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纽 |
⒈ 喻国家纲纪废弛。 ⒈ 喻国家纲纪废弛。 引 《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名实反错,天纲解纽。” 吕延济 注:“纲,维也;纽,束也;解束,谓失纲纪也。”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元白揣摩》:“藩镇纵横,朝纲解纽。” 梁启超 《新罗马》楔子一出:“叵耐我国自 罗马 解纽以来,群雄割据,豆剖瓜分。” ⒈ 失去维系。 引 《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九州绝贯,皇纲解纽。」 《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名实反错,天网解纽。」 |
反纽 |
⒈ 即反切。纽与反、切义同。唐唐玄度《九经字样》因讳反字,改称翻或纽。参见“反切”。 ⒉ 反切和声纽。唐神珙类聚双声之字,同四声、叠韵结合起来,作《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用来解释反切的方法。 ⒈ 即反切。纽与反、切义同。 唐 唐玄度 《九经字样》因讳反字,改称翻或纽。参见“反切”。 ⒉ 反切和声纽。 唐 神珙 类聚双声之字,同四声、迭韵结合起来,作《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用来解释反切的方法。 ⒈ 音韵学上指反切与声纽。 |
秤纽 |
⒈ 见“秤毫” 英 the lifting cord of a steelyard; ⒈ 秤毫。详“秤毫”。 ⒈ 秤杆上手提的部分,多以绳索或皮条制成。 |
圮纽 |
|
纽芬兰岛 |
|
纽埃 |
|
纽伦堡审判 |
|
铁路枢纽 |
|
旁纽 |
⒈ 古代音韵学术语。与“正纽”相对。谓声母相同、韵母相近而声调不一的字。参见“正纽”。 ⒉ 旧诗八病之一。 ⒈ 古代音韵学术语。与“正纽”相对。谓声母相同、韵母相近而声调不一的字。参见“正纽”。 ⒉ 旧诗八病之一。参见“八病”。 引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体凡》“八病”:“……七曰旁纽,八曰正纽。” 原注:“旁纽,谓如十字已有‘田’字,不得着‘寅’、‘延’字。” ⒈ 发音部位相同的声纽。如非、敷、奉等。 |
鹤头纽 |
⒈ 鞭梢上状如鹤头的扣结。 ⒈ 鞭梢上状如鹤头的扣结。 引 《隋书·刑法志》:“制鞭,生革廉成;法鞭,生革去廉;常鞭,熟靼不去廉。皆作鹤头纽,长一尺一寸。梢长二尺七寸,广三分,靶长二尺五寸。” |
石纽 |
|
小浪底水利枢纽 |
|
纽带 |
⒈ 指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 例 交通运输部门是城乡交流的纽带。 英 link; tie; ⒈ 比喻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 引 碧野 《江水滔滔》:“而 汉水 连接 黄河 与 长江,是祖国两条巨流之间的纽带。”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湖北人聂华苓》:“文学事业--他们所共同献身的事业,是两人之间的坚实纽带。” ⒈ 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 例 如:「经济繁荣和政治安定是国家进步的纽带,需要全民努力配合。」 英语 tie, link, bond 德语 Bindeglied, Ba |
转纽 |
|
纽结 |
|
纽星 |
|
环纽 |
⒈ 连环扣结。 ⒉ 门窗或箱柜等物上的搭扣,可以锁合。 ⒈ 连环扣结。 《汉书·王莽传下》:“或言能飞,一日千里,可窥 匈奴。 引 莽 輒试之,取大鸟翮为两翼,头与身皆著毛,通引环纽,飞数百步堕。” ⒉ 门窗或箱柜等物上的搭扣,可以锁合。 引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屈戌》:“今人家窗户设铰具,或铁或铜,名曰环纽,即古金铺之遗意,北方谓之屈戌。” |
瓜纽 |
词语解释 瓜纽 [ guā niǔ ] ⒈ 瓜类植株开花后刚结的未成形的瓜。 引证解释 ⒈ 瓜类植株开花后刚结的未成形的瓜。 |
纽子 |
|
纽元子 |
|
同纽 |
|
傍纽 |
⒈ 古代音韵学术语。与“正纽”相对。谓声母相同、韵母相近而声调不一的字。 ⒈ 古代音韵学术语。与“正纽”相对。谓声母相同、韵母相近而声调不一的字。参见“正纽”。 引 唐 神珙 《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序》:“傍纽者,皆是双声。正在一纽之中,傍出四声之外,傍、正之目,自此而分清浊也。” |
万纽于 |
|
枢纽 |
⒈ 指主门户开合之枢与提系器物之纽,事物的关键部位;事物之间联系的中心环节。 例 作为全省三十六条内河航道枢纽的珠江,但见在各式各样的楼船汽轮当中,还夹杂着一艘艘载满鲜花盆栽的木船。——《花城》 英 pivot; key position; hub; ⒈ 指北极星的纽星天枢。亦以喻帝王。 引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汉 必寝耀,黄精载起;纘枢纽於太微,迴紫盖於鶉首。” 明 徐渭 《代寿黔公》诗之一:“一天枢纽群星北,万里金汤半壁西。” ⒉ 指主门户 |
纽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