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隍 |
|
堂隍 |
|
隍鹿 |
|
深隍 |
|
池隍 |
⒈ 古代掘土筑城,城下之地,有水称池,无水称隍。因以“池隍”借指城市。 ⒈ 古代掘土筑城,城下之地,有水称池,无水称隍。因以“池隍”借指城市。 引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寳;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陈书·高祖纪上》:“兵切池隍,众兼夷獠。” 清 许承钦 《三山秋兴》诗:“池隍藏厌胜,兴废亦循环。” ⒈ 护城河。其中有水的为池,无水的为隍。 引 《文选·颜延之·陶征士诔》:「夫璿玉致美 |
陴隍 |
|
隍堑 |
|
沟隍 |
⒈ 没有水的城壕。泛指沟壑。 ⒈ 没有水的城壕。泛指沟壑。 引 唐 温宪 《题崇庆寺壁》诗:“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絶音尘。”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宋中道见寄》:“已甘老死填沟隍,殭尸闔棺犹目张。” |
隍下鹿 |
|
濠隍 |
|
石隍 |
|
隍阱 |
|
纳隍 |
⒈ 汉张衡《东京赋》:“人或不得其所,若己纳之于隍。”谓推入城池中。按,《孟子·万章下》称伊尹“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纳之沟中。”张赋本此意。后以“纳隍”指出民于水火的迫切心情。 ⒈ 谓推入城池中。 引 汉 张衡 《东京赋》:“人或不得其所,若己纳之於隍。” 按,《孟子·万章下》称 伊尹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 尧 舜 之泽者,若己纳之沟中。” 张 赋本此意。后以“纳隍”指出民于水火的迫 |
闉隍 |
|
遗隍 |
⒈ 指残留的城壕。 ⒈ 指残留的城壕。 引 清 汤右曾 《荆州》诗之一:“剩础遗隍问旧疆,龙门马牧摠茫茫。” |
隍陴 |
|
复隍 |
⒈ 谓城倒覆于隍上。复,通“覆”。比喻君道倾危。语本《易·泰》:“城复于隍,勿用师。”孔颖达疏:“谓君道已倾,不烦用师也。” ⒈ 谓城倒覆于隍上。復,通“覆”。比喻君道倾危。 引 语本《易·泰》:“城復于隍,勿用师。” 孔颖达 疏:“谓君道已倾,不烦用师也。” 《宣和遗事》后集:“泰道亨时戒復隍, 宣和 往事可嗟伤!正邪分上有强弱,罔克念中分圣狂。” 清 钱谦益 《石门许公合葬墓志铭》:“天啟 壬戌国方彝之初旦,制科得 |
城隍 |
⒈ 护城河。 英 wall and moat; ⒉ 道教指城池的守护神。 英 town god; ⒈ 城墙和护城河。 引 《晋书·石勒载记上》:“时城隍未修,乃於 襄国 筑隔城重栅,设鄣以待之。”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南朝 违约塞 雁门,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此何意也?” 或专指护城河。 《文选·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 李善 注:“城池无水曰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肥水》:“东侧有一湖。三春九夏,红荷覆水 |
河隍 |
词语解释 河隍 [ hé huáng ] ⒈ 见“河湟”。 引证解释 ⒈ 见“河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