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优校网! 收藏本页 手机访问
今天是:

柝的组词

柝字的常见组词有:柝柝、柝居、柝境、柝击、偃柝、严柝、重关击柝、夜柝、重门击柝、沈烽静柝、虾蟆柝、宵柝、霜柝、铃柝、击柝、靖柝、鸣柝、金柝、寒柝、警柝、里柝、虎柝、烽柝、鼓柝、城柝、沉烽静柝、弛柝、关柝、抱关击柝、边柝、柝、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柝字相关信息

  • 拼音tuò
  • 部首
  • 总笔画9画
  • 统一码67DD
  • 五笔SRYY
  • 仓颉DHMY
  • 郑码FPS
  • 四角42941

柝tuòㄊㄨㄛˋ 古代打更用的梆子:“朔气传金~”。 古同“拓”,开拓。

含柝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弛柝 ⒈ 亦作“?柝”。 ⒉ 废巡更。 ⒈ 废巡更。
沉烽静柝 词语解释 ⒈ 烽火熄灭,柝声寂静。比喻边疆无战事。
里柝 ⒈ 指乡里巡查警戒人员。 ⒈ 指乡里巡查警戒人员。 引 清 龚自珍 《书番禺许君》:“粤,天下雄也,紓朝廷南顾,而下为里柝忧,其海氛乎!”
铃柝 ⒈ 巡逻、报警用的铜铃、木梆等响器。 ⒉ 借指巡逻、警卫。 ⒊ 摇铃击柝。 ⒋ 犹号令、纪律。 ⒈ 巡逻、报警用的铜铃、木梆等响器。 引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季氏之富》:“其居绕墙数里,中有復道週巡,健儿执铃柝者共六十人。” ⒉ 借指巡逻、警卫。 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虑有盗,夜遣家奴数人,更番司铃柝。” ⒊ 摇铃击柝。 引 《明史·郭正域传》:“方狱急时,逻卒围 鲤舍 及 正域 舟,铃柝达旦。” ⒋ 犹号令、纪
关柝 ⒈ 语本《孟子·万章下》:“抱关击柝。”赵岐注:“抱关击柝,监门之职也。柝,门关之木也;击,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击木也。”后以“关柝”指守门打更。 ⒈ 后以“关柝”指守门打更。 引 语本《孟子·万章下》:“抱关击柝。” 赵岐 注:“抱关击柝,监门之职也。柝,门关之木也;击,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击木也。” 《隋书·炀帝纪下》:“关柝以之不静,生人为之废业。” 明 何景明 《送萧文彧分教临川序》:“然师儒之义大
烽柝 ⒈ 烽火和打更梆子。谓发生战争。 ⒈ 烽火和打更梆子。谓发生战争。 引 北周 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虽復兼能共治,未遣渡河之兽,烽柝是警,实扰移关之民。”
柝柝
靖柝 ⒈ 停止击柝。谓太平无事,不须警戒。 ⒈ 停止击柝。谓太平无事,不须警戒。 引 《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玉关 靖柝,北门寝扃。” 吕延济 注:“靖柝,谓疆界无守备也。”
柝居
抱关击柝 ⒈ 守门打更的小吏。 ⒈ 守门打更的小吏。 引 《荀子·荣辱》:“故或禄天下而不自以为多,或监门御旅,抱关击柝,而不以为寡。” 杨倞 注:“抱关,门卒也,击柝,击木所以警夜者。” 《意林》卷六引 晋 顾夷 《义记》:“国无道而尸大位,可耻也;国有道而有抱关击柝,亦耻也。” 宋 王安石 《谢执政启》:“盖闻抱关击柝,所以待士之为贫。”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胥吏》:“天下之吏,既为无赖子所据,而佐贰又为吏之出身,士人目为
柝击
严柝
警柝 ⒈ 警夜时敲击以报更的木梆。 ⒈ 警夜时敲击以报更的木梆。 引 唐 苏颋 《奉和圣制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晓巖中警柝,春事下蒐田。” 宋 彭龟年 《寿张京尹》诗:“三年尹王都,警柝清夜眠。” 明 梁储 《劝止临幸疏》:“而直庐拱卫官军万餘,警柝之声,夜以达旦。”
金柝 ⒈ 即刁斗。军用铜器,三足一柄,白天用以烧饭,夜晚用以打更。 例 朔气传金柝。——《乐府诗集·木兰诗》 英 pan; ⒈ 即刁斗。古代军中夜间报更用器。一说金为刁斗,柝为木柝。 引 《文选·颜延之<阳给事诔>》:“金柝夜击,和门昼扃。” 李善 注:“金,谓刁斗也。 衞宏 《汉旧仪》曰:昼漏尽,夜漏起,城门击刁斗,周庐击木柝。” 唐 孙逖 《夜到润州》诗:“城郭传金柝,閭阎闭緑州。” 清 钱谦益 《三良诗·高侍郎平仲》:“金柝不夜击
击柝 ⒈ 亦作“击”。亦作“击”。 ⒉ 敲梆子巡夜。亦喻战事,战乱。 ⒈ 敲梆子巡夜。亦喻战事,战乱。 引 《易·繫辞下》:“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重门有击柝之警,治戎遏暴客之变。” 唐 杜甫 《暮归》诗:“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復乌啼。” 《宋朝事实类苑·官政治绩·张乖崖一》引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时贼锋方敛,纪纲过肃, 蜀 民尚怀击柝之惴。” 明 高启 《中秋翫月张校理宅得南字》诗:“关山
沈烽静柝
宵柝
城柝 ⒈ 城上巡夜敲的木梆。 ⒉ 借指防范。 ⒈ 城上巡夜敲的木梆。 引 明 王问 《赠吴之山》诗:“城柝声声夜未央,江云初散水风凉。” ⒉ 借指防范。 引 清 陈梦雷 《绝交书》:“所喜者年兄已乃心王室,意在见功,事蔑不济。而彼时 耿 逆猜忌方深,城柝严密,片纸隻字,不能相通。”
柝境
鸣柝 ⒈ 敲击梆子使发声。常用以巡夜和聚众。 ⒈ 敲击梆子使发声。常用以巡夜和聚众。 引 唐 符载 《士洑镇保宁记》:“向至暮夜,则渔者唱,樵者和,荡荡然罢鸣柝吠犬之惊。” 宋 范成大 《次韵知郡安抚九日南楼宴集》之三:“万陇登禾新霽色,千村鸣柝旧寒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炊熟则鸣柝聚食。”
虎柝 ⒈ 柝,旧时警夜报更时所敲的梆子。因其形似虎,故名。 ⒈ 柝,旧时警夜报更时所敲的梆子。因其形似虎,故名。 引 明 李日华 《六犯清音·宫怨》曲之三:“羊车声断,虎柝韵传,把幽情万种传秋扇。”
重关击柝
重门击柝
鼓柝 ⒈ 击柝。柝,巡夜报更的木梆。 ⒉ 鼓声和柝声。 ⒈ 击柝。柝,巡夜报更的木梆。 引 《山海经·北山经》:“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郭璞 注:“如人行夜,敲木柝声。” ⒉ 鼓声和柝声。 引 《宋史·王友直传》:“金 兵驻 黄山,鼓柝相闻,益整暇自持。”
夜柝