传》:“秦王 数平剧寇,功冠天下。”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二状》:“朝廷命臣等,兼领四路,以御剧寇。” |
归师勿掩,穷寇勿追 |
词语解释 ⒈ 掩:乘人不备进行袭击。不能袭击撤退的军队,也不能追杀走投无路的敌人。指特定情况下要防止敌人拼死反击,以免不测的牺牲。 |
凶寇 |
⒈ 强敌。 ⒈ 强敌。 引 晋 孙绰 《太宰郗鉴碑》:“公奋其忠勇,精贯白日,信顺为甲胄,大节为城池,故能摧却凶寇,全身济功。” 《宋书·刘道产传》:“道产 自镇 汉南,境接凶寇,政绩既著,威怀兼举。” 《宋书·索虏传》:“进可以厌捍凶寇,覆其巢窟;退可以宣国威武,镇御旧京。” |
寇虣 |
⒈ 同“寇暴”。 ⒈ 同“寇暴”。 引 清 顾炎武 《朱子斗诗序》:“余悲夫以 子斗 之贤,使其立朝,必能为天子正纪纲,补闕失;其在封疆,必能秉一节,遏寇虣;乃终老不用,歷变故以卒。” |
余寇 |
|
式遏寇虐 |
|
负乘致寇 |
⒈ 典出《易·解》:“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孔颖达疏:“乘者,君子之器也。负者,小人之事也。施之于人,即在车骑之上而负于物也,故寇盗知其非己所有,于是竞欲夺之。”意思是卑贱者背着人家的财物,又坐上大马车显耀,就会招致强盗来抢。后以“负乘致寇”谓居非其位,才不称职,就会招致祸患。 ⒈ 典出《易·解》:“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 引 《象》曰:‘负且 |
敌寇 |
⒈ 武装入侵的敌人。 英 damned invader; ⒈ 从国外入侵的敌人。 引 陈毅 《寄友》诗序:“一九三七年春,敌寇策动侵 华 日急。” |
寇先 |
⒈ 传说中的仙人。尝以钓鱼为业,居睢水旁百馀年。宋景公求其道术,不告,因而被杀。后数十年,踞宋城门,鼓琴数十日乃去。 ⒈ 传说中的仙人。尝以钓鱼为业,居 睢水 旁百馀年。 宋景公 求其道术,不告,因而被杀。后数十年,踞 宋 城门,鼓琴数十日乃去。 引 汉 刘向 《列仙传·寇先》:“寇先 惜道,术不虚传, 景公 戮之,尸解神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城西门,即 寇先 鼓琴处也。 先 好钓,居 睢水 旁, 宋景公 问道不告, |
无寇暴死 |
|
寇虐 |
⒈ 指残贼凶暴之人。 ⒉ 谓侵掠残害之行。 ⒈ 指残贼凶暴之人。 引 《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憯不畏明。” 俞樾 《群经平议·毛诗四》:“言为寇虐者必遏止之,不以其高明而畏之也。” 《晋书·景帝纪》:“内摧寇虐,外静姦宄。” ⒉ 谓侵掠残害之行。 引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往者,四夷俱强,并为寇虐。” |
寇勷 |
⒈ 谓兵匪祸乱。 ⒈ 谓兵匪祸乱。 引 《隋书·炀帝纪下》:“而近代战争,居人散逸,田畴无伍,郛郭不修,遂使游惰实繁,寇勷未息。” |
寇枿 |
⒈ 同“寇孽”。 ⒉ 残余的寇匪。 ⒈ 同“寇孽”。残余的寇匪。 引 王闿运 《丁文诚诔》:“当 显帝 之初服,既寇枿之蟠互。” |
蚁寇 |
|
强寇 |
|
土寇 |
|
寇劫 |
⒈ 指行劫的群盗。 ⒈ 指行劫的群盗。 引 《晋书·贺循传》:“若寇劫强多,不能独制者,可指其踪跡,言所在都督寻当致讨。” |
骑寇 |
|
寇略 |
⒈ 侵犯劫掠。 ⒈ 侵犯劫掠。 引 《汉书·匈奴传下》:“单于始用 夏侯藩 求地有距 汉 语,后以求税 乌桓 不得,因寇略其人民。” 《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和帝 元兴 元年春,﹝ 句驪王宫 ﹞復入 辽东,寇略六县。”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始兴屯田” 裴松之 注引《魏书》:“诸军并起,无终岁计,飢则寇略,饱则弃餘,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
穷寇 |
|
稔寇 |
|
生寇 |
|
边寇 |
⒈ 侵犯边疆的敌寇。 ⒈ 侵犯边疆的敌寇。 引 汉 桓宽 《盐铁论·伐功》:“及其后, 蒙公 死而诸侯叛 秦,中国扰乱, 匈奴 纷纷,乃敢復为边寇。” 《宋书·檀道济传》:“十二年,上疾篤,会 索虏 为边寇,召 道济 入朝。” 宋 范镇 《长啸却胡骑赋》:“边寇众至,虏战数挑,胜不可以近决,敌不可以前料。” |
寇偷 |
⒈ 匪寇盗贼。 ⒈ 匪寇盗贼。 引 唐 韩愈 《汴州东西水门记》:“乃作水门,为邦之郛,以固风气,以閈寇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