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铭 |
|
铭心镂骨 |
|
感铭 |
⒈ 感激而铭记于心。 ⒈ 感激而铭记于心。 引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张 感铭致谢,释然如旧交。” 宋 陈师道 《答陈先辈书》:“书问见貽,感铭斯切。” |
瘗铭 |
词语解释 瘗铭 [ yì míng ] ⒈ 见“瘗鹤铭”。 引证解释 ⒈ 见“瘞鹤铭”。 |
镂骨铭心 |
|
铭诸五内 |
|
铭旐 |
|
铭功 |
⒈ 在金石上刻写文辞,记述功绩。 ⒈ 在金石上刻写文辞,记述功绩。 引 《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铭功封石,倡呼而还。” 李贤 注:“为刻石立铭於 燕然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吕望 铭功於 昆吾,仲仙 鏤绩於庸器。” 王闿运 《振威将军武提督碑》:“其先出于 武丁,铭功作族。” |
墓铭 |
⒈ 刻在石上埋入坟中的文字。铭是韵文,用于对死者的赞扬、悼念等。 ⒈ 刻在石上埋入坟中的文字。铭是韵文,用于对死者的赞扬、悼念等。参见“墓誌铭”。 引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其人已死,以文记人,则为墓铭、行状、碑誌,其类甚多。” |
铭志 |
|
九成宫醴泉铭 |
⒈ 唐碑。 ⒈ 唐 碑。 唐 贞观 六年, 太宗 避暑于 陕西 麟游 九成宫,得泉而甘,因名 醴泉,敕 魏徵 撰铭、 欧阳询 书之以刻石。字体温润峭劲,兼有隶书笔意,为 欧 书中著名碑刻,极为世重。 宋 以来摹刻难以悉数,传世有 唐 拓本,发现于 敦煌 石室,今藏 法国 巴黎图书馆。亦省称“九成宫碑”。 引 清 顾炎武 《与颜修来手札》:“惟 郃阳 《曹全碑》极佳,其他若 麟游 之《九成宫碑》、 长武 之《虞恭公碑》俱佳。” ⒈ 唐朝碑文。魏征撰文, |
刻骨铭心 |
⒈ 指牢记心底。 英 be engraved in the bones and imprinted on the heart; remember with gratitude constantly and forever; ⒈ 亦作“刻骨鏤心”。喻永志不忘。多用于表达感激之情。 引 语本 唐 李白 《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万万人感恩知德,刻骨铭心。” 《水浒传》第八十回:“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保。” 《西游记》第八七回:“那郡侯闻言,急忙行礼道:‘ 孙老爷 |
山铭 |
|
铭勋 |
|
戒石铭 |
⒈ 戒石上所刻的铭文。 ⒈ 戒石上所刻的铭文。参见“戒石”。 引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二年六月》:“癸巳,颁 黄庭坚 所书 太宗 御製《戒石铭》於郡县,命长吏刻之庭石,置之座右,以为晨夕之戒。”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泰陵 书《戒石铭》赐郡国曰:‘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用《蜀檮杌》中所载 孟王 昶 文。” |
镂骨铭肌 |
|
盘铭 |
|
东铭 |
⒈ 宋代哲学家张载于其学堂东牖所书的铭言。宋朱熹《近思录》卷二:“横渠学堂双牖,右书'订顽',左书'砭愚'。伊川曰:'是起争端',改'订顽'曰'西铭','砭愚'曰'东铭'。”后因以泛指道学先生的箴言。 ⒈ 宋 代哲学家 张载 于其学堂东牖所书的铭言。 宋 朱熹 《近思录》卷二:“横渠 学堂双牖,右书‘订顽’,左书‘砭愚’。 引 伊川 曰:‘是起争端’,改‘订顽’曰‘西铭’,‘砭愚’曰‘东铭’。” 后因以泛指道学先生的箴言。 宋 周密 《癸辛 |
铭感不忘 |
词语解释 ⒈ 铭:在器物上刻字,比喻永记心上。深刻地记在心上,感激不忘。 |
铭词 |
⒈ 亦作“铭辞”。 ⒉ 铭文。 ⒈ 亦作“铭辞”。铭文。 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战 代已来,弃德务功,铭辞代兴,箴文萎絶。”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四:“韩退之 作《刘统军碑》,惟书门人故吏之言,而世系事实,悉具於铭词。” 林纾 《书黄生札记后》:“铭词高贵,安可以油滑之调出之。” |
铭海 |
|
燕然铭 |
|
铭心 |
⒈ 铭刻在心上,指感念不忘。 英 bear in mind; engraved in one's heart; imprint on one's mind; ⒈ 铭文。 英 inscription; ⒈ 铭记在心。形容永记不忘。 引 《三国志·吴志·周鲂传》:“铭心立报,永矣无贰。”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铭心既往,图报方来。”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我对于报章,向来就不是博览家,然而这半年来,已经很遇见了些铭心绝品。” ⒈ 铭刻于心,永不遗忘。 引 《三国志·卷六〇·吴书·周鲂传》:「鲂仕东典郡,始 |
深铭肺腑 |
|
铭辞 |
词语解释 铭辞 [ míng cí ] ⒈ 见“铭词”。 引证解释 ⒈ 见“铭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