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罗筵 |
|
九筵 |
⒈ 《周礼·考工记·匠人》:“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筵,竹席,长九尺。九筵,即八十一尺。后因以“九筵”借指明堂。 ⒈ 筵,竹席,长九尺。九筵,即八十一尺。后因以“九筵”借指明堂。 引 《周礼·考工记·匠人》:“周 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 宋 欧阳修 《谢免明堂陪位表》:“乃因万物之成秋,爰即九筵而展礼。” 宋 叶适 《陈秀伯墓志铭》:“夫亲遇明主,干説悟意,九筵之室,可陛而登 |
陈筵 |
⒈ 《汉书·游侠传·陈遵》:“遵耆酒,每大饮,宾客满堂……遵大率常醉,然事亦不废。”后因以“陈筵”为设宴纵饮之典故。 ⒈ 后因以“陈筵”为设宴纵饮之典故。 引 《汉书·游侠传·陈遵》:“遵 耆酒,每大饮,宾客满堂…… 遵 大率常醉,然事亦不废。” 唐 李峤 《酒》诗:“孔 坐洽良儔, 陈 筵几献酬。” |
书筵 |
|
机筵 |
⒈ 几案和座席。机,通“几”。 ⒈ 几案和座席。机,通“几”。 引 《荀子·正名》:“尚机筵,而可以养形。” 《孔子家语·五仪》:“仰视榱桷,俯察机筵。” |
雕筵 |
⒈ 犹华筵。 ⒈ 犹华筵。 引 唐 黄滔 《景阳井赋》:“宝镜休分,岂有得铜之日;雕筵罢设,永无投辖之期。” 唐 司空图 《成均讽》:“雕筵让促,玉斚横飞。” |
初筵 |
⒈ 《诗·小雅·宾之初筵》:“宾之初筵,左右秩秩。”郑玄笺:“大射之礼,宾初入门,登堂即席,其趋翔威仪甚审知,言不失礼也。”朱熹集传:“初筵,初即席也。”后指宴饮之始,亦泛指宴饮。 ⒈ 后指宴饮之始,亦泛指宴饮。 引 《诗·小雅·宾之初筵》:“宾之初筵,左右秩秩。” 郑玄 笺:“大射之礼,宾初入门,登堂即席,其趋翔威仪甚审知,言不失礼也。” 朱熹 集传:“初筵,初即席也。”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初筵裛重露,日 |
汤饼筵 |
⒈ 即汤饼会。 ⒈ 即汤饼会。参见“汤饼会”。 引 清 唐孙华 《英孙》诗:“周晬还张汤饼筵,羊酒賔朋动里閈。” 清 赵翼 《昨岁除夕香远内弟得一子》诗:“纷纷羊酒贺亲邻,汤饼筵开喜气新。” |
灵筵 |
⒈ 供亡灵的几筵。 ⒈ 供亡灵的几筵。 引 《梁书·止足传·顾宪之》:“不须常施灵筵,可止设香灯,使致哀者有凭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灵筵勿设枕几,朔望祥禫唯下白粥清水乾枣,不得有酒肉饼果之祭。” 王利器 集解:“灵筵,供亡灵之几筵,后人又谓之灵牀,或曰仪牀。” |
经筵 |
⒈ 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 ⒈ 汉 唐 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宋 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宋 代以每年二月至端 |
几筵 |
⒈ 亦作“几梴”。 ⒉ 犹几席。《周礼·春官》有司几筵,专掌五几五席的名称种类,辨其用处与陈设的位置。几席乃祭祀的席位,后亦因以称灵座。 ⒈ 亦作“几梴”。犹几席。 《周礼·春官》有司几筵,专掌五几五席的名称种类,辨其用处与陈设的位置。几席乃祭祀的席位,后亦因以称灵座。 引 《墨子·节葬下》:“诸侯死者……又多为屋幕,鼎鼓几梴壶滥,戈剑羽旄齿革,寝而埋之。” 《国语·周语上》:“设桑主,布几筵。” 宋 吴坰 《五总志 |
儤筵 |
|
宫筵 |
⒈ 宫中的筳席。 ⒈ 宫中的筳席。 引 唐 张籍 《寒食内宴》诗之二:“宫筵细乐年年别,已得三迴对御看。” |
震筵 |
|
伊蒲筵 |
⒈ 寺庙中的素席。 ⒈ 寺庙中的素席。参见“伊蒲饌”。 引 清 赵翼 《锦州刺史刘荫萱驻藏回蜀远寄藏佛一尊赋谢》:“愧无七寳庄严般若坐,亦少有百花供养伊蒲筵。” |
鹿鸣筵 |
词语解释 鹿鸣筵 [ lù míng yán ] ⒈ 见“鹿鸣宴”。 引证解释 ⒈ 见“鹿鸣宴”。 |
石筵 |
|
小经筵 |
|
设筵 |
|
筵九 |
|
筵羞 |
|
舞筵 |
|
觥筵 |
⒈ 指酒席。 ⒈ 指酒席。 引 宋 曾巩 《幽谷晚饮》诗:“觥筵已得月,金紈尚围坐。” |
歌筵 |
⒈ 有歌者唱歌劝酒的宴席。 ⒈ 有歌者唱歌劝酒的宴席。 引 南朝 梁 何逊 《拟<青青河畔草>》诗:“歌筵掩团扇,何时一相见?”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风闺夕敞,携少女於歌筵。”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索解人既不易得,又何必奏之歌筵,俾雅人俗子,同闻而共见乎?” ⒈ 有乐工歌唱伴酒的筵席。 例 如:「明晚我将于圆山饭店设歌筵款待客户,请你务必赏光。」 英语 a feast which also has a singing performance |
诏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